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想象不到,戰鬥民族究竟有多愛喝酒。
全國上下30%的年輕男性和20%的年輕女性每天都要消滅一瓶伏特加。
中國人常說『我愛死你了』隻是一句比喻,而戰鬥民族愛死酒了,卻是一個事實。
俄羅斯人有多愛喝酒
全世界每年因喝酒死亡的人數大概是260萬左右,其中俄羅斯就要占到60萬。
每年有70%的溺水事故都與喝酒有關,67%以上的工傷事故也是醉酒導致的。
除此之外,這裡40%的自殺事件也是在當事人喝完酒之後,迷迷糊糊就發生的。
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內,一些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相當拮據。
即便是這樣,每個月發了工資以後也會額外騰出幾天時間,買來酒在家裡喝。
喝完就睡,也不耍酒瘋。
把零花錢喝光了再去上班。
有些人實在是沒錢喝酒,酒癮又上來了,就把酒精兌上涼水來解饞。
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欣也是個大酒鬼,經常在公開場合喝醉。
1994年和德國總理共進午餐時,甚至跑到舞臺上搶過樂隊的指揮棒手舞足蹈。
1995年葉利欣訪問美國,沒想到在參加晚宴時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丟哪兒了。
華盛頓特區的直升機傾巢出動,配合著特工在市區內來回找尋,終於在佈萊爾宮大酒樓附近看到了一個身穿大褲衩的俄國老頭。
喝得爛醉如泥,正準備打車買披薩。
記得幾年前俄羅斯有人拿沐浴露當啤酒喝,結果導致60人不治身亡。
實際上這種所謂的沐浴露就是山楂的提取物,然後蒸餾成高濃度的酒精。
這種東西本來就不是洗澡的,就是偷偷加到沐浴露、古龍水這些裡面,讓買不起酒的人退而求其次。
俄羅斯人也都心知肚明,民不舉官不究。
愛喝酒的原因
有個問題,為什麼俄羅斯會擁有世界上一流的藝術成就?
拿文學層面來說,俄羅斯的文學可謂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
拿什麼做對比呢?
就說中國古代的名著吧。
無論是詠物、詠人,還是被貶十萬八千裡有感,再或者是贊頌反抗精神。
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非常有生活氣息,貼近生活。
而俄羅斯文學更傾向於呈現人生百相和靈魂百態。
讀了之後不由得讓人被它的恢弘、厚重所震撼。
走進俄羅斯就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歐式建築加上純情的白樺林,整個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
俄羅斯的位置大部分屬於北寒帶以上,比較靠近北極圈。
冬季能達到5個多月,天氣寒冷,晝短夜長。
這種情況下,幹活肯定是不方便了。
有錢人就會潛心鉆研學問,欣賞藝術,沒錢的人就隻能喝酒打架生悶氣了。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過;對於那些貧苦的、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人來說,酒代表了藝術和交響樂。
除此之外,那些既不愛喝酒又不愛玩藝術的天才,就跑去研究數學了。
華為在聖彼得堡有一個研究院,就養著一大批數學天才。
但喝酒就是為了創造藝術嗎?
顯然也說不通,隻能說是一方面原因吧。
實際上,俄羅斯和酒的淵源還能追溯得更長。
俄羅斯喝酒的歷史
最淺顯的一個因素就是環境影響。
俄羅斯天然的地理環境,導致其一年絕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寒冷狀態。
為了抵禦風寒,酒變成了戰鬥民族最可靠的夥伴。
另一方面,俄羅斯人喝酒的習慣也是在長期的歷史環境下造就的。
早在公元8世紀,俄羅斯就已經出現了與葡萄酒釀制工藝類似的蜜酒。
9世紀時人們開始嘗試釀制啤酒,到了公元1284年,俄羅斯啤酒就出現了。
俄羅斯的伏特加大概出現在15世紀40到70年代這段時間。
這種酒以馬鈴薯和谷物為原料,發酵蒸餾成濃度高達95%的酒精,然後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
最後再經活性炭的過濾,酒色整體更加清澈晶瑩。
不苦不澀,隻有烈火般的刺激。
那時候俄羅斯也沒有拿得出來的貿易產品,思來想去,隻能靠賣伏特加來填補財政虧空。
到了俄羅斯帝國時期,就更是如此了。
葉卡捷琳娜二世曾經感嘆:如果給沙俄的男人都灌上伏特加,個個愚蠢又聽話就好了。
每一任沙皇幾乎也都是這樣做的。
第一任沙皇伊凡四世舉全國之力修建烈酒廠,大量制造販賣烈酒。
米哈伊爾·羅曼諾夫時期,國庫窮得叮當響,也開始效仿伊凡四世賣起了烈酒。
雖然他的兒子不愛喝酒,直接把他爹的酒廠拆了,實行了一段時間的禁酒令。
但在他去世後,他的繼任者們又修建起了酒廠,開始賣酒。
彼得大帝時期特別鼓勵民眾飲酒,經常舉辦酒會。
規定女人不能在酒館強行帶走正在喝酒的丈夫,違者就要挨鞭子。
羅曼諾夫王朝終結後,列寧實施禁酒。
列寧去世後,斯大林雖然不愛喝酒,但他還是取消了禁酒令。
在二戰時期,為了鼓勵戰場上的士兵們,蘇聯給每位士兵都配備了100克伏特加烈酒。
以至於整個二戰期間,喝進蘇聯紅軍肚子裡的烈酒超過了2億升。
他們自豪地認為,自己能獲得勝利靠的是兩樣東西,火箭炮和伏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