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裡奧哈葡萄酒近十幾二十年來仿佛鬧革命似的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與傳統的裡奧哈風格大相徑庭的葡萄酒如雨後春筍一般走進市場,並且目測未來的十幾年這股勁頭也不會退去,西班牙當地媒體甚至用上了『裡奧哈葡萄酒之戰』《The Rioja Wine War》這樣的字眼。
相比其他舊世界地區的葡萄酒,幾十年如一日地風格穩定,裡奧哈為什麼會掀起這股革新的潮流?
新老之爭,爭議點究竟在哪裡?
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從全方位的角度來分析一下裡奧哈葡萄酒從傳統到新派,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此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裡奧哈的歷史和風土吧~
一、裡奧哈的歷史和風土概況
1、裡奧哈產區的崛起、衰落和重生
裡奧哈產區的崛起、衰落和重生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法國人和橡木桶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誕生與崛起
人們大多認為是法國人給裡奧哈帶來了葡萄酒,事實上考古學家發現早在羅馬時代裡奧哈便有了種植葡萄藤的痕跡。
到了中世紀《10-13 世紀》,葡萄園在裡奧哈鄉村已經相當普遍,13 世紀末更是已經有葡萄酒出口到其他地區,這是商業化的一大證明。
18 世紀 80 年代期間,西班牙的曼努埃爾·昆塔諾《Don Manuel Quintano》前往波爾多學習釀酒技術,將橡木桶的使用引入了裡奧哈,這大大提高了裡奧哈葡萄酒的壽命,也提高了出口的潛力。
但可惜的是,由於當時地方當局的要求,使用了橡木桶的葡萄酒並不能加價,導致其在經濟上失去了競爭力。
直到幾十年後,西班牙的維多利亞公爵再次從波爾多引進了用大桶壓榨、發酵葡萄酒的技術,橡木桶陳釀的方式也一並回歸西班牙。
大量葡萄酒經阿羅鎮運往法國
19 世紀中葉,葡萄根瘤蚜病害在法國爆發,波爾多的釀酒師紛紛南下去尋找仍能用來釀酒的葡萄藤,他們看中了裡奧哈這一風水寶地,紛紛在這裡建酒廠,並帶來了波爾多卓越的技術和經驗。
裡奧哈葡萄酒就這樣迎來了大量出口法國的機會。
衰 落
19 世紀末葡萄根瘤蚜泛濫到裡奧哈地區,但並未造成嚴重影響,因為這時嫁接美國木的技術已經被普遍掌握。
而法國本地的葡萄園也開始逐漸恢復,法國釀酒師也逐漸離開裡奧哈,回歸家園。
這就導致了其他市場對裡奧哈酒的需求開始降低,釀酒師們紛紛改變策略,棄用緊實細膩的法國桶,而改用簡單且便宜的美國桶以降低成本。
需求的疲軟導致裡奧哈釀酒師不得不將酒放在桶中陳貯更長時間。
如今消費者心目中的傳統裡奧哈風格便是以此為萌芽開始的:基於丹魄《Tempranillo》的混釀,在美國桶中熟成相當多年,最終呈現出金色的、有明顯的香草味的風格。
裡奧哈葡萄園的發展過程也是相當坎坷,20 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導致了嚴重饑荒,使得政府下令葡萄園必須拔出葡萄藤而改種小麥,直到60年代才開始重新種植。
重 生
之後的八九十年代,裡奧哈葡萄酒迎來了第二春,眾多酒評家對裡奧哈的贊賞使得它再次站上世界舞臺。
眾酒廠開始降低產量,重新使用法國橡木桶,且更早地裝瓶。
裡奧哈的新老之爭由此開始。
2、風土概況
裡奧哈共分為3個產區:上裡奧哈《Rioja Alta》、下裡奧哈《Rioja Baja》和裡奧哈阿拉維薩《Rioja Alavesa》,分佈於埃佈羅河《Ebro River》兩岸。
下裡奧哈現也被叫做東裡奧哈《Rioja Oriental》。
裡奧哈最西邊的城鎮阿羅《Haro》和最東邊的城鎮阿爾法羅《Alfaro》之前相差100公裡,整個河谷中種植葡萄的區域寬度不超過 40 公裡。
這裡的氣候環境相當復雜多變,在西北部,盡管有坎塔佈裡亞山脈《Cantabria》的阻隔,大西洋海風依然會影響到河谷地的葡萄園,東邊的地中海使得溫熱海風沿著河谷一路由東到西吹來,這兩種不同的氣候使得東部阿爾法羅鎮附近的葡萄園比西邊阿羅鎮的可以早 4 至 6 周采收。
不僅如此,南面的卡斯提亞《Castilla》高原也會偶爾給裡奧哈帶來大陸性氣候的影響。
裡奧哈就這樣受到幾種差異巨大的氣候的共同作用。
上裡奧哈和裡奧哈阿拉維薩都主要受到大西洋氣候的影響,土壤多整體上都是紅色黏土和白色石灰巖,上裡奧哈以黏土居多,而裡奧哈阿拉維薩以石灰巖居多。
下裡奧哈主要為地中海氣候,較為幹燥溫暖,土壤以鐵黏土和沖積土為主。
二、從舊派到新派到底有哪些變化?
