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俗稱老酒,大都色澤黃亮,故城黃酒。
黃酒是以糯米、黍米或粳米、玉米為原料,以麥曲或酒藥進行糖化、發酵、壓榨而成的一種低度飲料酒。
黃酒是中國的特產,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個象征。
中國黃酒的代表–紹興酒。
據《呂氏春秋》記載:越王之棲於會稽《今紹興》也,有酒投江,民飲其流而戰氣百倍』由此,可推測遠在2400年前的戰國,紹興釀酒業便已開始。
到了五代及唐宋時期,紹興酒已名揚四方,有『越酒行天下』的記載。
由於紹興酒質優良,風味獨特,故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稱頌。
清朝嘉慶年間為全國十大名酒之一,1910年在南洋酒業會上獲金牌,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85年在巴黎、馬德裡兩次獲得國際金獎,馳名中外。
紹興酒出口日本,深受歡迎,在日本形成了一股中國黃酒熱。
黃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根據現代學科分類,它涉及到食品學、營養學、化學、和微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知識。
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漫長的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使之形成極為純熟的工藝技術。
中國傳統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為:
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酵——開耙——壇發酵——煎酒——包裝
黃酒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並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
黃酒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工藝的改革、新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機遇,產品不斷創新,酒質不斷提高。
今天,中國大部分黃酒的生產工藝與傳統的黃酒釀造工藝一脈相承,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料多樣化。
除糯米黃酒外,開發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幹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曲純種化。
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酒藥中分離出優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
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等科學工藝生產,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機械化。
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采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和效益。
我們要不斷地繼承和創新,更好地傳承黃酒釀造技術,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黃酒之所以為人們所喜愛,是因為它色澤鮮明、香氣好、口味醇厚、酒性柔和、酒精含量低,同時含有18種以上氨基酸,其中含人體必需《自身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
此外尚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糖氮等多量浸出物,並具有相當高的熱量,所以有『液體蛋糕』的美稱。
黃酒除人們作為飲料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將其作為烹調菜首選的調味劑或解腥劑。
中藥處方中常用黃酒浸泡、炒煮、蒸灸某種草藥,又可調制某種中藥丸和泡制各種藥酒。
黃酒又是中藥制劑中用途廣泛的『藥引子』。
黃酒以產地分類,可分為南方糯米黃酒、紅曲黃酒和北方黍米黃酒。
南方糯米黃酒,以紹興酒為主要代表,即紹酒,又稱老酒,產於浙江紹興,因產地而得名。
其釀造方法分淋飯法和攤飯法兩種。
酒質醇厚,色、香、味等高於其他黃酒。
其品種有元紅酒、加飯酒、花雕酒、善釀酒、香重酒等。
仿紹酒,產地為江浙兩省各地,頭批以淋飯法制酒母後,分批加新料發酵繼續進行。
以料蒸飯,分批加入,故稱喂飯酒。
其品種有寧波黃酒、紹興黃酒、江陰黑酒等。
無錫老熬黃酒,其制酒法基本用紹酒一樣,但所用漿水須進行煎熬殺菌後投產,故有老熬之稱。
丹陽甜酒,以淋飯法制酒。
煎酒後加50度白酒,味鮮美、甜醇,風格獨特。
甜水酒《本人小時候做過》,以淋飯法制甜酒娘,存放適當時間,壓榨、加水調制而成。
成品味甜,故稱甜水酒。
紅曲黃酒,福建、江西、浙江、江蘇、上海、臺灣等地氣候炎熱,利用耐高溫的紅曲黴制米曲《此黴在制曲中產生深紅色色素,成曲為紅色》用此曲制酒,故稱紅曲黃酒。
其品種有福州紅曲黃酒、閩北紅曲黃酒、福建粳米紅曲黃酒、溫州烏衣《紅衣》紅曲黃酒。
北方黍米黃酒,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生產的黃酒,基本屬於同一類型,以黍米為原料,以麥曲《或米曲》為糖化發酵劑。
麥曲在投產前先經烘培,除去邪味和殺滅雜菌。
將米煮成幹粥狀,是其制酒的特點。
其品種有山東即墨老酒、蘭陵美酒、山西黃酒、京津及東北各地區產的黃酒。
唐三鏡釀酒師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