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千年歷史的黃酒,為何現在很少有人喝?
這3個原因影響很大
酒,自古就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隻不過早在古代的時候,酒並不是現在人們所熟知的『白酒』。
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英雄好漢,他們喝的酒基本都是黃酒,所以古人的好酒量基本都是1斤起步,因為黃酒的度數很低,差不多也就十來度的樣子!
而那時候的黃酒也有好壞之分,當然古時候可沒有酒精勾兌一說,主要分為『清酒』和『濁酒』兩種,這兩種酒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但工藝和酒體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所謂的清酒不是棒子國的清酒,而是工藝精湛,酒體清澈的意思,這種酒在古時候隻有貴族才能喝得起,被認定為酒中上品!
而濁酒其實就是字面意思,意指酒體渾濁的黃酒,這種酒的釀造工藝比較低,所以做不到將酒液清澈化,古時候主要面對的消費者就是普通百姓。
至於現在的白酒工藝,其實最早是在元代引進的,不過真正發揚光大則是在清朝末期,至今也就百年多一點的歷史。
既然黃酒出現的比白酒早,而且口感上也有柔和許多,那為什麼千年歷史的黃酒,現在卻很少有人喝呢?
據說這3個原因影響很大!
成本太高
黃酒與白酒不同,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而我現在的白酒主要是高粱、小麥、豌豆等糧食谷物。
古時候條件不好,天災常有發生,動不動就會出現大旱,這樣一來糯米的收成就會有所下降,百姓都吃不飽肚子了,哪裡還有多餘的糧食用來釀酒!
所以古時候經常會出現『禁酒令』,目的就是確保百姓能吃飽,而不是喝好!
再看看高粱,不僅耐旱、耐澇,最主要是產量高,而且還不好吃。
再加上當時人們為了防洪,高粱都是大面積種植,所以產量能跟得上,久而久之高粱酒便成為了主流!
口感不符
黃酒的口感比較綿甜,個人感覺比較適合現代女性,但在古時候這種口感的酒可能是主流!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成本、風味等各種原因,人們逐漸喜歡上了口感更烈一些的白酒!而隨著釀酒工藝的不斷提升,現在的白酒產品口感都相當的好,不再像以前那樣刺激、辛辣,難以入口!
但需要說的是,不是所有的純糧食白酒都是好酒,我們購買的時候也是需要看等級的,釀造工藝和原料越好,白酒的等級就會越高《優級>一級>二級》,也就意味著口感和品質會更好!例如近期比較火的『國康1935』就是一款典型的優級純糧食醬香酒。
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此酒的釀造工藝和原料均達到了高端醬酒的水平,如12987大曲坤沙工藝、優質糯紅高粱、新酒存儲5年、10年老酒勾調,這些都是一款優質醬酒的標配,而國康1935一樣都不差。
絕對是一款值得品鑒的優級平價純糧酒!
市場太亂
目前國內的酒水市場主要以白酒、啤酒為主,黃酒雖然也有銷售,但大多都集中在南方一帶,特別是江浙滬地區,逢年過節都有喝黃酒的習慣,而且當地銷售的黃酒品類也很多,但這些黃酒多沒有統一的釀造標準,無論是原料還是工藝都是一個酒廠一個特點,雖然有著比白酒更悠久的歷史,但論銷量和口碑,現在的黃酒真的要遜色很多很多!
但我們不否認黃酒是我們中華民族酒文化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要分享的內容就這些,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