1、橡木桶 or 風土?
誰是葡萄酒的靈魂?
- 註重橡木桶陳年的傳統派
歷史的選擇
由於各種歷史原因,裡奧哈到了快 21 世紀才開始尋找自己真正的風格。
20 世紀 70 年代之前,地理、風土這些現在葡萄酒業重視的因素在裡奧哈卻一直被忽略,釀酒師更註重的是調配和熟成。
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生產商經常從各地不同的葡萄農手中購買葡萄,品質管理不太嚴格,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以地塊、風土等要素區分葡萄酒等級的意識。
再加上那段市場需求下降的時期,酒莊要避免滯銷,降低成本。
當時西班牙經濟並不景氣,法國市場需求下降後,裡奧哈生產商轉而向美國、亞洲等地出口葡萄酒,而長年桶陳恰恰可以使酒更加穩定,避免長途運輸中葡萄酒變質。
所以采用美國橡木桶多年熟成的方式也是大勢所趨了。
傳統釀造方式
傳統上裡奧哈紅葡萄酒大多是基於丹魄的多品種混釀,采收後很快完成發酵,然後在美國橡木桶中經過多年熟成,這樣出來的葡萄酒色澤淺、色調偏棕,口感優雅,具有美國桶帶來的甜美香草氣息。
白葡萄酒以品種維奧娜《Viura》為主,輔以白歌海娜《Garnacha Blanca》、瑪爾維薩《Malvasia》等。
同樣會經過美國橡木桶陳年,呈現金黃色,富有堅果等氧化風味。
一直以來裡奧哈產區用熟成時間長短來為葡萄酒分級《分級制度將在後文詳細介紹》,最高等級 Gran Researva 要熟成 5 年以上。
生產傳統 Gran Researva 的老牌酒莊大多有自己的橡木桶廠,但比起制作新桶,工人們會花更多時間來修補養護老美國桶,這樣桶會更加耐用,且不會給葡萄酒帶來過重的香草、焦糖和咖啡氣味。
這也是為何許多 Gran Researva 雖然在 225 升美國桶中貯存很多年,卻能保持健康活力的原因。
- 重風土的理念復興到單一園運動
裡奧哈作為西班牙葡萄酒的一大名片,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有細分出更小的產區,盡管分了三個區域,但無法在酒標上標示出來。
而舊世界的另一大巨頭勃艮第長久以來都在向人們表明:風土才是真正屬於酒莊的名片。
裡奧哈很多酒莊都逐漸不能接受以陳釀時間作為唯一的分級方式,也不能接受在酒標上無法標出這款酒來自於哪個地區、哪個村莊、哪片葡萄園,而隻能籠統地寫一個『裡奧哈』。
2014 年底,裡奧哈的頂級釀酒師洛佩茲·德·拉卡爾《Lopez de Lacalle》掀起了反抗之潮,厭倦了裡奧哈過時的分級體系的他宣佈其酒莊阿塔迪《Bodegas y Vinedos Artadi》退出 Rioja DOCa,並在酒標上貼裡奧哈以外的名字。
洛佩茲·德·拉卡爾《Lopez de Lacalle》
洛佩茲·德·拉卡爾表示,市場需要葡萄酒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如果做不到,那裡奧哈是走錯路了。
阿塔迪酒莊盡管規模不算大,但在裡奧哈的地位隻高不低。
其出產的比松園《Artadi Vina El Pison》1990 年份是裡奧哈首個單一園葡萄酒《即葡萄來自單個葡萄園》,這款酒的 2004 年份還奪得了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100 分。
