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個客戶給我發來一瓶葡萄酒的照片,問我們公司,有沒有這款酒,以及多少價錢。
我一看,是一款法國波爾多中級莊《Cru Bourgeois》的葡萄酒,市場價格差不多在200-300之間。
我回給她說:『我們公司沒有做這款酒,但有相同產地、相同等級、同樣品質的酒款,而且,也是波爾多中級莊』
客戶半信半疑,說:『你們公司有那麼多款酒?
怎麼會沒有呢?
』
我發了一個無奈的表情,接著說:『就像服裝行業一樣,你如果拿著一件衣服,說要同一個牌子,同一款樣式的衣服,要麼衣服是大牌子,同行調得到貨,要麼就真是運氣好,世界這麼大,正好你一問,我就有』
我們酒商會碰到很多次類似於這樣的事情。
有些客戶好通融,你推薦給他,同款式其他類似的酒款,他也欣然接受。
但有些客戶很固執,非要這款酒,一定要你去弄這款酒。
而很多情況下,客戶指名點姓要的酒,都是一些普通、大眾型的,就像網紅臉,一眼望去,都是尖下巴、大眼、高鼻梁,這讓我們做酒生意的非常為難。
拒絕吧,客戶是上帝,滿足不了客戶需求,下次人家就不會再光顧。
不拒絕吧,客戶的酒確實難找,有時候你在業內酒圈裡,求爺爺告奶奶的,才可能拿到一瓶兩瓶。
有時候問了一大圈,結果還是沒有。
我們酒商也有酒商的難處。
每個酒商代理的酒款有限
哪怕行業裡面,最厲害的進口商ASC、建發酒業,他們代理的熱銷酒款也有限,就幾百款塊左右。
品種齊全的,像紅樽坊,在賣的不過千款左右。
對於酒商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定位、市場規模,來決定進酒計劃。
然後,每個季度,又會根據實際銷量情況,而調整酒款名單。
這也才有了階段性的清倉銷售行為,詳見《年末買酒,為什麼有的酒商會低價清倉一些紅酒?
》
世界上,各國各產地,葡萄酒莊數量如雲,排得上名的就有幾萬家之多。
更何況那些不知名的,規模小的,好比我們浙江數量龐大的私營企業群體。
酒商代理不了所有酒莊的酒,就像馬雲的阿裡巴巴賺不了所有行業的錢。
曾經國內葡萄酒巨頭ASC,代理了非常多的名莊酒款,特別是法國波爾多的名莊,近乎於壟斷局面。
結果,前幾年,三公消費一被遏制,這最賺錢的名莊酒買賣,成為虧損最大的包袱。
所以,就算實力再大的酒商,都會有選擇性的代理市場上最好賣最熱銷的酒款。
就像那句話,
你討好不了所有人,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說你好,還不如,認認真真地對一些人好吧。
普通酒太難找,名莊酒貨好調
我們公司主打酒款,也就三十幾款而已。
但是,在行業內合作的酒商中,可以調到貨的酒款,有幾千種。
一個人、一家企業的實力,不在於自身的規模有多大,而是看他能調動多大的資源。
這種做法就是,我把我的酒按成本價給你,你把你的酒按成本價給我。
客戶一旦有需要相應的酒款,就相互間調貨,形成一種互贏的局面。
就好比是金融行業的同行拆借,隻不過這裡指的是葡萄酒,不是資金。
如果消費者拿著一款普通酒的圖片,比如說市場價百來塊的波爾多大區酒,甚至是六七十的澳洲酒、智利酒,讓我去幫他找,確實讓人很難辦。
因為這個酒沒有名氣,而且不是名莊,我們拿著他給的這張款酒的圖片,在合作的酒商圈裡一路問下來,能找到的概率是在太低。
好比看電視劇時,裡面有個帥哥演員,看著很對眼很中意,而去百度、谷歌搜索,最後根本找不到,因為這隻是路人甲、路人乙,沒名氣的。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推薦同品質、同等級產區的酒款,那不是幫客戶去找。
因為這中間的時間成本,耗費的精力實在太高。
而對於有些四五百塊、七八百、上千的名莊酒,或有名氣的酒莊,我們就非常好找。
比如像雄獅、龐特卡奈這樣的1855列級酒莊,或者是指定年份的大拉菲、小拉菲等等。
這樣的酒款,對我們來說輕而易舉,就算自己沒有,也很容易調到貨。
《什麼是1855列級酒莊,參見《選好點的波多爾紅酒,看1855年分級體系?
》》
作為我們酒商,希望盡最大能力的滿足消費者需求。
但對於那些不知名、較普通葡萄酒的需求來說,真的是力不能及。
有時候,我隻能對客戶,抱歉地說,『不好意思,我們真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