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統江湖數千年的國酒,對80後90後來說,它就是飯桌上長輩們加熱後喝的,酸不溜啾的傳統酒。
可是,這些古板印象都大錯特錯了。
一句話:黃酒雖好,買需謹慎。
黃酒不像葡萄酒,它沒有完善的法規為品質做分級,也沒有成熟的第三方機構來正三觀、做品評。
少數幾家酒廠占據了幾乎全部市場份額,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有對的定價權。
更要命的是,消費者喜歡通過包裝,去判斷一款酒的好壞。
近年來興起的所謂網紅黃酒,也多是經銷商從幾家大生產廠家購買酒液,做成的定標貼牌產品。
其實,無論是陶罐、瓷瓶,還是走情懷文藝范兒的現代白色玻璃瓶包裝,真正能辨別品質的專家太少了。
林老師告訴大家特別是網紅黃酒定制的白色玻璃瓶不利儲存,會令黃酒『走味』,一般上市一年內得飲用完。
既然不能通過包裝辨別品質,黃酒的價格多是依據年份來定,廠家和渠道商擁有對的話語權。
有五十年陳釀的黃酒賣到一萬多,有數十年陳釀的賣七八百,而老百姓接觸多的商超低價黃酒,基本談不上品鑒價值。
更甚於,明明添加了蔗糖和焦糖的無年份產品打著『手工釀造』的概念,用充滿文藝情懷的定位賣高價。
這是黃酒定價的亂象,也是中國地產酒普遍遭遇的現象。
黃酒的年份越高越好嗎?
可以說,黃酒是年份越高越貴。
但是,年份高不代表品質就一定好。
很多超過五十年的黃酒,雖口感圓潤,但風味消散,根本不值那個價。
黃酒一瓶500ml的五年陳黃酒,隻需有50%的即250ml的黃酒有五年酒齡,且這五年酒齡中,又可用數個不同年份原酒進行勾兌取平均值,裡面可能有1年陳、3年陳和八年陳,在實際操作中,黃酒真實年份實屬『良心工程』了。
但相較於炒作出來的白酒年份原漿的概念,黃酒的年份有依據可尋。
花雕酒=黃酒?
消費者熟知的花雕酒其實就是黃酒的一種。
很多紹興酒廠會在酒瓶上寫『花雕』或者『彩壇花雕』林老師告訴大家指的是這個瓶子有特別的雕花設計,與酒的品質和類別並無關系。
黃酒的分類有四種:
幹型、半幹型、半甜型、甜型。
在紹興黃酒中,這四類又被稱為:元紅、加飯、善釀、香雪。
元紅酒舊時稱『狀元紅』,是因在壇壁外塗朱紅色而得名,屬於幹型,工藝簡單,口感單一,酒體粗糙,已經逐漸退出市場。
其中善釀和香雪是加強型黃酒,在制作中是以元紅酒代替釀造用水而成的,含糖量比較高,不適合長期飲用。
所以,真正代表紹興酒的是加飯酒,它更為醇厚,香氣更為濃鬱,大名鼎鼎的花雕酒即屬於此類。
黃酒是具營養價值的酒,是真的嗎?
黃酒酒精度不高,一般都控制在15度以內。
適合重視健康的人長期飲用。
黃酒的一無二的是其『鮮味』,這是其他酒類都很難擁有的,而鮮味的主要來源就是這些糧食原料中的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