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下的戰鬥民族:清潔劑代替伏特加,寧願中毒也不願放棄酒精。《圖+文》

如今,沒有人會否認水對人類的重要性,但就是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在生活中常常拿酒代替水,並且認為伏特加才是生命之源,沒有酒就相當於剝奪了他們的自由。

這個民族,就是戰鬥民族俄羅斯。

俄羅斯人的『酒文化』向來被當成一種談資,他們豪爽、熱情、勇敢的性格也與烈性酒離不開幹系。

但凡事過猶不及,盈滿則虧,對酒的過度癡迷也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酒精導致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俄羅斯的禁酒令也持續了上百年,但收效甚微,仍舊無法改變戰鬥民族對酒的迷狂。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一項數據,俄羅斯年平均死亡人數中3成都與酒精有關,僅在2016年,因過度飲酒而死亡的人數就高達50萬。

俄羅斯30萬起交通事故,居然有70%是由於酒後駕車造成的,更不用提其他因為嗜酒而引發的各種事故。

在嗜酒如命的俄羅斯人眼中,幾乎不存在過度飲酒這個概念,俄羅斯每年消費的伏特加數量位居世界之首,將近70多億瓶,共計在15億公升左右。

俄羅斯人對酒,尤其是以伏特加為代表的烈性酒的癡迷程度,幾乎到了旁人無法理解的程度,戰鬥民族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離不開酒精,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自然原因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人類依賴、開發、改變著腳下的土地,土地也同樣影響著聚居於此的民族習性。

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都位於北溫帶,溫差極大,氣候惡劣,年平均最低溫度可低至-37℃,最高溫度隻有27℃。

嚴苛的自然環境導致俄羅斯的冬季長達5個月之久,在零下幾十度的溫度下,勞動和消遣都變得緩慢,而烈酒,無疑是最好的禦寒工具和興奮劑。

在寒冷刺骨的冬天裡飲下一口烈酒,除了能讓身子暖和起來重新投身於勞動,還能緩解因受嚴寒侵襲而產生的虛無之感。

2.文化原因

俄羅斯人對酒精的迷戀也為酒賦予了超出自身之外的更高意向,『酒神精神』在歷史上一直是俄羅斯人民所追求的最高品格。

俄羅斯人生性便熱愛土地和自由,醉酒之後更是能在醉醺醺的狀態下,體會到精神的自由與靈感的爆發,這個民族之所以能創造出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也離不開酒精的滋養。

其次,俄羅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受到過各種文化的沖擊,來自歐洲的東正教、來自蒙古族的東方文明,這片廣袤的北方土地為各類文化和思想提供了爭鬥的機會。

人們也隻能將對國家與人生的迷惘寄托於酒精,希望在醉酒的那一刻真正地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

3.經濟原因

近年來,俄羅斯的經濟持續下滑,底層百姓生活貧困,苦不堪言。

普通人隻能借酒消愁,酒精確實能夠帶走暫時的煩惱,喜好飲酒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俄羅斯的經濟,但過度酗酒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由於俄羅斯的經濟緊張,很多底層人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購買烈性酒,很多民眾會去飲用酒精含量高的沐浴露、清潔劑等用品代替烈性酒。

在2016年,俄羅斯伊爾庫茲克市有市民將一款沐浴液當成烈酒的替代品賣給當地的居民,導致60人因攝入過多的甲醇死亡。

由此可見,諸多因素導致俄羅斯人不顧性命也要飲酒。

俄羅斯衛生部給出的一組數據顯示,1/3的成年男性和1/7的成年女性有嚴重的酗酒習慣。

嗜酒,尤其是長期且頻繁的引用烈性酒在各個方面都給俄羅斯政府發出了嚴重的警告。

首先是由於酗酒而導致的高發病率以及死亡率的不斷提高,據統計,由於心臟病病發而死亡的患者中,有過半數的患者是由於飲酒導致的心臟衰竭,此外,每1萬個俄羅斯人,就有1.59人因酒精中毒死亡。

俄羅斯是一個少見的男性人數少於女性人數的國家,男性人口壽命在酒精消費量高的時期,甚至出現逐年降低的趨勢。

但俄羅斯女性的酗酒占比也要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女性,據調查,俄羅斯約有50%的女性死於與酒精有直接或相關的因素,並且,俄羅斯女性死亡率比西歐國家高3倍。

