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請吃飯場合,我們常常註重上菜順序,一般是先上冷菜,再是熱菜,之後上湯,最後是主食。
這在中國是約定俗成的模式,在社交應酬場合,如果不按這麼來,酒店餐廳會被投訴,宴請方會被說不懂禮節。
其實,請客吃飯時,餐桌上喝葡萄酒也是這樣,也有先後順序,哪款葡萄酒先喝,哪款後喝,都有講究。
做好這類細節,會讓客人們喝得更開胃盡興,宴請氛圍更融洽愉悅,留下一個『某某/某某公司,真是用心』的評價。
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覺得『飯桌上喝葡萄酒,不需要這麼費勁,把酒全部拿給服務員,打開倒入醒酒器,服務員倒什麼,就喝什麼,反正都是酒』。
還有人認為,『葡萄酒放在桌子上,客人想喝什麼就喝什麼,自己覺得好喝的,就給客人倒上,尊重客人嘛』。
可是,這樣做,在家裡,想怎麼喝就可以怎麼喝,都可以隨意。
但是在宴請場合,特別是有外賓在的商務宴請中,如果再這麼隨意,是要出問題的。
以下是一些招待場合吃飯時,喝葡萄酒順序的幾條法則。
一.先喝白葡萄酒,再喝紅葡萄酒
紅葡萄酒有單寧成分,口味比白葡萄酒重,如果宴請時,安排了紅、白葡萄酒類型,那麼先喝白葡萄酒,再喝紅葡萄酒。
假如,還有桃紅葡萄酒,就安排在白、紅順序之間。
白葡萄酒可以作為開胃酒,比如雷司令之類,在剛開始吃飯時,對於調動客人食欲很有幫助。
一旦先喝了紅葡萄酒,口腔中充滿濃重的單寧味,《橡木桶的》烘烤、香草味。
之後,喝白葡萄酒,就很難品嘗出白葡萄酒的花果香,也感覺不到酒的輕盈新鮮感,就如同喝白開水一樣。
二.先喝幹型葡萄酒,再喝甜型葡萄酒
葡萄酒依照所含糖分程度,分為幹、半幹、半甜、甜四類。
中國市場上銷售的紅葡萄酒,絕大部分是幹型紅葡萄酒《簡稱,幹紅》。
東道主安排葡萄酒順序時,先要了解下葡萄酒的類型。
人的味蕾對甜度很敏感,先喝甜酒,如貴腐酒之類,會讓後面的幹型葡萄酒喝起來失去風味特色。
先喝甜酒,之後喝幹紅,還會突顯出幹紅的酸和澀,這樣的飲用體驗就大打折扣。
喝酒時,從幹型開始,慢慢拉高甜度,半幹、半甜,最後到甜型,就像人生從辛苦奮鬥開始,以甘甜收獲告終一樣。
這樣的過程,最棒,最值得。
三.先喝輕酒體的葡萄酒,再喝重酒體的葡萄酒
什麼是酒體。
這個說來話長,夠我寫好幾篇文章。
那麼如何區分輕酒體和重酒體,這裡有幾個簡單的小常識:
1.輕酒體好比是一杯水,很輕盈,重酒體,像是一杯牛奶,比較濃厚。
2.輕酒體,一般以新酒《新上市》居多,重酒體,一般以老酒居多。
3.如果一款酒,喝起來像白紙一樣,很平淡簡單,沒有層次感,沒有深度,估計就是輕酒體的葡萄酒,如果嘗起來,比較厚重復雜,口腔裡有層次結構的感覺,那應該是重酒體的酒。
先喝重酒體的酒,再喝輕酒體的酒,就像開慣奔馳、寶馬,再開十萬的車,感覺沒什麼意思。
還有,酒桌上如要拼酒,就選酒體輕的葡萄酒,『咕嚕』『咕嚕』喝下去,沒什麼壓力,一次喝兩三杯都沒問題。
但是喝酒體重的酒,一杯下來就喝不動了,特別是酒桌上打圈敬酒,這點要注意,免得別人覺得你不給面子。
四.先喝新酒,再喝老酒
新酒就是剛釀好、上市時間短的葡萄酒。
老酒是陳年時間比較長的葡萄酒。
為什麼先喝新酒,再喝老酒?
人生是從1歲到100歲的過,比較好,還是反過來,100歲到1歲過,哪個好?
從年份新的酒,2014、2015,一路望前喝,到老酒,如2001、1996,體會著單寧從粗糙到優雅的不同,感受著時間帶給葡萄酒的魅力和美味,傾聽著酒的成長故事。
這是絕妙的體驗。
某種意義上來說,年輕時,看破人生,看透塵世,不是件好事。
請客吃飯時,喝葡萄酒講究順序,不是件小事。
我們在做好餐酒搭配的同時,做到以上這四條法則,更是錦上添花。
在差異化競爭的時代裡,一口吃不出大胖子。
做好每一點細節,在各個方面都提升1%,時間一長,就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這如同喝葡萄酒,始終是四個字,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