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過最深的路,就是葡萄酒有關的套路。
作為一個愛酒之人,從小白一路喝過去,可遇到過不少雲裡霧裡的概念,被忽悠的莫名其妙下了單。
所以趁著今天愚人節,我們準備了一份real不摻假的超級大幹貨 -葡萄酒防愚指南,讓大家多認清一些玄學,少走一些彎路。
喝自釀酒,人生路白走
▲幫幫我們吧!
在最初隻是一個小白的我,看到路邊售賣的『農家自釀葡萄酒』,也不由的被吸引了。
農家的自釀葡萄酒,無添加劑,純天然,綠色無污染,而且50塊錢能買一大桶,買!反正都是葡萄做的嗎,能有多大差別?
指南:
很多人吐槽說這種根本不是葡萄酒,倒是也有人覺得自釀酒甜甜的挺好喝。
不過自釀酒存在最大的問題不是酒好喝不好喝,而是喝的人,好命不好命……
自釀的葡萄酒所用的葡萄、發酵菌種、發酵容器、發酵條件都難以保證,甚至還有用工業酒精勾兌的。
由於發酵失敗和勾兌所導致過量的甲醇、黃曲黴素等,輕則拉個肚子,重則:
▲2016巴基斯坦35人喪命於私釀酒
▲今年年初剛發生的印度毒酒案,156人喪生
原酒?
原瓶?
原汁?
你還想原啥?
跨過了自釀葡萄酒的坎,我開始嘗試在網上買酒。
不過酒商們一個又一個的概念,讓我暈頭轉向,什麼原汁葡萄酒,法國原酒,原瓶進口,分別是啥意思?
到底哪個高端點?
指南:
首先說原汁葡萄酒。
在中國葡萄酒的歷史中,曾經確實有一段時間,葡萄酒是勾兌的《可能是別的酒,也可能是水》,曾經還有『半汁葡萄酒』,『折原汁』等。
不過以目前的國標GB15037-2006的定義中,對葡萄酒的原料做出了原料的定義,必須是鮮葡萄或葡萄汁全部發酵或部分發酵的飲料,且酒度不得低於8.5%。
也就是說,現在只要賣的是葡萄酒,那就必須是原汁。
再來說說原酒進口。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的廠商大批量購買國外的葡萄酒,自己灌瓶封裝。
當然,根據容器的不同,可以原船進口,原罐進口,原桶進口……不過一般沒人這麼說,統稱叫『原裝進口』。
那原瓶進口呢?
原瓶進口就是國外的葡萄酒,在國外灌裝封裝,已成為完整的商品,再進口到國內售賣。
那到底是原汁好呢?
原裝進口好呢?
還是原瓶進口好呢?
總的來說,可以說進口精品酒中,基本都是原瓶進口的,根本沒啥值得吹噓的。
如果酒商把這幾個概念顛三倒四的炒來炒去,隻能說這酒……乏善可陳了吧。
▲前不久爆出麥德龍超市的山寨酒,『法國進口原酒』與產地山東煙臺共存。
瓶封上的小氣孔?
酒還得留個孔喘氣兒?
某音、某寶、某網的售酒信息裡,經常見到這麼一段:瓶封上留有小氣孔,為了使葡萄酒自由的呼吸,讓它緩慢氧化陳年,更加增添風味。
如此高大上的兩個孔,讓我想到了,這背後有多少的能工巧匠,為了葡萄酒的陳年順利,費盡心機的用鑿子砸了兩個孔。
勞動人們的工匠精神啊!
▲神乎其神的兩個窟窿眼兒
指南:
如果大家有心去阿裡巴巴上搜索一下:熱縮帽。
不過不用了,我幫你們搜了。
然後我們會驚奇的發現,上面都帶有兩個孔……這?
聯系賣家得知,這兩個孔是為了加熱皺縮時,空氣能從中排除,以便讓酒帽縮的更緊。
隻能說,現在賣酒的真是厲害,連兩個窟窿眼,都扯出高大上的意味來。
珍藏酒,值得收藏的酒?
神神秘秘的從包裡摸索,拿出一瓶酒,上寫兩個大字,珍藏!倍兒有面子!
▲各種珍藏酒,讓人挑花了眼
指南:reserve/reserva/riserva,珍藏。
在一些產區,「珍藏」一詞確實是自帶高級濾鏡,別有含義,在法律上有詳細的規定,比如:
西班牙裡奧哈:珍藏級別的紅葡萄酒,陳釀時間要3年,桶中1年。
而像意大利,巴羅洛要求珍藏級別總陳釀時間要5年,巴巴萊斯科是4年,佈魯奈羅是6年……
而像智利、美國、新西蘭,包括中國等產國,對「珍藏」一詞並沒有相關規定。
因此,你愛標不標。
▲連AOC都能給你珍藏了
所以對於「珍藏」二字,最簡單的方法應該這樣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珍藏,代表了一定的陳年時間。
而且其他大部分地區的珍藏,隻是一種營銷手段。
老藤酒,薑還是老的辣?
在高端葡萄酒中,不乏見到老藤一詞《Old Vine/Vieilles Vignes/Alte Reben/Alte Reben》。
據說,越老的葡萄藤,根紮的越深,結出的果實越濃縮,做出的葡萄酒越好。
不說別的了,就沖著這老當 益壯的情懷,買買買!
指南:
一般葡萄樹超過20年,便會開始出現衰老的跡象,結的果實越來越少,還更容易染病。
很多酒莊是會把這些葡萄拔掉,重新種植新的葡萄藤。
老藤是否真的代表更高質量?
這個很難說,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你要掏更多的錢去買才行。
然而老藤真正的問題在於,這個概念並沒有受到法律保護。
隻在很少的產區,比如南澳《最低35年》、美國加州《最低50年》,對老藤進行了法律的認證。
所以至於酒是真老藤還是假老藤,老到啥程度,很多時候誰也說不清楚,這恐怕還得憑酒商的良心了。
最後祝大家愚人節快樂啦~
From今天不愚人的樂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