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擁抱清酒賽道,創立『無覓』清酒。
此後,漸漸發覺業內業外關注清酒的媒體、酒商甚至資本越來越多。
近日,有網友興沖沖的告訴我,清酒大有可為。
原因是其所在社群,平日聊白酒、葡萄酒、啤酒,近期開始聊清酒,所以他斷定清酒的風口漸起。
對於清酒熱,背後一定有著多方面的原因,身在清酒賽道,有些許思考想借助《中國酒業》專欄與同行者分享。
首先,酒業需要新增長點。
自2021年以來,持續多年的醬酒熱出現『降溫』。
伴隨著廠家招商、回款漸緩,圍繞著醬酒的聲音漸漸出現分化,品牌醬酒強勁,非品牌醬酒微弱,反映到市場之上,便是時有媒體看衰醬酒,酒商們也反饋醬酒的生意大打折扣,部分醬酒在市場上出現價格倒掛的現象。
當酒業需要新增長點,有些業內人士看好清香型白酒,也有些業內人士看好低度潮飲、威士忌,還有些業內人士看好清酒。
相比清香型白酒、低度潮飲、威士忌等,清酒於傳統酒業而言,的確屬於『新鮮事物』,所以更加充滿『想象空間』。
其次,低度潮飲時有融資。
近年來,雖然低度潮飲的『大泡沫』在消融,但是整體仍然屬於上升態勢。
以梅見為例,2021年銷售額接近10億,會激勵越來越多的人入局,也會刺激資本持續關注低度潮飲的賽道。
再加上低度潮飲時有融資的新聞爆出,從業者也會將目光持續關注低度潮飲。
回到清酒本身來看,與低度潮飲擁有很多相似之處,如低度利口、飲用方式多元、深受年輕群體追捧等。
其實,清酒擁有低度潮飲不具備的更多優勢,如歷史悠久、品類成熟、價值感較高、保質期更久。
所以,低度潮飲的崛起,會加速清酒熱的快速到來。
再次,黃酒復興提及清酒。
黃酒做為中國古老的酒種,曾經擁有無比輝煌的過往。
如今,面臨著『消費群體老齡化』『消費區域地域化』『消費場景單一化』『品類價格廉價化』等諸多問題。
每當提及黃酒復興、國際化等問題,清酒會被當成『徒弟』拿出來對比一番,甚至有媒體提出『黃酒需要向清酒學習』。
黃酒、清酒,同屬於中華古清酒。
黃酒、清酒均起源於中國,黃酒興盛於中國,而清酒興盛於日本、韓國等。
其中,北派黃酒多用黍米,南派黃酒多用糯米,而清酒多用粳米,所以原料不同,自然會有差異。
清酒、黃酒的工藝類似,均適合以米為主食的消費者。
除了以上三個客觀原因,其中清酒熱的主觀原因是:相比白酒、啤酒、葡萄酒產能的連年下滑,進口清酒的數據著實亮眼。
自2014年起,大中華區銷量超過美國,自2017年起,大中華區金額超過美國,穩居世界第一。
2021年,拋開香港、臺灣的進口額,中國的金額已超過美國,所以行業從業者能夠更加清晰的感知清酒熱,從而更加關注清酒賽道,畢竟這個賽道多年以來連續增長,11年間進口量增長超19倍,進口額增長48倍。
烈酒、葡萄酒、啤酒均有國產、進口之說,清酒自然亦是如此,隻不過這一刻正在加速到來,所以清酒熱並非『莫名其妙』,而是『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