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英文:Sake》,可謂是新一代的『買醉必備』,今天就來聊聊,清酒的發展歷史。
據說日本酒的歷史,是從稻作文化傳來的彌生時代《4世紀-3世紀》開始,隨後釀酒技術也自然而然的在這裡出現。
在日本,清酒被看作是『上天的恩賜』,有著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但至少不會比稻米的傳入更早。
關於日本清酒的歷史,存在兩種說法:一說為日本本土相傳的「民族酒說」,這可以從日本酒的發展釀造看出源頭。
而廣為人所接受的另一種說法為「朝廷酒說」,日本朝廷向中國人學習釀酒技術。
715年前後《播磨國風土記》中對『清酒』的記載是記錄清酒最初的文獻。
同時,清酒釀造的重要工序「制麴」在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
因此,對現代清酒的雛形是在奈良時期《公元710~784年》的觀點,各方達成共識。
平安時代開始,釀酒工藝基本定型。
各種制作方法、工序、流程都被寫在了律書「延喜式」《公元927年》當中。
在10世紀前後,現在叫做『僧坊酒』的寺院釀酒處,人們用傳統的清酒釀造法,但原材料由粗精米轉為精白米的方式,生產出質量上乘的產品,聞名的『僧侶酒』,開始了接近近現代清酒的制法。
- 室町時代,規定倒酒,勸酒,酒杯的傳遞方法的『酒道』開始確立。
- 1582年,隨著戰國大名割據,各地開始盛行因地制宜釀造本地特色清酒。
- 1740年從農村去往釀酒地的短工盛行,其領導者『杜氏』逐漸具備了高級釀酒技術。
- 同1740年,灘利用資源豐富的河川用水車隻做精米,實現清酒量產的可能性。
- 1806年江戶幕府解除釀酒限制《任意釀造令》,在關東、東北農村釀酒盛行。
上流階級出入對應『料亭』、庶民的出入『居酒屋』、『立飲屋』外飲酒場高速發展擴大。
- 1848年左右,在灘實現高級清酒的量產化,同時縮短了發酵時間。
清酒的釀造經過上述1000多年的發展,期間一邊從中國參考、學習釀酒技術,一邊將這些技術改善成更適應日本本土環境、氣候的方式。
直到江戶時代《公元1600年~1867年》,現代清酒的制成技術才算趨於完美,清酒也在本土全面普及發展壯大。
明治時代,酒稅對國家稅收有重大影響,政治的幹預對清酒的釀造帶來了極大動力,在此時期傳統的釀酒手法也有了科學的說明依據。
1908年,隨著現代釀酒技術和釀酒設備的不斷推進,開發出日本最初的豎形精米機器。
1909年,大藏省釀造實驗所縮短了促進酵母發行作用的『山卸』的生產工程,開發了『山卸廢止酛』制法。
1910年又產生了『速釀法』迅速在釀酒家普及。
釀成了高精米度,帶水果香氣的酒,被稱為吟釀酒。
使清酒的風味得到極大豐富。
由『月桂冠』公司開始發售為貨車乘客準備的帶小杯子的清酒小瓶,很受歡迎。
至此,清酒才算是高度發展完善,具備了進軍世界舞臺實力,真正走向清酒的昌盛時期。
近現代清酒產量達到了最高1766000升,戰後清酒消費也達到了頂峰。
而每年的10月1日被定位『日本酒《清酒》之日』。
- 07年在國際權威酒類競賽IWC中設立了清酒競賽部門『SAKE』。
- 12年民主黨政權啟動了將清酒作為『國酒』海外出口計劃。
品酒活動和酒藏遊開始盛行。
- 13年京都制定了《關於促進京都市清酒普及的條理》之後,釀酒地政府相繼制定了《幹杯條例》。
從廟宇到高堂,再從高堂到市井,有2000年以上釀酒史的清酒,在國內飲用居多,輸出國外較少。
隨著『和食』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搭配和食的清酒在國際名聲大噪。
隨著清酒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持,它已經不再是幾千年前貴族專屬,而是切實的走進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聲名遠播海內外。
清酒的傳承如酒匠的傳承一樣,酒的歷久彌新正是日本人民一代代的傳承的文化之魂。
某種意義上清酒不愧是日本的國酒。
倒杯清酒,將一天的緊張與勞碌遺忘,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趣味。
與其說這是一種孤寂的歡愉,不如說是日本民族的一種生活智慧。
今天的清酒小知識就到這裡,酒友們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