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老牌貴族怎麼喝波特酒?

波特酒是一個歷史和文化的產物,一聊起它,腦海中就會浮現起一句話:『Port is made by British for British』。

為何這麼說呢?這還得回到18世紀初期,當時英法冷戰,法國對英國的葡萄酒供給停滯,饑渴的英國人委派駐葡公使梅休因轉而與葡萄牙簽定梅休因條約,波特酒從此開始源源不斷地從葡萄牙運往大英帝國。

為了穿越赤道依舊保證酒質,聰明的酒商在發酵結束前加入烈酒,殺死酵母終止發酵並保留殘糖,輔之以不同的陳年方式,就形成了風格迥異,口感甜蜜的加烈酒。

隨著這種酒的時興,一些奇妙得讓人費解的飲用禮儀也逐漸流行了起來,形成了英國紳士俱樂部《當時的女人們幾乎從不去碰男人專屬的波特酒,而是飲用清淡的雪利酒》極為特別的傳統。

在所有的波特酒類型中,英國人對年份波特《Vintage Port》最為癡迷,即使到如今,也依然與波爾多名莊一同赫然矗立在Liv-Ex表單中,歸為值得收藏投資的珍釀之一。

餐桌上,主人先要為陳年之後的波特酒換瓶,以便去除瓶底厚厚的塊狀沉淀。

倒入玻璃酒瓶《Hoggett Decanter》的波特緩緩醒酒,正好給紳士們留出了一個創造歡樂時光的好機會。

從主人開始,每個人必須首先為自己右側的賓客斟酒,然後再遞到自己左側的賓客的右手中,依此類推,直至順時針一圈轉完,最後傳回主人的位置。

這麼強的儀式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據說,它起源於皇家海軍之中,傳統意義上彌撒晚宴的效忠酒都是一杯波特。

大多數人是右撇子,手握酒器便可以占住軍官們握劍的右手,表示這是一場和平無隙的友好飯局。

另外,我私心暗忖,順時針一圈轉下來『Port to Port』《亦可譯為港到港》,是不是背後還有個海軍祈福求平安的願望呢?

英國老牌貴族怎麼喝波特酒?

Loyal Toast 敬酒場面

細心的讀者一定注意到了波特醒酒瓶的特別之處,為什麼它們的底座渾圓,無法單獨直立於桌呢?因為誘惑之下,必有貪杯。

圓底設計巧妙地避免了賓客將瓶子『忘記』在手邊,不致於酒瓶被霸住後整個傳遞卡殼。

傳統波特的醒酒器,隻有主人面前才會擺放木底座,其他客人倒完酒,隻能再傳遞下去。

上面才剛剛侃了英國精英俱樂部裡的第一個規矩,知道的人相對多些。

接下來,我們來聊第二個規矩:行家們絕不把塞子重新塞回,理由是既然開了就得掃蕩幹凈,否則如何能為第二瓶的開啟創造條件《完全無視『加烈酒開瓶後可以繼續放』這一事實》。

耳濡目染,多年來我對年份波特和雪利酒一直情有獨鐘,也早已習慣了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好年份和老年份波特。

回國教書,才突然發現想要找到一瓶優質的陳年加烈酒並不容易,這可能跟品飲習慣和消費偏好都有聯系,同樣甜蜜而復雜,波特卻不如冰酒或貴腐幸運,在中國並未擁有足夠的擁躉。

遺憾之下,遂決定從英國人肉快遞帶回一瓶,與十月底三級課上的學員一同分享。

很簡單,心下隻有一個念想,希望學員們能夠真正體會到這類流行了數個世紀的葡萄酒之魅力,了解波特酒也可以很雅致很優美。

此次三級課我將要與大家分享的波特酒來自Kopke,一家非常古老的波特酒莊,由Christiano Kopke成立於1638年。

這個家族的血統追根求源要回溯到德國漢堡市。

酒莊擁有權曾轉手數次,直至2006年歸於Sogevinus公司麾下。

數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真正確立Kopke江湖地位的看家作品主要是年份茶色波特《Colheita》和年份《Vintage》波特,尤其是年份茶色波特《Colheita》,那絕對是行業先軀,占到了高端茶色波特全球份額的25%。

什麼?不知道它們之間有何區別? 冇嘢噶,三級課上我會給大家詳細闡述啦!

課上品鑒時希望大家能仔細觀察酒瓶,甚至用手去觸摸瓶身,近距離地感受傳統匠人手工制模印出的立體酒標,濃濃的懷舊氣息,恍惚間自己仿佛正信步在昏暗的酒窖之中。

茶色波特橡木桶,圖片來源:adrian1974fulga.wordpress.com

優秀的1975年,於橡木大桶內陳年直至2015年剛剛裝瓶。

75年這個年份酒體相對輕盈,但名莊佳品都十分優雅。

整整四十載的修煉,如今已完全熟成,帶著依舊清秀的果味和迷人的平衡。

口中淡淡逝去,是那想抓住卻從指間溜走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