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關於葡萄牙葡萄酒,我寫過三篇文章《隨便存放的葡萄酒,100年後沒變質,還很美味,歲月愛了這酒》、《70年代就已暢銷香港的馬刁士,靠體驗式營銷做成功的桃紅葡萄酒》、《酒界小清新葡萄牙青酒,國內哪裡有賣?
》。
今天重新看了一遍這幾篇文章,發現不管是馬德拉酒、青酒還是馬刁士,這並不能代表葡萄牙葡萄酒的全部《居然沒有寫過波特酒》。
好像不光是我自己,國內很多葡萄酒專家或者葡萄酒專賣店,對葡萄牙葡萄酒的熱度都不如歐洲其他國家。
比如在幾大主流電商平臺,能搜到的葡萄牙葡萄酒遠不如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這些歐洲國家的多。
雖然我們還能買到一些葡萄牙波特酒或馬德拉酒,但是像葡萄牙青酒或者馬刁士這類葡萄酒,基本上是很難找到,或者說給我們挑選的品種也不多。
而且,往往葡萄牙這個獨立的產酒國,似乎總是在介紹西班牙時會捎帶上一起簡單介紹一下。
如果想更全面詳細地了解葡萄牙這個葡萄酒產國的信息,隻能自己苦哈哈去外網搜索。
所以,秉承一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信念,我決定再在那三篇文章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索葡萄牙葡萄酒,並將自己學習到的東西整理成文,分享給大家,以此共勉!
這期專題文章依舊會從歷史、產區、酒標/分級、葡萄品種、葡萄酒種類幾個大方面分開來寫,另外也會對比較特殊《個人偏愛》的釀酒師或酒莊做專題介紹。
如果你有特別想了解的方面,也可以留言給我,我會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寫相關的文章。
本文為第一篇,讓我們從葡萄牙葡萄酒的發展歷史開始吧~~
早期發展史
葡萄牙葡萄酒的起源跟它旁邊的西班牙一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當時塔特蘇斯《Tartessos》文明繁榮時期,塔特希安人《Tartessians》在薩多《Sado》河谷和塔霍《Tagus》河谷種植葡萄,並將葡萄酒當作是交換貨幣使用。
古代酒瓶
到了公元前 10 世紀,腓尼基人《Phoenicians》到達該地區並且從中東《Middle East》和迦太基《Carthage》帶來了新的葡萄品種和釀酒技術,那時的葡萄栽培區域主要集中的葡萄園南部的沿海地區。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古希臘人《Greeks》、凱爾特人《Celts》和羅馬人《Romans》將這裡的葡萄和釀酒技術向北部地區引進。
公元前7世紀的古希臘人推動了葡萄牙葡萄園擴張,而且還留下了考古證據。
在現代的阿爾卡塞爾-德-薩爾《Alcácer do Sal》小鎮附近,考古學家挖掘出了大量的雙耳酒罐和花瓶似的希臘酒瓶,這些當時都是用於水兌葡萄酒的,也直接證明了古希臘人喝葡萄牙本地葡萄酒。
當古羅馬人進駐葡萄牙後,就以羅馬酒神巴克斯《Bacchus》之子盧蘇斯《Lusus》的名字將這裡命名為路西塔尼亞《Lusitania》。
另外,就像古羅馬人之前在意大利、法國、德國和西班牙所做的那樣,也在葡萄牙殖民地大量投入用於發展葡萄栽培和釀酒。
當時,葡萄牙境內各地都生產葡萄酒,一方面供當地消費,另一方面也出口到古羅馬。
3世紀羅馬釀酒師酒桶形狀的墓碑
在這個時期,葡萄牙的葡萄園種植一路向北和內陸擴大,到了羅馬統治末期,杜羅河等地區的葡萄產業已逐步發展完善。
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當地的蠻族部落繼續發展葡萄栽培和釀造。
公元9世紀中期,阿斯圖裡亞斯《Asturias,現今葡萄牙北部地區》的哥特國王歐德羅《Ordoño》將科英佈拉《Coimbra》小鎮附近的一些葡萄園和土地贈予給了該地區的基督教會。
葡萄牙與英國的關系
1143年,葡萄牙建立國家,並從摩爾人《Moors》手中奪回了整個葡萄牙的領土。
這段時期,有文字記錄詳細說明了葡萄牙葡萄酒首次從當時杜羅河和米尼奧地區《包括現代葡萄牙杜羅河產區和青酒產區》出口運輸到英國。