其次,如上文所述,由於攝入過量的酒精,酒後犯罪的問題層出不窮。

從失火到搶劫、殺人案,都有超過60%的案件是由於當事人過度飲酒造成的。

酗酒問題也涉及到了倫理道德領域,由於酗酒後的潛在暴力,每年都有200萬左右的孩子需要承受來自父母的酒後攻擊,超過5萬名兒童因此離家出走。

這些父母健在但是由於酗酒帶來巨大傷害的兒童,被稱為『社會孤兒』,這些酗酒成性的父母也因此不再擁有教養孩子的權利。

同時,俄羅斯的離婚率也因一方或雙方酗酒而一直就居高不下。

最後,這些酒精含量過高的伏特加,還會使工人或是其他勞動者無故礦工,妨礙工廠或公司的正常運營。

勞動效率的下降導致經濟鏈條的一環生銹,工人的酒精狂歡帶給經濟的隻有無盡的損失。

以至於俄羅斯每年因為酗酒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遠高出政府所獲得的酒稅收入。

從民生基礎的經濟保障,到心理狀態乃至生命長短,酗酒給俄羅斯人民帶來的解放似乎隻有在酒入喉腸的那一瞬間。

經濟的停滯,精神上的孤立,生命的無常,都被一時的酒精享樂蒙蔽,寒風吹過發展正值冰河期的西伯利亞平原時,本應掌控酒精的俄羅斯人卻被酒精控制。

不過,俄羅斯政府也積極發行過相關禁酒政策,試圖挽救在酒精裡沉醉不醒的民眾。

俄羅斯的禁酒令早在沙俄時期就曾實行過。

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軍隊從上到下都酗酒成性,俄羅斯在戰爭中慘敗。

一戰爆發時,尼古拉二世吸取教訓,命令軍隊不得購買含有酒精的飲料,並且不得飲酒。

然而,俄國士兵並沒有因此專心備戰,沒有酒精的士兵們仿佛全都失去了作戰的動力,士兵們四處逃竄,國內動亂一度加劇。

蘇俄時期的政府也曾實行過一系列的禁酒令,最開始是禁止國內生產一切含有酒精的飲用品,後來直接禁止在公共場所、教育機構與醫療機構等場所附近銷售白酒,再到開始頒佈一系列法令力求杜絕酗酒現象。

但如果沒有同等嚴厲程度的執法者,法令文書也不過是一紙空文。

許多執法者本人也是嚴重的酗酒者,執法常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而明面上的禁止無法阻止地下酒精交易的繁榮,私釀私賣的產業鏈快速地擴展,假酒和劣質酒也一度橫生。

盡管禁酒令對犯罪率的降低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用其他產品代替酒精而重病或死亡的幾率卻因此提升。

新俄羅斯時期,政府曾於1995年、2005年、2006年和2012年頒佈相關的禁酒條例。

這些禁酒條例相比較前兩次更加的全面,也更加嚴格,除了銷售酒類企業的要求受限,酒類零售商的銷售時間也受到嚴格的限制,比如嚴禁任何酒類飲品在齋月時進行銷售。

並且,互聯網網站上也不能出現任何酒類廣告。

此次禁酒令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減少了烈性酒的消費量,但啤酒的銷量卻因此暴漲。

無法根治的反面效果頻頻出現,大量的俄羅斯人買不到酒就去喝沐浴露、香水等等,甚至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俄羅斯每天都有超過100個人死於假酒或烈性酒。

毫無疑問,俄羅斯政府的禁酒令對於酒後事故或犯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其他事故的發生。

買不起或買不到酒的俄羅斯人喝劣質酒和假酒,對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導致國內經濟依舊頹靡,而經濟不振反過來又導致底層人民生活困窘,隻得借酒消愁。

這似乎是一個死循環,處理酒精和俄羅斯人之間的關系,並非是通過政府的力量就能夠做到的。

相反,嚴苛的禁酒令還會引起民眾的逆反心理,除非政府對整個國家的酗酒情況有一個科學及清晰的認知,否則嚴格的『一刀切』隻會導致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俄羅斯的『酒文化』是經過歷代更迭和變動後形成的穩固秩序,支撐它的並非是客觀存在的酒精或是來自政府的法律條令,而是俄羅斯人民認知中根深蒂固的行為與交際方式。

酗酒者並非察覺不到酒精帶來的危害,但他們有執意要將酒精視為生命之源的目的,政府隻有搞清楚這一點,『禁酒令』或許才能不再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