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同樣作為烈性酒,白酒和伏特加卻同酒不同命?
伏特加在國外被瘋搶,白酒卻無人問津,我們的白酒就那麼差勁嘛?
說起烈酒,英國人會提起他們的威士忌,而法國人對白蘭地贊不絕口,俄羅斯有世界聞名的威士忌,日本則以清酒為主,我們中國的代表自然是流傳了幾千年的白酒了!但說來奇怪,這些烈性酒為何會『同酒不同命』呢?
像伏特加就賣遍了全世界?
為何我們的白酒卻隻能自產自銷呢?
這其實就說來話長了,首先,從口感上來說,伏特加雖然是烈性酒,酒精度數也可以達到40幾度,但它喝起來並不是那麼的辛辣。
伏特加酒質晶瑩剔透,清淡爽口,總的來說:不甜,不苦,不澀,但卻能讓人感覺到刺激是它最大的特點。
但是我們中國的白酒,不僅度數高,它帶給人的刺激也要遠遠大過伏特加。
以純酒精含量來看,一瓶45度的白酒相當於2瓶紅酒和16聽啤酒,白酒的韻味更加豐富,苦辣甜酸應有盡有,可謂是五味雜陳,一小盅白酒下肚,一股細流經過你的嗓子,如高山流水又如暴風驟雨,讓人有說不出來的一種感覺,隻是不由得呲牙咧嘴,緊接著開始上頭,面色潮紅。
這復雜的風味正是白酒的魅力之處,也是我們中國人一直以來在各大社交場合將白酒擺上桌的原因。
但對於外國人來講,哪怕是以戰鬥民族著稱的俄羅斯人,對於白酒也是敬而遠之,大呼『臣妾做不到啊!這是因為我們白酒釀造的過程中有黴菌的參與,所以在一些外國人看來,白酒除了辛辣外,聞起來更像是有一股餿味兒……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中國人喝白酒都是在什麼場合下進行的?
是不是都是紅白喜事?
朋友聚會或是公司團建?
總之,我們隻有一大幫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才會把酒言歡,畢竟陳酒味醇,老友情深嘛!但是伏特加對於外國人來說,多用於自飲,在國外電視劇我們也可以看到,主人公常常會獨自在家借酒助興,或是借酒消愁。
這是中西方飲酒文化的不同。
另外,在外國人看來,我們白酒的包裝似乎不符合他們的審美,大家可別覺得包裝是個小問題。
我們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沖動下單靠的都是第一眼的感覺。
我們中國白酒的主要受眾群體是中老年人,因此包裝大多融合了中國傳統元素,在外人看來可能會有一些『土』,不如伏特加或是威士忌的瓶身那樣,設計時尚多變。
多數消費者在沒有了解口味的時候,無非就是看品牌和眼緣,但很明顯,我們中國白酒在這兩者方面均不占優勢。
除卻這些,我們中國白酒的口味各式各樣,有醬香、濃香、米香等等,因此很難和其他飲料或者水果進行勾兌而產生新的化學反應。
白酒就像一本厚重的書,需要你慢慢品味。
但是伏特加不一樣,它號稱『基酒之王』,即伏特加可以和任意口味的飲料進行混合重組,不但不會格格不入,反而有一種錦上添花的感覺。
各大調酒大賽經常拿伏特加作為底酒,然後和其他酒精飲料搭配,深受各國年輕人的喜愛。
說一千道一萬,這些其實也並不是中國白酒不能遠銷海外的根本原因,最至關重要的還沒登場呢!
白酒在中國的歷史起源並沒有明確具體的時間,但曾經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已經有『醴』這個字了,這也是中國最早的酒類文字記載,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流傳,酒的制造工藝想必也在不斷的精進。
行業老師傅給我們說出了其中內幕:制造白酒要經過粉碎原料,配料,蒸煮冷卻,拌醅,入窖發酵,蒸酒,然後儲存等一系列流程,才能達到國家售賣的標準。
就拿我們的國酒茅臺來說,它要進行8次發酵,9次蒸餾,還要陳釀3年,存儲1年,這樣下來一瓶茅臺的生產周期大約為5年!
但同樣是蒸餾酒,伏特加制作工藝要簡單得多,隻需具備『蒸餾+提純』的技巧就可以了。
簡單來說,就是等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產物被糖化後,然後再將其持續續的蒸餾,這樣就取得了75%-96%的酒精液體,通過樺木炭層進行過濾,去除雜質後,再一拿水進行稀釋,就得到了伏特加,生產周期僅僅需要幾個月。
因此市面上較好的伏特加的售價一般為百元以上,但好的白酒售價大概為幾百甚至幾千元。
因此白酒出口至國外的話,加上關稅,運輸等原因,價格就會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
雖然目前,我們白酒在國際上的銷量並不良好,但我們不必為此憂心,因為白酒中蘊含的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底蘊,懂的人自然會懂。
隨著我們國家的強盛,以及各國文化的交流,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這醇厚的滋味!但十一友情提示:雖說酒遇知己總嫌少,但還是能喝多少是多少,喝不了就趕緊跑,畢竟小酌怡情,大酌就會傷身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樣,大家喜歡喝什麼酒呢?
歡迎在評論和十一交流討論,最後別忘記點贊關注,我們下期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