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葡萄酒雜志什麼樣?《圖+文》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收藏有一套民國時期的《釀造雜志》,版權頁顯示:『主編人』為徐望之,也即自1934年起的張裕公司總經理;『發行人』為中國釀造學社,也即以張裕公司技術人員為骨幹的學術研究機構;『印刷所』為國光印書局,位於上海;『總銷售處』為張裕釀酒公司和煙臺啤酒公司。

《釀造雜志》創刊號發行於1939年1月1日,發刊詞寫道:『釀造界與學術界,本應速取有效之聯絡,俾使生產趨學術化,而學術亦臻生產化,務使‘用’與‘學’相得而益彰』所以,張裕公司技術人員便成為主要供稿人,比如第一期刊登有張裕園藝部主任張勔新的《葡萄源流史略》,第八期刊登有張裕釀酒師朱梅的《酒石酸制造》。

《釀造雜志》為季刊,開本為16開。

在1939年4月1日出版的第二期,刊登有一篇《張裕葡萄酒之分析與各國葡萄酒之比較》稱:『張裕葡萄酒及白蘭地,其成份殊不少差於歐洲各國之出品;且能適合法、美兩國政府頒定標準』文中附錄一份完成於1939年2月的《張裕紅白葡萄酒成份表》,分析對象包括3種紅酒《解百納、玫瑰紅、櫻甜紅》、4種白葡萄酒《雷司令、白玫瑰、大宛香、佐談經》、3種起泡酒《珍珠紅、煙臺香賓、甜型煙臺香賓》。

分析項目有『比重』、『酒精體積百分比』、『浸出物』、『灰份』、『總酸度《酒石酸》』、『揮發性酸《醋酸》』、『糖份』、『單寧』等8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從表中的『糖份』指標來看,解百納紅酒和雷司令白葡萄酒的『每100立方公分中所含克數』,換算為現行通用單位分別為0.3克/升和1.11克/升,均合乎現時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對幹型葡萄酒定義的標準——殘留糖份低於或等於4克/升。

雖然『幹』與『甜』其實隻是一種類型上的劃分,並不是說越幹越好,但上述數據足以推翻所謂『中國第一瓶幹白誕生於1979年』和『中國第一瓶幹紅誕生於1983年』的傳言。

《釀造雜志》或許是中國最早的公開發行的酒類專業刊物,售價為國幣五角《外埠郵費二分》,廣告價目根據不同版位標價四十元到八元不等。

雖然是公開發行,但張裕作為『總銷售處』之一,可能也把這份雜志作為贈送顧客的葡萄酒知識普及讀物,比如1939年9月19日出版的《申報》第三版刊登張裕上海發行所的廣告稱:『張裕名酒,中外馳譽;中秋送禮,最為相宜。

備貨充足,裝潢富麗;請君一試,保證滿意。

歡迎駕臨選購,奉贈《張裕葡萄酒小冊》及全國惟一的《釀造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