在如今的西班牙本地市場中,單一園葡萄酒備受矚目,消費者想要了解葡萄酒背後的故事,風土、品種、歷史起源等等,也願意為此付出更高的價錢。
近年來,許多年輕釀酒師在裡奧哈開了一些小型釀酒廠,他們也認為裡奧哈的舊分級制度是為大型酒廠制定的,卻浪費了本地產品的獨特價值。
2、按陳年時間分級 VS 全新地域標識
- 按陳年時間分級
雖說是舊的分級制度,但同樣在 2017 年有一次更新,主要是陳年時間的改變。
按照陳年時間長短,分為以下 4 個等級。
不同陳年等級的裡奧哈葡萄酒的外觀區別
普通級 Generic 在更新之前也叫作 Joven,意即新酒,過去是裡奧哈質量最低的酒,然而現在很多酒莊無意強行增加過桶時間,釀出的酒也很優秀,但在分級上也依然屬於這一等級。
值得一提的是,該次更新還為起泡酒增加了『特級年份』《Gran Anada》這一級別,要求至少3年的酒泥浸漬,且所使用的的葡萄必須手工采摘。
- 全新地域標識《Geographical identification,簡稱 GI》
新 GI 旨在凸顯裡奧哈的風土多樣性,並充分體現其價值。
它並不是徹底的革新,而是融入了現有的各個傳統陳年等級。
新 GI 共分了 4 級:
裡奧哈《Rioja》
所有酒標上僅標『Rioja』的都是來自整個裡奧哈不同地方的混釀。
大區級《Zonas/Zones》
上裡奧哈、裡奧哈阿拉維薩和下裡奧哈現在統稱為『大區』,代替了之前的『子產區』《Sub-Region》稱號;而下裡奧哈改名為東裡奧哈。
大區酒有以下法定要求:
- 葡萄必須全部來自於該大區,對於區域邊界的葡萄園,允許最多 15% 的葡萄來自相鄰的葡萄園;
- 釀造、熟成和裝瓶必須在該大區內;
- 葡萄園種植歷史不短於 10 年。
村鎮級《Municipios/Municipalities》
達到標準的共有 144 個村鎮,其中 118 個位於裡奧哈省。
村鎮酒有以下法定要求:
- 葡萄必須全部出自該村鎮《對於處於邊界的葡萄園,最多可納入 15% 來自相鄰村鎮的葡萄,且二者間已有至少 10 年的合作關系》;
- 釀造、熟成和裝瓶必須在該村鎮內;
- 葡萄園種植歷史不短於 10 年。
單一園《Vinedo Singular/Unique Vineyards》
單一園的概念有些類似於勃艮第的『地塊』《lieu-dits》,將裡奧哈分出上千個單一園無疑會使其情況變得非常復雜,但這是件好事。
往後消費者將了解到一個個葡萄園的名字,知道哪些地是有保障的風水寶地。
單一園的法定要求更為嚴格:
- 葡萄必須全部取材於單一園所註冊的單片或多片地塊《例外:邊界處允許 15% 的葡萄來自與其相鄰的其他村鎮》;
- 須持有專門的葡萄種植者卡片;
- 釀造、熟成和裝瓶必須在該村鎮內;
- 葡萄園種植歷史不短於 10 年
- 葡萄園樹齡不少於 35 年。
單一園在產量上也比其他等級更為嚴格,每畝產量比裡奧哈 DOCa 的規定低 20% 且葡萄成酒比例需低於 65%。
除此之外,裡奧哈新設『裡奧哈高品質起泡酒』的稱號,且準許標出產區名字。
『裡奧哈高品質起泡酒』所要求的二次發酵時間最短為 15 個月,珍藏級為 24 個月,特級年份級則為 36 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很多人將新法規叫作『分級』,但它其實並不是像梅多克 1855 那樣嚴格意義上的『分級制度』《Classification》,而更偏向於一種更加細化的原產地命名保護制度。
3、從舊到新,葡萄酒風格有哪些變化?
