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口感如此『辛辣』,為啥能反超傳承千年的黃酒,成為流行酒?《圖+文》

酒自神農時期出現,在中國已經流傳千年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酒桌文化,在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但你們對酒的歷史真的了解嗎?

眾所周知,現在的人們喝酒,喝得大部分都是白酒,但中國在明清以前,大部分的酒都是黃酒,我們所學的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濁酒一杯』,指代的便是黃酒,黃酒的口感和酒質與現在的白酒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但相對而言,白酒的口感更加辛辣刺激,而且喝完以後的眩暈感也更加的強烈,但黃酒口感比較綿甜溫和,應該是更加符合人們的口味,但為什麼現在白酒卻成為了我們的流行酒,而傳承了千年的黃酒卻漸漸的沒落,喝得人越來越少了?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特意去貴州向一位資深的釀酒師進行了詢問,經過他很深層的講解,筆者總結了黃酒逐漸沒落的原因主要有這4點。

第一點:白酒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釀酒技術的不斷精進和完善,中國的白酒進入了『百花爭鳴』的時代,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代表性白酒,甚至有一些產酒大省,幾乎幾步就有一個酒廠,所以導致現在的白酒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酒種類非常的多。

據史料記載,黃酒在古代隻有達官顯貴和特別節日中才能痛快暢飲,這個認知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導致很多人都認為此酒不是日常的『口糧酒』,與黃酒之間有『距離感』,再加上人們現在的選擇變多,喝黃酒的人自然就慢慢變少了。

第二點:自身定位不準確

白酒現在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從一開始白酒就將自己和老百姓的生活聯系在了一起,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朋友小聚,基本上用的都是白酒,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白酒被漸漸的賦予了商業用途,成為了出門談生意,合作的必備品。

那相對白酒來說,黃酒的定位並不清晰,喜歡喝黃酒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但是黃酒並沒有好好的籠絡這些人,反而不斷的尋求突破,更想要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本末倒置,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忠實的粉絲。

第三點:口感過於單一

黃酒和白酒最大的特點,就是原材料不一樣,白酒所選擇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五谷雜糧,幾乎每一款白酒所用的原材料都不一樣,再加上釀造工藝各不相同,因此白酒的口感很多樣,香型也非常的多。

而黃酒的原材料隻有糯米,有些會選擇添加一些中藥材,但是整體來說,原材料非常的單一,而釀造工藝也都基本相同,這就導致了黃酒口感單一,都以綿甜為主,人們喝得多了漸漸就膩煩了。

第四點:『佛系』宣傳,營銷不到位

隨著中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宣傳的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通過網絡直播賣貨的難過各種新鮮形式也為白酒的銷量貢獻了一份力。

但是黃酒始終都在固步自封,並沒有好好的研究過這些營銷手段,『佛系』宣傳,這在白酒激烈的競爭中,是沒有好處的,沒有宣傳,就意味著大家對黃酒的關注度沒有那麼高,喝得人自然就少了。

如今雖然喝黃酒的人變少了,但是黃酒本身的酒質還是十分上乘的,跟很多勾兌和假的白酒相比,口感還是不錯的,但我們日常裡,喜歡喝白酒的人還是占大多數人,而我們選擇白酒時,一定要選擇正規酒廠所生產,酒質上乘的純糧酒,這樣不僅喝的放心而且口感也有保證。

就像下面這兩款,都是100%的純糧佳釀,酒質上乘,而且經濟實惠,不管是平常自飲,滿足口腹之欲,還是拿出來招待朋友都是非常合適的。

第一款:漢臺祝公酒

貴州的酒以醬香型而聞名,其中大名鼎鼎的『飛天茅臺』便產自這裡,但是茅臺的價格單瓶在3000元以上,很多人根本喝不起,而在貴州當地,很多人都喜歡喝這款『茅香』十足的漢臺祝公酒,再加上價格實惠,當地人也稱呼此酒為『小茅臺』。

此酒為什麼『茅香』十足呢?

是因為此酒也產自茅臺鎮,跟茅臺酒隻隔了一條赤水河,兩款酒共享同一片微生物群,相似的釀造環境和釀造工藝,使得兩款酒的口感十分相似。

除此之外,此酒的釀造人王正賢先生,是茅臺酒廠『王茅』家族的傳人,自小便學習傳統大曲醬香的釀造工藝,釀造這款酒時,選用當地最優質且糯性含量高的紅纓子小籽高粱,並且引赤水河為釀造原水,運用『12987』工藝耗時1年才能釀造成功,然後再放入老窖泥中進行6年的封存,在上生產線以前,加入10年的老酒調香。

此酒經過多年的儲藏,香味十分的協調,醬香濃鬱,糧香沁人心脾,倒進杯中,綿密的酒花如同『孩子』一般在杯中『打鬧』,入口層次豐富,醇厚香甜,綿柔爽凈,落口幹凈,回甘明顯,稍有辣感,但並不刺激,喝完沒有惡習嘔吐之感,十分舒爽。

第二款:文君酒

此酒產自中國的『產酒大省』四川省。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為這款酒打上了『浪漫的標志,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此酒以大米,大麥,小麥為原材料,運用傳統工藝進行釀造,酒香濃鬱,酒液清澈幹凈,文君酒原料純凈,開瓶後,香味協調,焦香,窖香,花果香交相輝映,十分好聞。

入口後清甜飄逸,還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後味有一些辣感,但是並不刺激,滿口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