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的城市,想要遊玩整個陜西了解整個歷史簡直稱得上的是癡人說夢,但是長安清酒尋到這樣一個地方,包含整個陜西的歷史。
這就是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位於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
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 ,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
票務信息:免費
公交路線:527、610、701、710、24、34等路到翠華路站下車即到
官方網站:http://www.sxhm.com/web/
聯系地址:西安市小寨東路91號
歷史變遷: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陜西省政府利用西安碑林、西京圖書館所藏的歷史文物,西安民教館的工藝陳列品和前考古會收藏的各種文物,成立了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被陜甘寧邊區政府接收。
1950年5月,歸屬西北大區管理,改名為西北歷史文物陳列館。
1952年1月,又改稱為西北歷史博物館。
1953年3月,西北歷史博物館拆除了碑林與孔廟之間的隔墻,正式把孔廟擴充為館區。
1955年6月,由於西北大區撤銷,西北歷史博物館又歸屬陜西省政府管理,館名也改定為陜西省博物館。
1963年,陜西省博物館新建的西安石刻藝術室正式對外開放,從此,歷史陳列、雕刻藝術和碑林就成為陜西省博物館的三大常設陳列。
隨著陜西文物考古事業的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陜西省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已達數十萬件之多。
1973年,周恩來總理來陜西視察時,有感於陜西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已有博物館小而簡陋的狀況,提出應在陜西建一座新博物館的指示。
1983年,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籌建,屬國家『七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
鑒於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和陜西省政府共同投資1.44億人民幣興建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舍的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設計師張錦秋女士擔任。
1991年6月20日上午,陜西歷史博物館開館典禮儀式在展廳前大院隆重舉行,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正式建成開館,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裡程。
《陜西地方史基本陳列》、《唐墓壁畫真品展》、《昭陵文物精華展》同時對外展出。
建築佈局: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館舍由館名碑池、主館、庫區、東南角樓、西南角樓、臨時陳列廳、行政用房、業務用房等一組仿唐風格建築群組成。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址在西安市小寨東路翠華路口,其優點是用地方整,四周有路,位於城市幹道的交叉口,距市中心較近,交通方便;同時這裡距大雁塔曲江風景旅遊區僅1千米左右,在城市旅遊路線上,與大小雁塔均有較好的通視線;特別因為這塊地上無搬遷任務,近旁的幹道有城市管網設施,便於工程上馬。
但其不利之處是用地略感局促,發展餘地不大,作為大型公共建築缺少公共廣場或公用綠地。
根據上述場地條件及現代化博物館的功能要求,陜歷博建築物采取了相對集中緊湊型的佈局。
博物館建築整體充分體現了設計大師張錦秋『在技術上達到國際水平,建築藝術上成為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的設計思想,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輝煌時代的風貌。
佈局設計上,借鑒了中國宮殿建築『軸線對成,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特點』。
整座建築主次分明、散中有聚,突出古樸凝重的格調,營造出古代帝宮與傳統園林相結合的氣氛,再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的風范,表現了中國傳統宮殿建築『太極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間構圖特色以及千百年來早已潛入中國人空間意識中的『超以像外,得於寰中』的東方宇宙哲理。
2016年,陜西歷史博物館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評選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館區占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
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線總長2300米。
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辟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
陜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陜西古代文明》,於2008年3月正式開放,以歷史進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陜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
該陳列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的200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崛起精神的鋼建築構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
系統地展現了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陜西地區的古代歷史。
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陜西地區建都,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陜西地區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
作為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主要分為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陳列三部分。
基本陳列為陜西古代史陳列。
它以時代為序,將陜西古代史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個部分,用約2000件文物形象、系統地展現了陜西自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藍田人至鴉片戰爭一百多萬年的發展過程。
專題陳列是學術性、專業性較強並圍繞著某一主題而舉辦的不定期展覽。
臨時陳列是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的補充,具有周期短、內容豐富、常看常新的特點,同時它又是一個文化交流場所、博物館面對社會的文化窗口。
第一展廳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薑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陜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征,表現了秦帝國垂范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後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鐘、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陜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征。
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陜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其他特色展
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唐代壁畫珍品展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
唐墓壁畫以風格獨特的建築、簡約傳神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器物、簡潔明快的山水等,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
唐代壁畫珍品館是陜西省政府確定的文物旅遊方面的重點項目,位於陜西歷史博物館東展館地下一層,總投資7300多萬元《其中陜西省政府補助資金為1800萬元人民幣,意大利政府軟貸款400餘萬歐元和贈款100萬歐元》,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3400平方米,展線總長約800米。
