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調配』『勾兌』意思相近,但內涵相差大了。《圖+文》

自從做了葡萄酒,就有了一個職業病。

別人逛街,看的是漂亮的衣服、鞋子、包包,而我只要一看到街邊店裡有賣葡萄酒的,就非得進去看看。

了解下他們的酒主要來自哪裡,什麼品種,價位是多少,銷量又怎麼樣?

有時候也觀察,這些店的店員是怎麼跟客人介紹葡萄酒的。

觀察次數一多,知道消費者問得最多的就是,『你們這個酒是不是勾兌的?

這個酒是不是在國內罐裝的?

店員凡是聽到這樣的問題,堆滿笑容的臉,一下子嚴肅起來,說:『我們的酒都是原瓶進口的,這些都是有海關報關單的。

不信你可以看看!』

當然,我也一樣,一聽到別人說,你賣的酒是不是勾兌的。

我也是趕緊澄清,這個必須得澄清。

在中國消費者的印象中,勾兌的酒就是『三精一水』,葡萄汁從外國進口《也有用國內葡萄汁的》後,在中國加點香精、酒精、糖精,調出消費者喜歡的酒。

在四五年前,紅酒火熱的黃金時代,確實有很多不良商人是這麼幹的。

這種行當確實暴利啊,有十倍百倍的利潤,很多商人利欲熏心,結果把整個紅酒行業的口碑都做砸了。

其實,葡萄酒在國外酒莊裡發酵好,在橡木桶裡陳釀好,之後的裝瓶前,也是要『勾兌』過的。

隻不過不用這個『勾兌』這個詞,這很容易讓人想歪。

我們常常說的是調配。

可以這麼說,所有原瓶原裝進口的葡萄酒都是在酒莊裡調配過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葡萄酒的品質。

那麼,調配與勾兌有什麼不同呢?

調配,這道工藝是非常考驗釀酒師功夫的。

這使得釀酒師像一個演奏團的指揮家。

哪個音符低了,他就要舉棒調高,哪段音樂要高亢,哪個部分需要低轉,都靠指揮家的手勢和指揮棒來示意。

葡萄酒的單寧低了,就多混合一點壓榨汁《單寧多》。

這批在舊橡木桶中的酒橡木味兒還不夠濃,就加點新橡木桶中的同批次的酒《同年份采收葡萄發酵後的葡萄酒,會分別在新舊橡木桶中陳釀,來降低成本》。

這樣調配出的葡萄酒比原本的葡萄酒,口感更豐富,酒體更有層次。

而勾兌,哪需要釀酒師。

三精一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摻雜在一起就好,有些消費者不喜歡苦澀,就多加點糖精。

有些小作坊的勾兌,真的是慘不忍睹,連基本的技術含量都沒有。

調配的原酒,不同於勾兌的原酒。

調配的原酒都是具有一定品質的葡萄酒。

比如拉菲、瑪歌、木桐,這些頂級的酒莊也會進行一定的調配,所用的葡萄都是手工精選過的。

一般的普通酒莊,用的葡萄也都是有基本質量保證的。

就算工業化酒,也都是很註重葡萄質量。

而勾兌的原酒,商人為了獲取更大的暴利,因此,使用的葡萄質量比較差,有的是廉價產區進口的,也有的是人家不要了的葡萄。

也有的不良酒商,比如拿最差的國產酒,然後再摻點化學物質,裝入回收的名莊酒瓶中,炮制出新的名莊酒,這個收益更高。

調配相當於是化妝,揚長避短,而勾兌是整容,改頭換面。

葡萄是農作物,有些年份采收的葡萄,酸度會比較高,有的含糖量會比較高,也有的單寧不足。

所以就需要調配,讓葡萄酒變得更好,彌補原本的不足。

有一些葡萄品種,口感香氣比較濃厚濃鬱,於是需要加入一些清淡平庸的葡萄品種加以中和。

比如法國北羅納河谷的西拉葡萄酒,會加入一些維歐尼葡萄品種,讓酒的香氣更芳香。

勾兌就是把一些存在缺陷的葡萄、廉價的葡萄汁,脫胎換骨,包裝成一些上檔次的好酒。

芙蓉姐姐減下肥,原本前凸後翹的身材更加突出,而鳳姐,再包裝,底子還是在這裡。

調配是一門藝術,讓調配後的葡萄酒品質更出色出彩。

勾兌是一種工具,有些商人獲取暴利的一種旁門左道。

最後,有人可能會說勾兌這個詞,也是葡萄酒釀酒學中的一個專有名詞,你文中對這個詞的意思理解偏了。

這個我明白。

請你理解一下中國的語境。

同志,本來就是,志同道合,為理想而一起奮鬥的人。

現在卻被解釋成同性戀。

現在還有叫同志的嗎?

調配和勾兌的意思差不多,英文中是指同一個詞『blend』,混合。

但在中國人的理解中,卻是大大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