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受的標準教育是,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好人,一種壞人。
好人什麼都好,壞人什麼都壞。
可是,人長大成熟後,發現並不是這樣。
好人常常好心辦壞事,壞人也有好的一面。
人的好壞,得看當事人處在什麼樣的情景,是對哪部分人群,站在哪個角度立場來說。
黑與白之間,更多是灰色地帶、模糊地帶,如果斷然絕對化,會讓自己的看法出現偏差,判斷產生失誤。
社會階層也是如此,富豪、貧窮階層總是少數,大部分是小康、中產階級。
紡錘形的社會結構,最穩定安全。
一個社會如果兩極分化嚴重,就不穩定,會有動亂,比如現在拉美的智利、阿根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可自拔。
中產階層,是指有著較高收入、工作安定、經濟上一定獨立的人群,常用於白領、學者、專業人士、中層幹部、中小型企業主等,也被稱為小資產階級,不像上流社會權貴那樣擁有巨額財富,也不像低收入人群可以享受福利保障。
這一數量巨大的中產人群,是各商業機構追逐的目標,設計的各項產品、服務,無一不是根據這部分群體的需求而來。
奔馳、寶馬,這些奢侈汽車品牌都降低身段,主攻30萬~50萬價格帶的車型。
優衣庫、H&M、Zara等服飾品牌的熱賣,正是切中中產階層對服裝『要時尚潮流,又要高性價比』的熱切需求。
葡萄酒行業也是如此。
法國有一種級別類型的葡萄酒,叫『Cru Bourgeois』,早就在這麼做。
波爾多葡萄酒,以優質而聞名於世界,以拉菲、侯伯王為首的1855年分級制度名莊酒,喝起來口感醇厚,品質優異,但是價格昂貴,就算是高收入人群,也覺得高不可攀,偶爾飲用還可接受,日常飲用不夠開銷。
對這部分中產人群來說,廉價的餐酒喝起來,價格那是綽綽有餘,但是總感覺口感不好,品質不夠高。
就像用慣蘋果、三星、華為手機的人,讓他們用OPPO、金立,就會不舒服。
中產人群講究的是風格和品質,看看宜家家居在全世界的受歡迎程度就可知一斑,這個群體中的『小資』『文藝青年』更是典型。
法國波爾多左岸的梅多克產區,葡萄園面積超過16000公頃,大小酒莊數量眾多,這些酒莊的葡萄酒質量都很優秀,但是如果向中產人群推廣,又該怎麼切入?
於是,1932年,波爾多的行業協會就想出一個方法,推出一個葡萄酒評選榜單『Cru BourgeoisClassification』《中級名莊分級制度》。
『Cru』是『葡萄園』的意思,也有中文譯為酒莊的,『Bourgeois』意思是『中產階級的,中產人士』,合在一起,『Cru Bourgeois』就是『中產階級的葡萄酒』,《簡單說,叫中級莊》,這個意思和定位夠直接了當吧!
這個榜單和『1855年分級制度』作了補充,並在級別上低於後者。
『1855年分級制度』評出的是頂級名莊酒,那麼還有一些落選的優質葡萄酒,就被選進了『Cru Bourgeois』中級莊分級制度。
中級莊分級制度,又精選梅多克產區的優質葡萄酒,從茫茫大海般的酒莊裡,選出一批高品質低價格的酒款。
2011年修訂的中級莊榜單,葡萄生產面積相當於梅多克產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具有相當大的代表性。
中級莊榜單的推出,讓中產階級人群有了一個選優質美酒的依據。
挑酒買酒,照葫蘆畫瓢,照榜單選酒,簡單容易。
雖然在1966、1978、2003、2008和2015年,這份榜單歷經廢除、重訂、修改,但還是具有很高的公信力,並具有法律效力。
入選『Cru Bourgeois Classification』《中級名莊分級制度》,一般在葡萄酒的正標上有『Cru Bourgeois』字樣《見上圖》,或者在背標上有一個長方形的錫箔標簽《見下圖》。
『Cru Bourgeois』屬於AOC級別,在市場上的價格一般在200~400元之間,當然也有更優質的酒款,賣到更貴的價格。
在法國,波爾多人太會做生意。
以前作為出口中轉貿點,倒賣葡萄酒,接著,改灘塗為良田,成為優質葡萄酒產區,再到,設立『1855年分級制度』,讓波爾多名莊酒占領世界高端市場,再後來,設立中級莊榜單,打入中產階級人群。
這一系列商業行為,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想做好生意,還是學學波爾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