因為英國的氣候比較涼爽,各方面條件都不太適合葡萄種植,所以英國就成為進口葡萄酒的主要市場。
而英國又靠近法國,所以葡萄酒進口基本都是來源於法國。
有時候,兩國王室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會影響葡萄酒貿易,所以英國也需要找一些其他國家進口葡萄酒,這時候葡萄牙的葡萄酒就成為他們的新選擇。
不過,由於法國葡萄酒的種類更多更豐富,尤其是波爾多《Bordeaux》的葡萄酒,因此,通常情況下,英國進口的葡萄酒還是來自法國。
從1249年開始,葡萄牙被允許宗教發展、軍隊建立和修道院建立,也成為活躍的農業中心。
而且葡萄酒在宗教儀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也促進了葡萄產業的發展,葡萄酒成為了中世紀人們日常配餐的飲品。
接著到了1386 年,葡萄牙和英國簽署了《溫莎條約》《Treaty of Windsor》,相互支持的協議促進了兩國之間密切的外交關系,並為國際貿易往來敞開了大門。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裡,每當英國與其他歐洲強國《尤其是法國》發生沖突時,葡萄牙葡萄酒就為英國市場需求填補缺口。
甚至葡萄牙葡萄酒還曾在英國政治中充當談判籌碼。
比如說,1679年,英國議會禁止從法國進口葡萄酒,想以此來限制查理二世《Charles II》的關稅收入。
因此查理和英國的酒商不得不轉向進口葡萄牙葡萄酒,這樣從葡萄牙進口的葡萄酒總量從從1678年的427噸急劇增加到1685年的平均每年14000噸《相當於1600萬升》!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是,可能這些葡萄酒並不真的全是葡萄牙葡萄酒,隻是當時酒商偽造了文件,用葡萄牙的酒桶裝法國葡萄酒,用這種方式來蒙混過關。
雖然英國葡萄酒市場確實很賺錢,但是這種關系本質上其實是壟斷性的,因為控制權基本都是掌握在英國酒商手裡。
葡萄牙的酒農和生產商都沒有自己的渠道跟別國進行直接貿易,都需要通過酒商,所以價格也是由英國酒商來定的。
1703 年,葡萄牙和英國還簽訂了《梅森條約》《Metheun Treaty》,這就又進一步促進了英國對進口葡萄牙葡萄酒的興趣。
協議采取了對葡萄牙葡萄酒的優惠關稅政策,規定對葡萄牙葡萄酒征收的關稅不能超過法國葡萄酒關稅的三分之二。
當時,英國對法國葡萄酒的征稅大約是每桶20英鎊,而對葡萄牙葡萄酒的征稅則降到了每桶7英鎊左右。
到了1717年,葡萄牙葡萄酒已經占英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的66%以上,而法國葡萄酒進口量縮水至僅僅占4%。
在此期間,葡萄牙出產的波特酒《Port》和馬德拉酒《Madeira》這些加強型葡萄酒在英國越來越受歡迎。
那時候在大西洋上,葡萄牙統治的馬德拉島是新大陸及其他地區英國殖民地的重要貿易站。
人們偶然發現葡萄酒在漫長的海上航行中,通過將葡萄酒『加強』後可以增加葡萄酒的風味,而且品質也更穩定,不會因為長途奔波而變質。
同時,這種馬德拉加強酒在美洲殖民地也特別受歡迎,就算這些殖民地後來已經脫離了英國統治後,市場還是對馬德拉酒有極大的需求。
波特酒的崛起
葡萄牙出產的這些種類的葡萄酒中,最能反映出英國對葡萄牙葡萄酒業影響巨大的還是波特酒。
著名的葡萄酒作家凱倫·麥克尼爾《Karen MacNeil》甚至曾說過『如果葡萄牙是波特酒之母,那麼英國就是波特酒之父!』
雖然,關於波特酒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但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說1678 年英國酒商遊訪了杜羅河岸的小鎮拉梅戈《Lamego》的一座修道院,想去找一些要運回英國的葡萄牙新酒。
然後他遇到了一位修道院院長,正在釀造一種他從未見過的葡萄酒。
雖然人們早就聽說過加強型葡萄酒,但是葡萄烈酒通常都是在發酵成幹型葡萄酒之後才加進去的。
可是,這位院長釀造的加強型葡萄酒卻是在發酵過程中就添加烈酒,使得酵母失去活性終止發酵,同時酒液能保持較高的糖分。
這種方式釀造出來的加強型葡萄酒就叫作波特酒,酒體強勁,酒精度高,同時含糖量也很高,有很明顯的甜味,波特酒在英國市場大獲成功!