上點年紀的裡奧哈愛好者大概都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在過去,裡奧哈風格是那樣的明顯,即使是盲品,也能讓人一口認出;而現在,裡奧哈變得越來越像新世界了,各個酒莊都在追求個性,千杯千面,在盲品中很難被猜到這是來自裡奧哈的。
老派裡奧哈紅葡萄酒有標志性的香草、咖啡、椰子等來自美國橡木桶的味道,但口感平衡,單寧柔和精致,酒的顏色也相對較淺。
白葡萄酒同樣風格突出,陳年後香氣奔放,有明顯的的堅果、蜂蜜、焦糖、威士忌等氣味,氧化風味突出,餘味非常持久。
新派裡奧哈更加追求土地與葡萄本身的個性,紅葡萄酒增加了葡萄浸皮的時間,這樣最終出來的酒顏色更深、果味更加豐富、口感更年輕、單寧也更強勁。
白葡萄酒則更加跟國際接軌,以清爽風格居多,帶有柑橘、蜜瓜和礦物香氣,通常不會長時間桶陳,采收之後的下一年就會上市了。
三、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變化
從上文可以看出,裡奧哈葡萄酒從風格到制度的新老交接原因是多方面的。
1、對風土特色的認可與追求
裡奧哈的三個大區其實好像波爾多的左右岸,也是風格不同的,但是以往的法律卻不允許生產者將葡萄所屬的地區凸顯出來。
2、舊式釀酒法有很大弊端
許多酒評家都曾批評過老式裡奧哈的釀酒方式,認為在橡木桶中的時間太長讓酒中的新鮮果味消失不見,味道變得沉重;且大量使用美國橡木桶也掩蓋了酒本身的味道。
3、現代消費者更偏好易入口型葡萄酒
市場在變,消費者口味也在變,年輕易飲、風格濃烈的葡萄酒如今大行其道,並且這類葡萄酒大多在發售之後就可以立即飲用。
老式風格的裡奧哈,即使品質依然優秀,在市場上也難免漸漸遭受冷落。
面對與這些新興產區、風格的葡萄酒的競爭,裡奧哈的生產商必須求變,使葡萄酒在保持優雅和陳年潛力的同時更加平易近人。
四、新舊派代表酒莊
1、舊派代表:橡樹河畔酒莊
酒莊歷史
橡樹河畔酒莊《La Rioja Alta S.A.》是已經有一個多世紀歷史的裡奧哈老牌酒莊。
故事開始於 1890 年的 7 月 10 日,以 Don Alfredo Ardanza 為首,5 個志同道合的家族一起創立了橡樹河畔酒莊,立志要生產出裡奧哈頂級佳釀,酒莊生產的首款葡萄酒便以 Researva 1890 命名。
現今橡樹河畔酒莊的旗艦酒款 Gran Researva 890 也是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
1904 年 Ardanza 將自己手中的另一同名酒莊並入橡樹河畔酒莊,為了紀念這一事件,酒莊生產了 Researva 1904,它便是如今酒莊的另一旗艦酒款 Gran Researva 904 的前身。
釀酒理念
橡樹河畔酒莊一直堅持傳統的釀酒理念,比如堅持使用美國橡木桶,並且所有橡木桶都是在自家酒莊裡手工打造而成的。
在葡萄品種方面,酒莊的釀酒師也堅持使用不同葡萄園、不同品種進行混釀。
代表酒款
最有代表性的是特級珍藏 890,使用 95% 的丹魄,2% 的馬士羅《Mazuelo,佳麗釀在裡奧哈地區的名字》和 3% 的格拉西亞諾混釀。
上市之前要經過 6 年桶陳和 6 年瓶陳,遠遠超過一般 Gran Researva 的要求。
2、新派代表:蘭澤酒莊
蘭澤酒莊《Bodega Lanzaga》的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公路釀酒師』德莫•羅德瑞茲《Telmo Rodriguez》,裡奧哈單一園運動的發起人之一。
1998 年,德莫在位於裡奧哈阿拉維薩的家族酒廠工作時,開始與其搭檔巴勃羅·埃古茲紮《Pablo Eguzkiza》一起在朗謝戈鎮《Lanciego》周邊購買舊的葡萄園,這便是蘭澤酒莊《Bodega Lanzaga》的前身。
