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櫻花桶』威士忌,到底靠不靠譜?一文全看懂建議酒友收藏。《圖+文》

如今已經進入了三月份,又快到北半球一年一度的『櫻花季』了。

雖說櫻花生長地區遍佈全球,但其中存在感最強的,依舊是我們的東洋鄰居——日本,春天賞櫻不僅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在威士忌的釀造過程中還誕生了——櫻花桶。

『櫻花桶』是近幾年逐漸興起的日本威士忌品類,它們昂貴,稀有,包裝好看。

經過櫻花木桶陳釀之後的威士忌,據說味道溫和甜美,十分貼合亞洲審美。

在某些銷售端口的大力宣傳之下,這種威士忌的國際聲譽和收藏價值更是水漲船高,可能將成為繼水楢桶之後的下一個日本威士忌掀起的全球熱潮。

但我想說的是,去掉了流行文化與市場營銷蒙上的那層濾鏡,櫻花桶在威士忌市場上的真實狀態,其實並沒有銷售文案上說得那麼硬氣。

目前市場上推出了『櫻花桶威士忌』的酒廠總共有6家——長濱 ,信州,松井,神息《Kakimi》,以及三得利旗下的響和知多。

這些威士忌有單麥有調和,定位參差不齊。

而且像是原酒來源、酒桶使用、過桶時間這些關鍵信息,大部分酒廠是語焉不詳。

所以要研究日本『櫻花桶』威士忌到底靠不靠譜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明白『櫻花桶』的定義。

第一點是味道。

相信經常喝威士忌的酒友,對各個酒桶的表現力都會非常熟悉。

比如,白橡木桶大體上味道清新,花香麥香水果味是典型;雪利桶味道更加馥鬱,常有香辛料果脯甜點心和葡萄酒的味道;波本桶則是香草奶油巧克力。

這些具有共性的風味都是由龐大的飲用體驗,釀酒實踐和科學測定一起論證出來的。

但是談到日本的酒桶,這種具有充分共識的風味呈現,似乎不怎麼站得住腳了。

如今漸成潮流的『櫻花桶』,就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大家都不知道它是個啥味兒。

櫻花,尤其是大家熟悉的觀賞類櫻花,大多味道極淡甚至無香。

據我所知,各種春季限定的醃漬櫻花和櫻花點心,尤其是吃得出味道的那些,基本都靠櫻桃or桃子香精調味,再滴幾滴粉色色素來增加味道。

也就是說,櫻花本身的味道是非常難定義的,從而櫻花桶威士忌的風味,就很難品嘗出它的特別之處了。

第二點是材料。

看完上面對櫻花味的描述,可能有人就會說了:人家用櫻花木作材料不行啊?

又不是非得要櫻花味。

這裡先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在東亞文化語境中,我們說的櫻花,其實是多種薔薇科櫻屬開花木類植物的總和,裡面也包括了我們熟悉的櫻桃樹。

用櫻桃木《Cherrywood》來做酒桶,確實比追求虛無縹緲的『櫻花味』更加靠譜。

但遺憾的是,截至撰文我都沒有查到關於櫻桃木在威士忌釀造中的運用的科學實驗項目。

產品方面,櫻桃木的運用,更常見於美國的部分威士忌酒廠。

這些酒廠小規模嘗試櫻桃木熏烤麥芽,或者使用內部焦化處理過的櫻桃木桶進行過桶,來獲得特殊風味。

但關於日本的櫻花木是否適合作為威士忌酒桶的制作材料,目前真的沒有在行業達成共識。

看到這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櫻花作為一種在味道上沒什麼存在感的花卉,運用在釀酒領域,用日語來說就是『微妙な』——聽上去噱頭挺足,喝起來又不明所以,是一種相對雞肋的元素。

但同時,流行文化又賦予了它足夠的市場地位,讓各大企業不斷挖掘其價值。

如果真的能借此潮流,探索不同木材的熟化實驗,『復合型風味的融合邏輯』、『地域風土的烈酒表達』這些在威士忌領域一直頗有意義的議題,也未嘗不是行業進步。

然而現階段的這股櫻花潮流目前來看始終流於表面,實在不值得我們去追捧。

這一點,其實不僅僅是針對日本的櫻花桶威士忌而言,如今很多國外的烈酒都是打著不用的噱頭來吸引消費者,在宣傳層面上都說得非常好聽,但只要細細就探究它是否具有價值,你總能發現不一樣得東西。

最後也提醒大家,在喝酒或者收藏酒《尤其是國外的酒》的時候,切記不可盲目跟風,必須要了解清楚才可以入手。

如果大家實在不懂的話,也歡迎給江湖酒事留言,我會力所能及地給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