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葡萄酒從業者來說,不僅要會營銷,還得懂葡萄酒知識。
學習葡萄酒的過程很辛苦,我們要記住各個葡萄品種,不同的品種在各個國家產區的特點,諸如香氣、酸度、單寧、酒體等等。
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白各個產區的氣候條件、環境狀況,記住各產區的地理特點、地形位置。
這些都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因素。
比如前幾天寫的《在應酬場合,用風土這個詞來評論葡萄酒,讓你加分百倍!》一文,就說的很明白。
又要簡略地通曉各國語言,懂得一些英語、西班牙語、德語等,不僅要簡單看得懂,很多時候,跟客戶解釋時,更要發音標準,這才顯得專業。
要了解一些故事、段子,葡萄酒的傳播跟羅馬兵團四處出征有很大關系,這些是最基本的,如果能講出『碟性香檳杯是根據法皇路易十五王後的乳房形狀來制作的』這樣的風韻故事來,客戶聽了才會叫好。
但這些相對還是簡單的,再難,也比不上學習意大利葡萄酒。
用著名釀酒師李德美的話來說,
學葡萄酒難,學意大利葡萄酒更難。
我在公司裡,還要負責部分的酒類銷售,負責對接經銷商、商超渠道。
因此,會有一些酒商來找我,希望我幫他們賣些貨。
當然,這也是正常的。
我們沒有代理的國家《的葡萄酒》,我幫他們賣。
他們《產品線裡》沒有的酒款,就從我這裡進貨,幫我賣,這些都是雙贏的。
但我最怕的卻是,做意大利葡萄酒的酒商。
而且,他們找我的特別多。
每次見他們,我都很無奈,隻好不斷地跟他們說,我幫你們想想辦法。
為什麼呢?
因為意大利酒,在中國市場上太小眾,好的酒太貴,買的人少,便宜的,口感不好。
為什麼意大利酒太小眾?
說到底,還是因為意大利酒太復雜了,造成消費者認知困難。
意大利的葡萄品種數量,頂得上整個歐洲的數量。
法國,大部分葡萄酒是由十五種左右的葡萄品種釀造的。
西班牙,葡萄酒常見的釀造品種不會超過十個。
美國,絕大部分葡萄酒也是由七八種葡萄品種釀造。
這些,用手指都掰的出。
而可愛的意大利,它有500多個原生葡萄品種,甚至有些資料說有1000多種!意大利只要土地有空餘的地方,就有會種植葡萄樹。
意大利國土面積略接近於中國雲南省,卻有一百多萬個葡萄園!
一個人哪記得了那麼多葡萄品種啊!
意大利葡萄酒,名稱實在拗口。
意大利葡萄酒的總數不僅多,而且又拗口難念。
哪怕是意大利頂級的葡萄酒產區,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瓦坡裡切拉的阿瑪羅尼》、Brunello di Montalcino《蒙達奇諾的佈魯奈羅》。
如果事前沒有查過資料,看到的也是念不出的,而且還得倒著念。
不像merlot《梅洛》、Shiraz 《西拉》,這些名字朗朗上口,好記,而且,這些都是國際化品種、大眾化的名字。
記住了一個,買酒時,就可以選擇好多國家的葡萄酒,比如梅洛,在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智利等都有種植。
意大利葡萄酒,產區名稱又復雜。
意大利葡萄酒的產區名字更傷腦筋。
其他國家的產區都是以地名命名的,如法國的波爾多產區、美國的納帕谷產區、西班牙的裡奧哈產區,都是以當地的城鎮、山谷名稱作為產區命名的。
但是意大利的葡萄酒產區,不單單以當地的地名作為命名,比如Barolo《巴羅洛》。
還有,用葡萄酒名稱作為葡萄酒產區的命名,典型的是,那個鐵公雞圓標簽的Chianti《奇昂第》葡萄酒,出名後,就把葡萄酒名字作為產地名字了。
更麻煩的還有,地區名和葡萄品種合在一起的產區名稱,Sangiovese di Romagna《羅馬涅的桑嬌維塞》,Romagna《羅馬涅》是意大利中部的地區名,Sangiovese《桑嬌維塞》是葡萄品種名字。
讓人頭痛的是,當你認真的去學習意大利葡萄酒時,會發現很多葡萄品種叫法稱呼不同,所在產區不同,但實質上,很有可能,它們卻是同一個葡萄品種。
就像浙江一帶,把玉米叫為『六角』,東北人叫『苞米』,但書看到最後,發現不管六角、還是苞米,不都是玉米嘛,這更讓人傷心。
學習意大利酒,真的是太復雜了。
但這又可能是葡萄酒妙趣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