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便宜的葡萄酒是多少錢?
最貴的呢?
相信對於有經驗的酒友來說,碰到十幾塊和十幾萬的葡萄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不過對於剛入門的你心裡肯定犯懵:葡萄酒的價格究竟由什麼決定?
為什麼差異如此懸殊呢?
1、生產成本
原料
十幾塊的葡萄酒:保守估計,一標準瓶葡萄酒大概需要 3 斤葡萄才能釀成。
反觀市場上,普通葡萄都要十幾塊一斤。
可見,這類葡萄酒要麼就是為了追求產量而降低品質,要麼就是樹齡非常短,要麼就是水多酒少,要麼根本就是三精一水勾兌而成的假酒,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種植成本一說了。
十幾萬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的原料可以說遠不止 3 斤這麼多,因為在采摘前後,工人會對葡萄進行精細的揀選,許多不符合要求的葡萄都會淘汰掉,因此釀造一瓶葡萄酒耗費的葡萄可能要達到幾十上百斤。
而特殊的工藝也會耗費更多的成本,以貴腐葡萄酒典型代表滴金酒莊《Chateau d’Yquem》為例,該酒莊就曾驕傲地宣稱每株葡萄樹隻能釀出一杯酒。
此外頂級昂貴葡萄酒的釀酒葡萄還有一個共性就是葡萄酒樹齡高,因而釀出來的葡萄酒層次復雜,品質優秀且穩定。
而且,這類葡萄酒的原料都是精心栽培的,耗費在種植上的成本也比較高,目的就是為了釀造出最優質的葡萄酒。
當然,有時候品種類型、葡萄產量和土地成本甚至一些不可抗天氣因素都會增加每串葡萄所分擔的固定成本,最終出產的葡萄酒自然昂貴。
釀造
十幾塊的葡萄酒:這種葡萄酒一定是大規模批量生產,沒有什麼釀造工藝可談。
在生產過程中既不註重品種或產區特性的保持,也不會采用昂貴的釀酒設備,當然更不會使用橡木桶陳年,畢竟漫長的熟成時間會增加生產成本。
十幾萬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往往是某個品種或者產區最極致的表現,釀酒師采用的釀酒工藝也非常成熟先進,當然酒莊也會不惜一切代價買到最先進的釀酒設備,這是極大一筆開銷。
購買橡木桶成本《優質橡木桶往往價格不菲,而且每年都是采用新桶》、熟成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和倉儲成本都會相應地平攤到每瓶葡萄酒身上。
包裝
十幾塊的葡萄酒:酒瓶、瓶塞、瓶封、酒標、外包裝都是必須要花錢的地方,不過不同的瓶塞價格差異懸殊,因此這類葡萄酒極有可能選擇最便宜的一類酒塞。
而在酒瓶和酒標設計上沒有任何特色,甚至粗制濫造。
十幾萬的葡萄酒:昂貴的葡萄酒往往會從裡到外精心設計包裝,酒塞品質肯定也相當高,有的酒莊還會專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進行酒標圖案設計,光酒瓶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更有甚者還會花大手筆設置防偽標識,而這些都會相應增加其包裝成本。
木桐自 1945 年開始就專門請藝術家設計酒標
人力
十幾塊的葡萄酒:葡萄園采用粗放式管理,極少動用人工,在葡萄種植過程中,也不會面面俱到;采收時這類葡萄酒大多沒有經過精細的篩選;置於釀酒師方面,也可能缺乏資深顧問或者其他技術人員的支持。
十幾萬的葡萄酒:在一年的 12 個月中,酒農需要時刻關注葡萄園動態,通過疏花疏果等措施達到想要的品質。
在采摘前,他們更需要多次橫穿整個葡萄園判斷其最佳采收期。
而在采收過程中,繁瑣的揀選工作更是耗費人力。
如果葡萄園位於陡峭的山坡的話,就必須要求人力完成,這是非常艱巨的工作量。
而在晝夜溫差較大的產區,有的酒農還需要頂著黑夜涼風進行采摘。
當然在接下來的釀造工作中,釀酒師更是重中之重,他們往往有著豐富的釀酒經驗,同時酒莊還具備一大批技術人員的支持,當然有時候一些外聘釀酒顧問帶來的高額費用也會分攤到每瓶葡萄酒的身上。
當然,以上這一切隻能決定葡萄酒的出廠價格。
出廠後,還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價格的變化。
即便是出廠前,基於既定的市場供求關系和葡萄酒的投資收藏價值,也會帶動出廠價格的上漲,例如勃艮第葡萄酒就是如此。
2、分銷成本
運輸
十幾塊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大多是就地銷售,因此可以免了長距離或是跨國際運輸帶來的成本。
如果一瓶十幾塊的葡萄酒還標榜『進口』二字,那就需要考慮這酒是否有問題了。
十幾萬的葡萄酒:昂貴葡萄酒可以說是全球酒友心心念念的寶貝,因此不大可能集中在本土消費。
更重要的是,這類葡萄酒幾乎一定會漂洋過海,輾轉途經多人之手,最後才能達到消費者手中,因此昂貴的運輸成本也會計算在最終的價格裡,這包括運輸方式、耗費時間,甚至在運輸過程中采用的特殊設備《運輸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儲存狀態,需要保證恒溫恒濕防震》帶來的累計成本。
有的昂貴葡萄酒甚至會采用更貴的空運,避免長途運輸帶來的耗損。
分銷和零售成本
十幾塊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或許是由酒莊直銷,或許是盡可能地減少轉手的次數,因而最終的消費者需要分擔的分銷和零售成本少很多。
十幾萬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一般極少由生產商直接銷售,而是會輾轉幾手,層層分銷,而每一條銷售途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成本附加費。
此外,葡萄酒在未第一時間銷售出去時,分銷商和零售商都需要自己承擔一定的存儲成本《包括時間和空間》。
分銷勞動力和管理費用
十幾塊的葡萄酒:分銷環節相對較少,耗費的勞動力和相關費用也會隨之減少。
十幾萬的葡萄酒:在分銷過程中,分銷商和零售商需要保證葡萄酒一直處於良好的保存狀態下。
無論是在倉庫中還是運輸途中,都少不了需要勞動力進行看護和轉移,而倉庫管理、設備添置和其它風險等帶來的附加費用也會加到最終的價格裡。
稅收
十幾塊的葡萄酒:葡萄酒在進行交易時需要繳納一定的消費稅、銷售稅和增值稅,因此即使是本土葡萄酒也會相應地增加成本。
再考慮到葡萄酒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之昂貴,十幾塊能買到正宗進口葡萄酒的概率幾乎為零。
因此,更不必談及關稅問題了。
十幾萬的葡萄酒:這類葡萄酒進口的居多,因而自然還要考慮關稅的問題。
所有稅收包括關稅《14%》、消費稅《10%》和增值稅《17%》等,加起來可能占到葡萄酒到岸價《CIF 價》的 50% 左右。
假設一瓶康帝的關稅完稅價《一般為 CIF 價》是 15 萬元,那麼此酒在進口環節產生的稅收是多少呢?