釀酒理念
德莫非常推崇西班牙酒的潛力,他認為,比起釀酒師,葡萄酒的質量在本質上是由土地和種植者決定的。
整個酒莊都采用有機種植的方式,是裡奧哈第二大有機認證莊園,產量少而精,最多的酒款也不會超過 25 萬瓶,最少的酒款更是隻生產 180 瓶。
蘭澤酒莊的代表酒款:
- 蘭澤幹紅
- Lanzaga
Lanzaga 是村鎮級葡萄酒,使用的都是老藤葡萄,90% 的丹魄加上 10% 的格拉西亞諾,後者給酒帶來了一絲草本、甘草味,並且略微加強了葡萄酒的結構感。
- 碧塔斯單一園幹紅
- Las Beatas
碧塔斯單一園占地 1.9 公頃,這塊地並非一次性購入的,而是在廢舊的梯田上通過收購較小的鄰近地塊而慢慢組裝而成。
這片葡萄園共種了 11 個品種,許多葡萄藤都已經超過了 80 年,出產的葡萄酒更平衡,更復雜,也更加芬芳細致。
這款酒在舊橡木桶中發酵,之後僅在舊桶中熟成 15 個月。
自從 2011 首個年份,每一年碧塔斯的評分都居高不下,2015 年份更是獲得了羅伯特帕克 100 分。
五、新法規的利弊
1、全新的探索
新法規是裡奧哈葡萄酒的復興,是大勢所趨,也是裡奧哈當局的一次突破,在這個風土為王道的時代,新法規無疑能激勵各個酒莊各顯神通,生產出打著自己風土烙印的優質葡萄酒。
尤其是對於小型的、現代的年輕葡萄酒莊,新法規將他們的起跑線與老牌酒莊大幅拉近,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到消費者的視野中。
在不久的將來,裡奧哈或許也會成為一個像勃艮第那樣百花齊放,酒莊個性迥異的產區。
2、對前景的擔憂
新法規的通過看起來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然而事實上前景是否真的如此美好呢?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看來新的原產地稱號不難拿到,不少裡奧哈中小型酒廠表示,如果太過容易的話,那麼最終獲利的依然會是那些已經成名的大酒廠。
此外,新法規規定單一園產量必須低於裡奧哈 DOCa 本來規定產量的 20%,這也使一部分酒莊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混釀是裡奧哈根深蒂固的釀酒理念,許多老牌酒莊在混釀技術上已經爐火純青,在這裡單一園並不意味著質量絕對要高於大區混釀,然而法規實施以後,是否會帶給消費者這樣的誤解?
位於裡奧哈阿拉維薩的酒莊 Remirez de Ganuza 的莊主 José Ramón Urtasun 說:『我們尚不確定是否要將我們的單一園葡萄酒納入單一園的分級,因為我們與 230 個小地塊合作,想用來自這許多的不同地塊的葡萄釀造葡萄酒,我們的理念一直以來更多是關於混釀而不是單一園葡萄酒』
盡管越來越多的裡奧哈酒莊開始尋求變革、改變釀酒方式,例如增加丹魄浸皮時間、縮短在橡木桶中熟成的時間、采用更高比例的法國桶等等,傳統的釀酒方式也並非失去了市場,相比起優質的波爾多那樣購買之後還要在家放幾年才能開瓶,傳統裡奧哈這樣買回來不需要在家裡額外花時間瓶陳也是為消費者所喜愛的一大原因。
新法規固然有利於『單一園運動派』,但對於傳統派堅持自我的釀酒方式是否會造成傷害?
這一切,隻能用時間來說明。
3、簡單來說
裡奧哈因為歷史原因,過去長年間難以改變,被舊世界其他國家甩下了一道溝壑。
但是現在,新一代的釀酒師已經覺醒,將過去裡奧哈葡萄酒那些陳舊的缺陷轉化成既根植於傳統又摩登新潮的裡奧哈新風格。
說是葡萄酒界的文藝復興也不為過。
然而,在這樣的革新浪潮中,還有一些依舊固執地堅持自我、堅持守舊的酒莊,仿佛在葡萄酒中凝固了時光,也是值得珍視的裡奧哈瑰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