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漱口都是82年拉菲,蜜桃紅算什麼!』——《放逐》
『聽說你把清鑼灣買了,還開了90年的康帝』——《美人魚》
『來一瓶意大利酒吧,就這瓶03年的』——《好先生》
『親愛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在高於 3 度的情況下喝 1953 年的唐培裡儂香檳,這簡直比不戴耳機聽披頭士的音樂還要糟糕』——007《金手指》
影片中常常出現強調年份的葡萄酒,導致很多朋友進入一個誤區,好像任何一款葡萄酒都要講究年份。
其實不然,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葡萄酒的年份。
年份是什麼?
年份往往出現在酒標的正面或背面,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它和釀造或裝瓶的時間不同,這樣的葡萄酒我們稱之為『年份酒』。
年份葡萄酒的國家標準
年份葡萄酒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含量,也可以加入其他年份的葡萄酒。
根據中國現行國標GB15037-2006,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應低於80%。
歐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國家規定,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低於85%;智利等南美國家規定的年份葡萄酒比例不低於75%。
年份的秘密
俗話講,一瓶好葡萄酒七分靠原料,三分靠釀造。
能生產出好葡萄的年份,就是好年份。
『完美』的年份需要有充足的陽光,恰到好處的降雨,適宜的溫度。
光照不足,多雲多雨,會導致葡萄成熟度不夠,易患病、爛果,葡萄品質低。
過於炎熱、日照時間太長,葡萄就會過度成熟,釀出的葡萄酒松弛無力,單寧太苦。
幹旱、冰雹、霜凍、暴雨等極端天氣,更會嚴重影響年份。
在歐洲,葡萄酒年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像法國波爾多、勃艮第、香檳區,氣候變化莫測,除了葡萄生長季節不定期遭遇的霜凍、冰雹,還有一年四季神出鬼沒的雨水,加上當地法律法規不允許人為去改善和提高葡萄的質量產量,酒農們隻能靠天吃飯,在這種情況下,好年份的葡萄酒就顯得彌足珍貴。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不同類型的葡萄喜歡不同類型的氣候。
例如,雷司令在陽光充足、夜晚涼爽的地方長勢好。
赤霞珠則需要幹燥、炎熱和光照充足的氣候才能成熟。
某個產區紅葡萄酒的差年份,很可能是當地白葡萄酒的好年份。
不少權威酒評家、權威網站都發佈了葡萄酒年份表,對不同產區、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打分,給大家作為選購葡萄酒的參考指南。
日常飲用葡萄酒無需講究年份
相對而言,許多新世界國家產區的葡萄酒年份差異沒那麼明顯,選購時無需過多考慮。
因為這些新世界國家氣候更加穩定,且在葡萄種植或釀造過程中允許灌溉等人工幹預,即使遭遇惡劣的氣候條件,技藝精湛的釀酒師仍然能夠『妙手回春』,釀造出高品質的葡萄酒。
此外,市面上還有很多沒有標註年份的品牌葡萄酒,往往使用當年的葡萄酒混合少量往年的基酒調配而成,以此確保每年保持不變的品質和風格。
還有一些品牌會選擇使用自己的分級體系,如『特選級』、『珍藏級』、『大師級』來代替年份差異。
如此看來,你買到的非年份葡萄酒反而集合了各個年份之精華。
對於大眾消費者,選購葡萄酒時,年份並不是一個重要指標,葡萄酒的口感、風味以及你所鐘愛的品牌才是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