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是與德國的氣氛不一樣的,法國是一個比較浪漫且懶散的國家,而德國是一個嚴謹有效率的國家,那麼,為什麼說懶散法國人的嚴謹是葡萄酒態度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詳細的了解一番吧。
人們一提起法國人,總是和浪漫、懶散等詞匯相聯系,法國人當然不愛聽這些。
不過,就算真是這樣,法國人在釀制葡萄酒這一點上,比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等鄰居還是多了一份嚴謹和認真。
意大利的葡萄酒有不少物美價廉的,特別是白葡萄酒,但總體上的品質卻要比法國酒遜色;西班牙就更不用說了;至於葡萄牙,從中文看,好像那兒是葡萄酒的正宗。
法國葡萄酒所以優於其他周邊國家的原因,除了氣候、葡萄品種等這些硬件之外,恐怕首先還是在釀制工藝上的差別。
相比之下的意大利人、西班牙人釀制葡萄酒的隨意性太強,法國則不同,比如在法國的博艮第地區,還有超過九成的酒農是采用人工收獲葡萄的方式。
這種人工的收獲葡萄的成本肯定比機器收割要高得多,但質量上也要好得多。
另外,法國明文規定,酒農不能在葡萄生長過程中對葡萄秧澆水。
而施肥的次數越少越能賣出好價錢。
法國人認為,葡萄酒應該是葡萄、土壤、氣候等純自然因素的組合,人工的痕跡越少,越能說明這種『上帝的禮物』的珍貴。
在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由於氣候因素的限制,酒農們不得不對葡萄秧澆水、施大量的肥料。
而在法國,如果不具備適當的氣候條件,法律就不允許你種葡萄和釀酒!
在法國一般來說,一公頃面積的葡萄園能種植四至五千株葡萄秧,每株葡萄秧可產約一公斤葡萄,最終造出約半公升的葡萄酒,伊凱姆莊園的索泰爾甜葡萄酒甚至規定,每株葡萄隻可生產一杯酒!而在其他國家,葡萄酒農能用同樣面積的土地,生產出數量遠高於此的酒。
在意大利某些地區,你能看到露天的金屬制釀酒槽,這種源於澳大利亞的純工業化生產方式,在法國酒農們看來,完全是暴殄天物——用露天的金屬釀酒槽能釀出好酒來?
笑話!他們說蠟燭不能烤面包,不具備條件別幹這一行。
意大利人說,露天釀酒槽不過就是溫度控制可能稍差一點,日照時間可能更多一點,由於風、雨、霜,清潔過程稍長一點……但它產量巨大、生產流程短、成本低的優勢,可以抵消上述那些『一點』。
法國人的看法則是,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差別,成就了法國葡萄酒在世界各國消費者心目中的絕對優勢地位!
正因為如此,當法國葡萄酒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價格的時候,還是能找到買主。
勃艮第地區的羅馬那宮第葡萄酒,一瓶剛出廠的酒要賣一千五百歐元一瓶的高價,而且還是和11瓶其他的葡萄酒一起成箱賣!另外,那裡的酒幾乎都要提前幾年預約才能買得到。
更有趣的是,該地區有一家『很牛』的酒農:他的酒隻賣給老客戶,你要想成為新客戶,對不起,先在等候名單上排隊,等老客戶有人退出了再說!
有關葡萄酒的傳奇在法國當然就更多了。
據說,現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產日常用小刀具的城市——拉吉奧羅,能有今日的輝煌也全是葡萄酒帶來的。
相傳,在開瓶器誕生前,法國人喝瓶裝葡萄酒時,有兩種方法打開用軟木塞塞住的瓶子:把軟木塞捅進瓶子裡;或者用利器快速打碎酒瓶瓶頸。
十九世紀末,在拉吉奧羅這個位於法國南部的小鎮上,專門用來開瓶裝葡萄酒軟木塞的開瓶器誕生了。
十年制刀經驗的拉吉奧羅鎮如虎添翼,逐漸明確了自己的『經濟增長點』,專攻刀具,終於成為行業之翹楚。
不過,也不要太誇張,法國人用如此『野蠻』的方式開葡萄酒瓶的歷史並不長——因為軟木塞也就是在十九世紀初才出現而已!
法國的人是比較浪漫,比較懶散的,但是對於葡萄酒方面來說,法國的葡萄酒領域卻是出奇的高,而人們一提到葡萄酒也是十分的有精神的,詳情的話,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以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