可以套用公式:組成計稅價《組成計稅價是進口環節計算增值稅和消費稅的依據》=《關稅完稅價 + 關稅》÷ 《1 – 消費稅稅率》,
即組成計稅價 =《15 萬+15 萬× 14%》÷《1-10%》= 19 萬《元》;
關稅 = 關稅完稅價 × 關稅稅率 = 15 萬× 14% = 2.1 萬《元》;
增值稅 = 組成計稅價 × 增值稅稅率 = 19 萬× 17% = 3.23 萬《元》;
消費稅 = 組成計稅價 × 消費稅稅率 =19 萬× 10% = 1.9 萬《元》;
進口環節總稅收 = 關稅 + 增值稅 + 消費稅 = 2.1 萬 +3.23 萬 +1.9 萬 = 7.23 萬。
可見,最後這款 CIF 價為 15 萬元的康帝葡萄酒,在進口環節繳納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後,此酒價格高達 22.23 萬元《15 萬 + 7.23 萬》,光稅收就占 CIF 價的 48.2%。
3、其它
事實上,葡萄酒的種植與釀造、分銷和零售階段的費用隻決定了葡萄酒的最低價格水平,換句話說,低於這個水平則難以達到盈利。
然而,在供不應求或收藏拍賣市場火熱的情況下,葡萄酒的最終價格就會脫離葡萄酒本身的生產成本,而是由受眾願意支付的金額來決定。
而這類葡萄酒幾乎都是價格昂貴的代表,因此下文僅以十幾萬元的葡萄酒為例。
品牌附加值
這裡所說的品牌不僅僅指葡萄酒生產商本身的這個品牌,還包括知名產區、經典品種、資深釀酒師的聲望,這些都是葡萄酒品質的一種保障,也是一種無形的資產。
畢竟經典產區的酒農大多擁有幾百甚至幾千年的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及經驗,他們有足夠的能力篩選並釀造出最適合該品種或產區的葡萄酒風格。
在消費者看來,這類葡萄酒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即使沒有品嘗,也能夠期望一個較明確的風格。
當然,前提是這個消費者願意獲得品質上的保證而多付出錢。
營銷推廣成本
垂直品鑒會
當然,良好的品牌影響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產區或生產商懂得跟消費者互動。
隻有當消費者對這個品牌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後,才會建立起期望值,而這個效果需要通過媒體推廣、組織葡萄酒晚宴、品酒會、酒展或培訓等營銷方式來實現,這些過程都需要花費較多的推廣成本。
專業評分的影響
昂貴葡萄酒還有一個共性就是大多獲得過專業酒評家的高分甚至滿分,和品牌保證一樣,有專業人士的高分支持,也說明這款酒的品質值得投入金錢。
因此,經常可以看到葡萄酒在獲得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滿分後,出現巨幅價格上漲的情況。
產量有限
為了達到更高的品質,酒莊在葡萄種植和釀造過程中都會進行嚴格地把關,因此大多數頂級葡萄酒產量都非常少。
在同樣都為頂級葡萄酒的情況下,產量更少的價格自然就更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拉菲和康帝,其品質在圈內是公認的優秀,但康帝的產量遠低於拉菲,因而其價格也更高。
供求關系
雖然目前全球各地都生產葡萄酒,但頂級昂貴葡萄酒的產量還是相對稀缺的。
而全球愛好者都非常想要一睹真容,因此在如此火熱的市場背景下,供求關系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葡萄酒的最終價格,尤其是當供不應求時,葡萄酒價格自然也會隨之抬高。
增值空間
頂級昂貴葡萄酒的品質卓越,無論是陳年潛力還是升值空間都非常突出。
而隨著逐年的消費,原本產量不高的葡萄酒更會在市場的熱捧下抬高其價格。
而像貴腐甜白葡萄酒這種往往年份越久越昂貴,這也是陳年帶來的附加價值。
當然,有的葡萄酒因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或歷史意義而被珍藏在一些博物館中,其附加價值就更高了。
拍賣市場的熱捧
頂級葡萄酒人人都想得到,因此在拍賣市場自然更受追捧,一輪輪的火拼,最終不僅抬高了拍賣價,也將這款葡萄酒的整體市場價值抬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