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葡萄酒老師Emma,跟我亦師亦友。
在我從事葡萄酒行業中,一直鼓勵我、指點我。
她常跟我說,
要明白葡萄酒這個行業,你最好在每個崗位上都待過一遍,進口商、經銷商的角色都體驗下,進口酒、國產酒都做做看,這樣親身經歷過、感受過,得到的第一手資料才是真實的,全部加起來,就是整個行業的真實狀況。
她是這麼對我說的,我也是這麼做的。
我做過銷售、課程主管、倉管、助教、品鑒會講師等,甚至是打包發貨,我也做過。
這一過程中,收獲了很多真實信息。
當然,我也曾在國產葡萄酒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
這家國產葡萄酒公司,在浙江的市場份額是最高的,渠道也是鋪得最廣的,專跟每個城市最厲害的經銷商合作。
至於名字是什麼,我就不說了。
我當時是在浙江總公司的市場部工作,負責品鑒會、市場調研這塊。
該品牌有一款有機葡萄酒,主打的是手選概念,即人工采摘。
手選級,意思是,釀造的葡萄都是人工一顆一顆采摘的,精挑細選過的,所以品質好,相應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
這是一個營銷概念,一個市場賣點。
這裡,我們拋開國產葡萄酒不論。
那麼,在進口葡萄酒中,人工采摘的『手選級『一定好嗎?
人工采收和機器采收,又有什麼區別?
中國制造光環的背後,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
相比之下,西方歐美國家的人力成本太過於昂貴,還動不動組織罷工,『八小時工作時間』後不談公事等,很多時候做事效率很低下。
所以,歐美人把精力用在智能機器的研發上,比如德國的工業4.0,提高制造業、工業生產的效率。
為適應大規模的葡萄園采收作業,他們也制造出了很多專門的機器。
對法國、德國、西班牙來說,葡萄酒這種高級農產品,是他們的支柱產業之一。
機器采收的最大優勢是,時間快。
工人開著機器,通過搖晃葡萄樹主幹、拍打葡萄串,收集震落的葡萄顆粒,一路開過去,一整片采收,效率非常高。
特別是,遇到惡劣的天氣來臨,比如采收期的強降雨,收到預報後,趕緊出動機器采收。
也有的是,天氣較熱的地區,如果不抓緊采收,有些葡萄品種容易過熟,影響葡萄質量,於是,要用機器快速采收。
機器采收也適用於夜間采摘,趁著夜間涼爽的氣溫,把葡萄采摘後送過酒莊,這樣一定程度上,減緩葡萄的氧化過程。
有些酒莊財大氣粗,有自備的采摘機器,有些酒莊資金實力小,就會雇傭流動的采收機車隊或幾家聯合買采收機。
不過,機器采收的缺點是,采收時,容易把一些雜質,比如樹葉、枝條、蟲子,一起混到葡萄堆裡。
有時候,機器采收時,也容易對葡萄顆粒造成破壞,采收到一些未成熟的葡萄。
這些給後面的分揀篩選程序,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人工采摘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挑選葡萄。
人工采摘,沒有機器采收的缺點,會對葡萄進行挑選,不會采收那些未成熟的葡萄。
還能做到采摘完整帶梗的葡萄串,因為有些酒莊的釀酒風格,是帶梗整串發酵的。
而且,釀造貴腐酒,比如世界上最貴的滴金葡萄酒,就是一定要用人工采摘,工人早上趁著霧氣,進出葡萄園挑選被貴腐菌感染過的葡萄。
《關於貴腐酒,參看《發黴葡萄釀的酒,價格卻不是一般的高》》
在法國羅納河谷、德國莫澤爾這些產區,葡萄樹種在陡峭的山坡上,機器很難開上去,就必須進行人工采摘。
不過,人工采摘的最大劣勢是,勞動力太貴,盡管很多酒莊用實習生來進行人工采摘,這些葡萄酒學校的學生,可以在酒莊實地學習,也可以賺點生活費。
此外,人工采摘,速度慢,效率低,想一兩天采摘完整個葡萄園,要雇傭多少勞動力,這不是中國珠三角的流水線啊!
名莊酒的釀酒葡萄,也用機器采摘的。
在大家印象中,拉菲、瑪歌這樣的名莊酒,是用人工采摘葡萄的,要確保質量,而且像勃艮第、香檳一些產區是禁止使用機器采收的。
但是在法國波爾多,也有一些名莊酒,例如二級莊露仙歌酒莊《Chateau Rauzan-Gassies》、中級莊的寶夢酒莊《Chateau Beaumont》使用的是機器采收。
所以,隻有人工采收的葡萄酒才是品質好的,這個得具體事情具體分析,機器采收的也是優質好酒。
很多時候,這隻是一種營銷上的策略。
別被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