買紅酒時,為什麼市場上那麼多的澳洲酒、智利酒?《圖+文》

銷售的最高境界,是和客戶成為朋友。

我負責銷售也有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經銷商客戶,還是終端零售消費者。

隨著時間的積累,有些客戶已經變成好朋友,隔三差五地總要聊聊天,問候下。

有一次,一個客戶朋友跟我說:『鄭力,自從喜歡葡萄酒後,每次逛街時,一看到有賣酒的,總要進去看看,你是職業病,可我是愛好,現在逛街,衣服鞋子反而少看,專心看葡萄酒了』

我笑了笑說:『哈哈,那我們還成了道友,志同道合嘛!』

朋友說:『我每次逛街,要不發現店裡有好多的澳洲酒、智利酒,要不就是促銷員會重點推澳洲、智利的酒,這個我不明白,你不是總說中國人喜歡法國酒嗎,那為什麼商家不重點推法國酒呢?

那這是為什麼呢!

我是這麼解釋的,盡管說來話長。

第一,新世界國家,如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葡萄酒比較討好消費者,會琢磨消費者的口味。

《關於什麼是新世界、舊世界國家,參看這篇文章《紅酒,還有新世界和舊世界之分?

》》。

舊世界國家,例如典型的法國,葡萄酒酒莊比較恪守傳統,釀起酒來有條條框框,還得遵守當地法律,甚至他們不太敢嘗試新的釀酒風格。

他們對待消費者的需求時,總會說,這是我們幾百上千年傳下來的傳統風格,不是說改就改的,這個酒就是這個味,隻有消費者順應我們的口感,沒有我們適應消費者的口味。

而新世界國家,澳大利亞、智利這些國家的酒莊不一樣,它們才釀多少年的酒,他們沒有歷史的傳承,不是老字號,沒法抬出老爺太爺,也賣不了歷史。

於是,他們轉而研究消費者的口味,消費者喜歡什麼樣葡萄酒,現在流行的是什麼風格的酒。

甚至,一些新世界國家像美國,今年流行梅洛,那就把地裡的西拉全部拔掉,改種梅洛,第二年就賣梅洛葡萄酒。

消費者喜歡什麼,他們就釀什麼樣的酒,一切以市場為導向。

這樣的做法,消費者就比較喜歡新世界的酒,於是,澳洲酒、智利酒就比較討喜,酒商賣起來量跑得快,賺得也多,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澳洲酒、智利酒進口關稅在降低,葡萄酒價格優勢更大,競爭力更強。

根據2015年的數據,中國葡萄酒進口額和國內市場占比排行,法國排第一,澳洲排第二,智利排第三。

進口葡萄酒在中國銷售,很大一塊成本是關稅及各項清關費用,如果去掉這部分的成本,葡萄酒的性價比會更高,競爭力也會更強。

2015年12月20日開始,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關稅,從14%開始,每年下降一部分,四年內逐步變為零,直到2019年1月1號關稅清零。

而智利葡萄酒,從2015年1月開始,瓶裝和桶裝的葡萄酒進口到中國,就已經不需要繳納關稅。

去掉關稅這部分成本後,澳洲酒和智利酒的市場競爭力更強,相比同品質同等級的法國酒,至少降低了六分之一的成本。

這對於酒商來說,關稅降低或扣除後,可以有更大的利潤。

對消費者來說,可以買到更便宜,性價比更高的酒。

兩全其美!

第三,澳洲酒、智利酒,可以直接從酒莊進貨。

有人問,『難道別的國家的葡萄酒,不是從酒莊進貨的?

』其實,中國的進口葡萄酒都是從酒莊拿貨的,隻不過,對於歐洲大部分產酒國,拿法國為例,法國的很多產區,酒農釀好葡萄酒後,賣給當地的酒商或行業聯盟,然後由他們貼標銷售,再賣到市場上。

連那些波爾多名莊酒,也有很多是賣酒給酒商,然後由酒商渠道,賣到全世界。

簡單來說,就是酒農酒莊負責生產,酒商或行業聯盟負責銷售,這樣的模式。

幾百年來,這套模式已經成為一個墨守成規的商業準則。

再換而言之,就算你去波爾多的酒莊,直接說,我要買一個貨櫃的酒,人家也不會賣你,因為不能破壞規矩。

而澳大利亞、智利這些國家,就沒有這套陳規,這些國家的酒莊,很多時候靠抱團做宣傳推廣,比如在杭州,常常有澳大利亞酒展,阿根廷酒展,他們自己設展自己做推廣,也自己做渠道銷售。

《關於葡萄酒展會,可以參看《想喝更多好酒又不想掏錢,去葡萄酒展會吧》》

如果中國的進口商與經銷商直接向澳大利亞、智利的酒莊采購,沒有了當地酒商或行業協會這道成本,酒的綜合成本是不是可以降下來,酒的價格是不是也相應下來,這樣相比法國酒,競爭力是不是更強了。

法國酒,名氣是大,因為畢竟是全世界頭號產酒國,是全球葡萄酒的龍頭,但論性價比,還是新世界葡萄酒,比如澳洲酒、智利酒,合算實惠。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幾年,澳大利亞、智利這些原本不太主流的葡萄酒異軍突起的原因了。

在中國,商家願意推澳洲酒、智利酒,消費者也喜歡買澳洲智利酒。

所以,在哪裡,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

這樣的解釋,你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