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類創新,是中國葡萄酒未來的生命力所在。
文|雲酒團隊
『三年磨一劍』,2022國際葡萄酒《中國》大獎賽《IWGC》,旨在構建一套專屬於中國葡萄酒的評價體系,並引導『好葡萄酒的中國標準』走向全球化、國際化。
中國葡萄酒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什麼樣的模式是中國葡萄酒的未來之光?
中國葡萄酒又將如何擺脫傳統認知,真正地成為消費者桌上的『常客』?
帶著這些問題,雲酒頭條《微信號:雲酒頭條》對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葡萄酒果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大獎賽聯合主席楊強,剖析中國葡萄酒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生產端VS消費端
楊強表示,在過去的數年間,無論是葡萄酒生產企業、葡萄酒行業、科學研究專家、各產區政府,都在致力於改善中國葡萄酒的產品質量。
不可否認,中國葡萄酒的質量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和提高。
從選料、種植、采摘,到釀造、桶陳、裝瓶,葡萄酒的生產流程相對是清晰的;從分銷、運輸、配送,到上架、遴選、購買,消費者的選擇也是相對明確的。
但就是這樣清晰和明確的生產和消費過程,期間卻誕生了諸多矛盾。
葡萄酒生產在近年來已經實現了智能化、數字化,而消費者的消費選擇、物流鏈的配送也都實現了數據入庫,共同撐起了中國葡萄酒市場的龐大數據庫。
但即便是如此,中國葡萄酒仍舊不溫不火。
進入消費升級的品牌化、品質化的競爭時代,中國葡萄酒在進行原料甄選和生產工藝的革新後,其品質已經可以和國際產品比肩,但在品牌發展的路上,還相距甚遠。
究其原因,其實是生產端和消費端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楊強
何為『信息不對稱』?
生產端將生產資料的信息以透明化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但以往的生產規范是以國外產品作為模板,消費者雖然可以或者完整地獲取生產信息,但是卻並非是其想要了解或能夠清楚理解的,兩方越差越大,進而導致了中國葡萄酒的品牌化發展之路不甚順利。
由於葡萄酒的消費人群對於中國葡萄酒還沒有充分的認識,葡萄酒消費比例仍較低,這就導致了『什麼才是中國好葡萄酒』問題的誕生。
中國葡萄酒產品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口感、口味,是決定一瓶好葡萄酒的評價標準之一。
大獎賽的舉辦對於中國標準的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屆大獎賽秉承三年來的『堅持長期主義、傳承工匠精神、釀造美好生活』的理念,以國際水準、中國特色為定位,針對『一瓶好葡萄酒的中國標準』展開了積極探索,而中國標準的建立,不單單是僅適用於國內。
自2019年首屆大獎賽開辦以來,大獎賽看齊國際著名葡萄酒賽事,如佈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柏林葡萄酒大獎賽、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獎賽等知名賽事。
以佈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為例,比利時雖然不是傳統的葡萄酒生產大國,同樣可以引領全球葡萄酒的消費市場。
可見,構建國際化的『中國標準』不僅可以實現自我提升,同時也可以向全球葡萄酒市場輸出中國品牌意識。
作為擁有最廣大消費群體的中國,其龐大的消費刺激能力能夠提升中國標準在國外影響力,進而實現中國標準的全球化進程。
『喝下去,才是最重要』
楊強表示,『葡萄酒作為酒類產品中最早進行用戶教育的產品,做得最早,但是活動不接地氣,給葡萄酒冠上了‘西餐’‘高端’等的束縛,最終並沒有實現消費者的有效培養,反而‘嚇’走了消費者』。