上展包括章懷太子墓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懿德太子墓闕樓圖、儀仗圖,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在內的壁畫珍品97幅;以及輔助文物18件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畫墓出土,有些則與畫面內容有關。
為了便於觀眾比較唐墓壁畫和唐代傳世繪畫,還專門選出唐代前後的傳世名畫復制品作為輔助展品。
大唐遺寶展
1970年10月,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唐長安城興化坊所在地,基建施工時窖藏出土了兩個陶甕和一個提梁罐,1000多件深埋地下上千年的金銀器、玉器、貴重藥物、中外錢幣、銅器展露『真容』。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而金銀器、玉器又是唐代工藝美術的代表,盛唐時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稱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也有專家稱其為『何家村遺寶』、『大唐遺寶』,它與西方著名的考古發現『阿姆河遺寶』相對應,成為20世紀中國重大考古發現。
『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廳已展陳6年,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60萬遊客。
珍品展示區是展覽最重要的部分,展示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同時還展出了窖藏出土金、銀、銅幣466枚,時代上迄戰國,下至唐代。
還有日本銀幣、波斯薩珊銀幣和東羅馬金幣,時代跨度千餘年。
據陳列人員介紹,這些出土文物價值估算為3830萬錢,相當於150萬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繳納的租粟。
馬文化展
陜西歷史博物館每年還推出6—7個大型臨時展覽,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如《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覽由陜西歷史博物館主辦,新疆博物館和甘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全國14家文博單位共同協辦,挑選了最具各地特色關於馬的文物精品。
該展匯集歷代有關馬的文物精品150餘件,有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秦鞍馬、唐三彩鞍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唐彩繪泥鞍馬、青海省湟中縣博物館的北朝胡僧騎馬俑、甘泉縣博物館的商代青銅馬、富平縣文廟博物館的唐代馬術俑等,通過『馬的馴養』、『馬與交通』、『馬與戰爭』、『馬與娛樂』、『馬與藝術』等五個單元,讓觀眾真實地了解馬在古代的生產、生活、交通、運輸、軍事、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國古代馬文化的方方面面。
文保修復展
《巧手良醫——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是以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主要展示多年來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方面的舉措,展示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
一直以來博物館的展覽多以文物展覽為主,雖也有征集文物展、考古發掘文物展等博物館或文博行業業務相關工作展,但仍是以文物為主體。
事實上,文物保護是博物館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博物館最核心的業務工作。
隨著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社會對文物保護的關注也不斷加大,為了更好的向社會介紹文物保護工作,展示各類材質文物保存、收藏、保護的復雜性,揭示文物保護技術的內涵和面臨的挑戰,陜西歷史博物館籌辦了《巧手良醫――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
展覽內容和形式都有別於其他傳統的展覽,其特殊性可以用『三三一』來概括,即三個參觀階段、三個展覽部分來體現一個主題。
三個階段為實驗室觀摩、上展過程體驗、展覽公開參觀。
三個部分分為文物修復工藝、文物科學認知、預防性保護三個主題單元。
一個主題即是體現文物保護工作不神秘,它和人人有關,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影響到文物保護。
該展覽首次啟動於2013年8月20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實驗室觀摩階段已於2013年8月1日啟動,上展過程體驗階段已於2013年8月9日啟動。
8月20日為展廳展覽階段正式啟動,面向公眾開放。
館藏文物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以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而享有盛譽。
1996年,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對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進行評鑒、定級,共有762件《組》文物評定為一級文物。
青銅器
已登錄註冊3900多件。
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
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
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
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
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陜西關中25座唐墓裡揭取的。
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
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歷代陶俑
已註冊2000多件。
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
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
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陜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
歷代陶瓷
已註冊5000多件。
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
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
已註冊1000多件。
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
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築構件。
金銀玉器
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
已註冊2000多件。
其中如西周玉制禮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鳥、西漢皇後玉璽、金銀竹節銅熏爐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八棱樂伎金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赤金走龍等,均屬舉世罕見的精品。
歷代貨幣
已註冊1萬多件。
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之內》的尚有5萬多枚和近7千公斤。
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此外,陜西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等文物。
那些羅列的文物就不一一介紹了,因為我們有內涵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想要了解的,可以親自去博物館參觀一下。
Tips:
西安是清酒的故鄉,是中國清酒的發源地。
在中國的周朝清酒作為國家祭祀與王室用酒
被記載在儒家經典《周禮·酒正》中,《周禮》中這樣記載: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
凡為公酒者,亦如之。
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沈齊,辯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辯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
….歷史留存的石刻《周禮》現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開成石經》陳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