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所謂中庸,即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有『中庸之德』的人,往往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
黃酒的『醇厚、綿軟』正如儒家的中庸一樣,酒力緩慢上升,一層一層地浸潤你,讓人微熏卻不會沉醉,把握著那個度,一切都剛剛好。
飲用黃酒的人,往往會被認為具有黃酒那種不烈不淡,醇厚敦樸的『中庸』性格。
性格中庸的人,往往不會主動去得罪人,做事也比較圓滑。
『圓滑』,通常被認為是個貶義詞,但我卻覺得大多時候我們需要具備這樣的處世態度。
他們有著處事的智慧,不會刻意去激化矛盾也不會卑躬屈膝,反而像一杯醞釀很久的黃酒值得身邊的人慢慢品味,也像醇厚的黃酒值得後輩敬重。
我見過農村的長輩,他們遇到事情總是不緊不慢。
農村裡鄰裡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有矛盾是常有的事,但德高望重的老人總是坐在家裡的長凳子上,心平氣和地喝著黃酒,等到矛盾快要激化或者雙方找他主持公道的時候,他再開口,一句話就解決了問題,矛盾的雙方也都樂意聽老人的勸誡,各自都退一步,還是同個村,之後還是好鄰居。
儒家宣揚清淡無為的中庸之道,黃酒同樣也以『溫和』著稱。
白酒辛辣,不夠溫和;啤酒帶苦,缺乏厚重,唯獨黃酒口味剛好,深得人們青睞,好似我們推崇的『中庸』之道一般溫潤,甚至被譽為國粹。
飲黃酒也不像啤酒那樣用以解渴,適宜速飲,不像烈性的白酒需『一口悶』方能體會其香和味。
女兒紅如絲綢纏綿,不知不覺地,你就會被纏住,紅暈泛上臉頰。
性格平和,大家都合得來的朋友聚在一起,抬手舉杯,琥珀色的黃酒經過喉嚨,緩緩流入心田,暖暖的感覺就會瞬間彌漫周身。
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
黃酒本身集甜酸苦、辛鮮澀於一體,六種味道融合得恰到好處,稍稍偏向其中任何一種口味,都會給人以美中不足之感。
中庸裡的『中』與『和』在浸潤在女兒紅裡,黃酒也滲入到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中庸與黃酒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