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烈酒,為什麼伏特加能賣遍世界,中國白酒卻不行?《圖+文》

許多人聲稱伏特加是至純、除了酒精就沒別的味的。

伏特加僅僅是傳統上生產和消費伏特加的地區,就占了北半球寒區的一大半,現在伏特加的生產也早已推廣到英法荷、北美和中亞。

而消費伏特加更是全球性的行為。

當然嚴格來說,伏特加不隻是 『酒精兌水』、『沒味』。

大部分伏特加下還有很多子類。

小麥、黑麥、葡萄伏特加口感有差別,不同的過濾材料也帶來口感差別,稀釋所用水的又有口味差別。

即使把伏特加理解為酒精加水,也應該是有風味的酒精加礦泉水,而不是C2H6O加H2O。

我們看看伏特加是怎麼做出來的。

18世紀,伏特加的原漿度數提高到了70°以上,東歐和北歐才有了類似現代的伏特加。

當時的工藝已經和現在大差不差《隻不過到了現在劣質伏特加會直接用工業生產的酒精勾兌》。

伏特加的發酵原料可以是淀粉類原料《小麥、黑麥、馬鈴薯》,也可以是水果。

原材料首先被磨碎,與水混合,然後加熱進行糖化。

這樣做的產物就是一種『液態發酵物』,被放在發酵池裡,由酵母進行發酵,轉化成酒精,過程只要大概2~4天。

接下來發酵好的液態發酵物會經過蒸餾和過濾。

通常蒸餾都會反復進行幾輪,一些講究的廠家甚至會蒸餾二十多次。

蒸餾過後的原漿《此時約有95°》會與水《通常是泉水》調配到所需的度數,之後過濾進一步去除雜質。

過濾的材料傳統上是木炭。

對於一些品牌,過濾之後還要加入添加劑,來調節口味,並且去除過濾材料對成分的影響。

常見的添加劑有糖、甘油和檸檬酸,總之都是為了入口更柔。

還有加香精的《是不是和國內近三十年泛濫成災的酒精勾兌白酒如出一轍》。

中國白酒

白酒過去稱燒酒、老白幹,產生歷史晚於發酵酒。

1973年在河北青龍縣發掘出土文物銅制蒸酒器,經考古學家鑒定,其歷史下限不晚於金大定年間《公元1161——1190年》。

這是迄今為止關於白酒產生歷史最可靠的史料,說明白酒比13世紀由阿拉伯傳入歐洲蒸餾術而產生的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等蒸餾烈性酒早半個到一個世紀。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又載:『燒酒非古法,元時《公元1279——1368年》始創』說明元時在市場上已見有蒸餾烈性酒銷售。

後來人們發現高粱所制白酒,飲用效果優於其它谷物原料。

由此可見,並不是高粱非制白酒不成,同時也證明高粱白酒的起始生產地在黃河中下遊一帶。

清朝初期,高粱白酒進入發展階段。

白酒這個民族傳統性的酒種,在產品風味上表現著醇厚、豐滿、完整、香馥,主要系多種微生物菌種共酵所致,與國外隻單純用微生物菌種酵母有很大不同。

白酒是蒸餾烈性酒種,與其他蒸餾烈性酒又不同,白酒的蒸酒的方式是采取單式隔水蒸餾,而國外蒸餾烈性酒是采取單式抱水蒸餾,水和蒸汽與物料的隔水、抱水不一樣,所獲得的成份有很大的區別,如隔水蒸酒最後的酒尾很短,可以斷然掐酒,且餾分中高沸點物較多,除酯類、酸類外,尤其表現在醇類中四碳丁醇與五碳戊醇即A/B比上,分母大於分子數值。

白酒茅型及瀘型,其芳香成分,已充分了解,為來自細菌發酵,即使汾型、鳳型也不排除細菌發酵的存在,所以白酒的加工為開放式多菌共酵包括細菌發酵。

因為是隔水蒸酒所以白酒的爽是其他烈酒不可及的。

為什麼伏特加遍及世界,主要是外國人不喜歡聞起來香氣重的酒,也就是酯的香氣,我們說是香,他們說臭。

這也就不難理解,所以幾乎沒有香氣的『伏特加』,會成為全世界銷量最大的烈酒了。

當然,由於伏特加沒有香氣,可以很輕易的和各種飲料,果汁調配,做各種雞尾酒,適合年輕人追求新鮮、艷麗、刺激的需求。

嚴格來說白酒和伏特加之爭不是口感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