據業內數據顯示,自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幹型葡萄酒的電商銷售份額就開始逐季下降,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幹型葡萄酒的銷售占比已經下落至70.1%,而甜型葡萄酒的銷售占比由9.6%上升至10%,其他品類葡萄酒銷售占比也有明顯上升。
國內葡萄酒雖然幹型葡萄酒產品仍居主要消費板塊,但以甜型、半甜型、桃紅型等口味為主的葡萄酒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但從整體葡萄酒的消費場景下來看,中高端餐廳以及酒館仍是主要的葡萄酒消費高地。
為此,葡萄酒行業應當借力大獎賽的專業化評選,改變原有的消費者培育方式。
傳統的培育往往都是在飲酒習慣、產品產區上講故事。
引導消費者如何喝下去,將是消費者主權時代的重點。
在飲酒習慣上,中國葡萄酒消費是以聚飲分享居多,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因此在評價酒的優劣上,中國葡萄酒要更關注入口是否飽滿柔順,以及飲後是否舒適,在消費者培育上要刻意打破『中高端』的宴飲意識,將葡萄酒帶入家庭聚飲,實現從『中高端』向『親和』的轉變。
在產品產區上,要大力講好本土意識,將中國葡萄酒產區的特色進行有意識地包裝,形成產品的品牌背書,不僅限於拉菲、奔富的西式酒體,而是要開發屬於中國的葡萄酒酒體,將產品的優勢特點傳遞給消費者。
品類創新,是中國葡萄酒
未來的生命力所在
葡萄酒要如何實現品類創新?
這是一個擺在行業面前的重要命題。
目前市面上所流通的葡萄酒的味型,基本上是四類,即幹型、半幹型、半甜型、甜型。
這一套分類標準,由歐洲帶入,在國內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對於葡萄酒的口味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化的認識。
『品類創新,是中國葡萄酒未來的生命力所在』楊強說,『以我們國家的調味品行業舉例,我們國家的調味品不僅僅隻有醬油和黑醋,提味上色的有蠔油、蒸魚豉油,提升酸味的有白醋、紅醋、復合醋。
有可以替代味精使用的雞精,替代菜籽油使用的花生油。
品類品種的豐富,同一品類下不同產品的創新,才是促進中國調味品行業發展繁榮的根本原因』
不單單是調味品產業,同樣作為快消品的『良品鋪子』正是以品種多、創新口味多的產品特點,實現了常年保持中國零食零售產業第一的目標。
無獨有偶,在威士忌品牌中,四川崍川蒸餾廠推出『黃酒桶』,將黃酒口味與傳統威士忌相結合,便是一次口味上的大膽創新。
由此可見,品類的創新必然會給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刺激點。
但作為已經有固化認識的中國葡萄酒,想要實現品類的創新卻並非易事。
對此,楊強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一是要擺脫原有歐美的品類體系。
傳統的四大口味確實經典,但如果一直守著歐美的品類生產標準,中國葡萄酒將失去應有的活力。
二是要依靠大獎賽探索的中國標準,探索『中國式』的葡萄酒。
三是要實現中國葡萄酒的破圈。
而中國葡萄酒的破圈不僅僅是評價標準、生產標準、以及風格口味的破圈,同時也是市場宣傳、葡萄酒文化語言的破圈。
面對葡萄酒整體市場的低迷,盡管中國葡萄酒在2022年上半年呈現出行業規模的提升,品牌數量有所增加,但產能、利潤、銷售的同期下降標志著中國葡萄酒還處在一個『低選擇』的階段。
楊強表示,要擺脫這樣的困境,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找到適合中國消費者喜歡的產品。
進行合理市場宣傳,持續保證產品質量,才是幫助中國葡萄酒行業找到反轉反彈的重要契機。
而此次大獎賽,同樣肩負起了幫助中國葡萄酒建立標準,明確發展方向的任務。
大獎賽將立足於市場推廣,在舉辦賽事同時,深入挖掘產品之間的聯系。
本次大獎賽將組織金獎產品進行拍賣,在進行個性化服務的同時,踐行『引領行業、引領市場』的社會責任。
伴隨著大獎賽的逐步展開,以及對中國標準的不斷探索,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葡萄酒發展的轉折點,將會隨之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