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沒能成為大眾的喜好需要限定一下時間,黃酒的衰落其實是近百年間的事情。
在近代以前,黃酒是全國范圍最普及的酒種,清末民初的時候發展到頂峰。
當時中國人喝酒以釀造酒《黃酒、米酒等》為主,蒸餾酒《白酒》還比較少。
衰落的主要因素有兩個,首先戰亂導致的運輸問題,運輸線中斷了,而黃酒生產涉及到氣候等因素,導致很長時間內人們一提黃酒就覺得隻是料酒,而不是正式的飲用酒類。
另外是生活方式的變遷。
黃酒一般不幹杯,社交屬性被啤酒和白酒取代了。
『幹杯』是一個外來的身體儀式,記得有一篇回憶錄講的就是俄羅斯人評價當時的中國人喝酒:中國人喝酒很奇怪,端起杯子來,也不碰杯,在空中讓一下,說一句『請』,小抿一口又放下。
整體來說酒風是比較恬淡優雅的。
黃酒屬於釀造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另兩種是法國葡萄酒和德國啤酒》。
自古人開始會用糧食釀酒至唐宋時期,中國史書、詩書記載的其實都是黃酒,因為現在業內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在唐末才出現蒸餾器,宋初才出現蒸餾酒,也就是白酒。
很多白酒酒廠宣稱其千年前就史書留名,但那時候的那個名字的酒,其實不是白酒是黃酒。
黃酒如今的確是小眾的酒,因為啤酒有球賽,白酒有聚會,洋酒有酒吧,紅酒有情人節。
黃酒,卻隻有家,暖暖的,不傷胃,飲多不頭疼,醉的不知不覺。
許多人覺得,黃酒重現往日輝煌,是必然。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註重飲食健康,在商務宴請和朋友聚會中野蠻勸酒越來越少,健康、低度、營養、保健越來越深入人心,這個飲酒觀的轉變由沿海至內地,由大城市至小城市,緩慢但堅定。
再者,國家也提出了,文化產業未來將是經濟的支柱產業,作為植根靈魂的酒文化,黃酒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復興其實也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黃關黃酒作為漢中黃酒的代表,真正成為新時代的國酒,帶領黃酒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