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為何叫黃酒?《圖+文》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

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

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濁酒。

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

黃酒的實質應是谷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

現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谷物釀造酒的統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於黃酒類。

黃酒雖作為谷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陜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

其中的『酒』這一類,都是谷物釀造酒的統稱。

因此,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

與如今的『白酒』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

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

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餘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

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

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

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

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谷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

​​

黃關黃酒以秦嶺水系深層優質礦水和優質糯米為原料,輔以千年傳承的秘制酒曲,經精心手工,以獨特工藝自然發酵,千日窖藏而成。

酒呈琥珀色,晶瑩明亮,清光照人。

酒質綿甜醇香,中正平和。

飲之沁人心脾、令人神清。

尤其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自身不能合成且必須依靠攝取的8種氨基酸。

長期飲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具有活血通絡、滋陰養顏、祛寒通經、益壽延年之功效,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養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