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是中國國酒,是們祖先傳下來的美味酒品。
它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酴,豐富的糖分、有機酸、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黃酒被人們譽為『液體蛋糕』,就是指的具有豐富的營養。
長江三角洲人傑地靈,經濟發達,民間釀酒業由來已久,清朝初期就有相當規模的黃酒作坊,而聞名遐邇的江蘇黃酒———沙洲優黃,在光緒年間就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
經過幾代人的摸索總結,具有鮮明江南水鄉特色的以半幹半甜為特點的黃酒釀造工藝逐步成型,並在長江三角洲風行起來,尋常百姓都以每天飲一杯黃酒為時尚。
飲黃酒時尚,在於黃酒健康。
有詩人道:『黃酒不傷身,微醉如酒神,品自香中來,天地皆入樽』,就是喝黃酒的好處。
黃酒的養胃健腎、和血行氣的功用,是其它酒品不能媲美的。
黃酒中的糯米發酵而產生的醇香,更是餘香繞梁、沁人肺腑。
黃酒不甜不辣,入口最適,能者海量自有一決雌雄之地,婦孺老人也能淺酌助興,這就是黃酒的『人緣』,自然比烈酒下肚傷身強多了。
制作黃酒的話,主要是利用糯米來研制的,再加上工序簡單,客家婦女人人會做。
下面小編教大家客家黃酒的制作方法。
黃酒的制作工藝:
選料:黃酒選取糯米為原料,晚季稻更好,一定需要帶米皮的糙米;
浸泡:把糯米浸泡一天左右,夏天半天即可;
蒸米:入甑進鍋蒸,黃酒又稱蒸酒,蒸米環節很重要,先用大火加熱,沸後再用文火,將米蒸熟蒸透,而又不糊不焦;
冷卻:將蒸熟的米起鍋攤開晾涼;加入酒曲:在糯米內拌入酒曲;
發酵:將拌好酒曲的糯米放入陶器壇中發酵,大約24小時後,壇內溫度自然上升, 淀粉開始轉化為糖分,冬天則用棉被或者稻草包裹壇子保溫。
自然發酵七日左右後轉入大缸中,封好口放置兩三個月。
(其實發酵兩周左右就可以取酒,但為了讓糖份更好轉化為酒精,保存稍久酒質會更好。
)
壓榨酒糟:分離汁和酒糟,把酒汁盛入壇中,用碗蓋住,再用另一個碗反扣,以防雜物落入。
封壇飲用:自然冷卻,放置一周後,淘汰沉淀物,封好酒壇放置,待隨時飲用。
冬季黃酒的喝法:
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幹燥,所以喝黃酒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加熱,加熱黃酒可以選擇原液黃酒,對於胃寒、胃酸朋友可以在黃酒中加入適量的蔥段、薑片、枸杞和紅棗等,黃酒在加熱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控制黃酒的溫度,一般加熱黃酒控制在50攝氏度左右便可,小火慢慢加熱,大火容易受熱不均勻,如果溫度過高,黃酒中的酒精成分會揮發掉,喝起來味道泛酸,沒有黃酒原來的醇香。
由於黃酒在加熱過後入口會比較嗆口,所以在飲用時切忌大口,要小口慢慢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