1693 年,英國在與法國的另一場戰爭沖突中,英國國王威廉三世《William III》對法國進口葡萄酒征收了懲罰性高額關稅。
這種高額關稅讓英國酒商不得不又轉向進口葡萄牙杜羅河出產的葡萄酒。
後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基本上就切斷了英國和法國的葡萄酒貿易,葡萄牙波特酒更加受英國市場歡迎。
那時因為波特酒的顏色很深,還有澀味,所以有個別名叫作『blackstrap』。
而且因為這種葡萄酒的市場需求很大,也有錢賺,所以自然而然就有了越來越多造假或摻假的情況發生,比如在葡萄酒中加糖和接骨木果汁,增加甜味和加深酒色,這種成本更低。
還有一些無良生產商還在酒裡添加各種香料,比如黑胡椒、肉桂和生薑等等,以此來增添復雜風味。
葡萄牙其他地區甚至是西班牙種植的葡萄被運到波爾圖《Oporto》和蓋亞新城《Vila Nova de Gaia》釀酒,這種冒充是杜羅河出產的正宗波特酒。
隨著造假醜聞的揭發,波特酒的進口量和銷量在英國急劇下降,進口量從1728 年的1160萬升下降到1756 年的549萬升,但是對真正波特酒的生產商來說更糟的是價格大幅下跌。
波特酒造假醜聞發生後
1756 年,源於經濟動蕩以及對英國商業往來日益增長的抱怨和不滿,促使龐巴爾侯爵《Marquis of Pombal》成立了杜羅河葡萄酒協會來規范波特酒貿易。
協會成立後的第一個規定是將杜羅河產區《Região Demarcada do Douro》劃定為唯一許可生產和出售貼有『波特酒』酒標的產區,1756年的這份公告也使杜羅河產區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定產區之一。
這家機構還旨在監督波特酒生產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從采收、釀造、陳釀甚至是航運過程全程監督管控。
並且還下令將杜羅河產區的所有接骨木植株全部鏟除,以消除對那些無良生產商的誘惑。
在葡萄牙政府和協會的共同努力下,波特酒市場得以恢復,銷量也迅速回升。
1799年,英國進口了4400萬升波特酒。
波特酒還被稱為『英國人喝的酒』,一些俱樂部還吹捧『三瓶好漢』的會員資格,說的是那些能一次性能喝三瓶波特酒的人,當時最著名的『三瓶好漢』莫過於首相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和劇作家理查德·佈林斯利·謝裡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由於波特酒跟英國之間的這種密切關系,以至於在拿破侖戰爭期間,法國和西班牙軍隊特意入侵葡萄牙北部和杜羅河地區,想借此損害英國的貿易利益。
雖然當時他們並沒有怎麼損毀杜羅河的葡萄園,但是法國在1807年至1809年間對杜羅河地區的占領卻對當地葡萄種植者的利益造成了極大影響。
那些常駐波爾圖的英國酒商在法國軍隊進駐之前就已經逃離了,所以這裡的葡萄酒出口貿易因此也中斷。
雖然這些駐軍也要消費葡萄酒,但是他們往往是將酒莊洗劫一空,而不是自己掏錢去買。
1808年,一群葡萄牙士兵和葡萄種植者在杜羅河地區開展了一系列遊擊戰。
他們隱蔽在高處的梯田葡萄園裡,然後向駐紮在下方河流接壤處道路上的法國士兵開火攻擊。
到了1809年,法國軍隊最終撤離,但是波特酒出口英國的銷售回升很慢。
雖然19世紀中期英國人口已經激增,但是波特酒的銷售與上個世紀的總量基本持平。
這很可能是因為英國人的口味開始變得多樣化,比如茶、咖啡、啤酒、巧克力以及西班牙雪利酒等其他加強型葡萄酒也開始流行起來。
新大陸的葡萄酒市場
隨著英國葡萄酒市場縮小,葡萄牙的葡萄酒生產商開始去拓展其他的市場,比如葡萄牙殖民地的西非和南美等地。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葡萄牙制定了壟斷政策,禁止殖民地從其他國家進口葡萄酒或者自己在當地生產葡萄酒。
比如說在巴西,更闊氣的市場裡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專供杜羅河產區的葡萄酒,而不能有葡萄牙其他產區的葡萄酒。
這種壟斷政策使得葡萄牙酒商可以設定更高的售價給殖民地,通常售價是給英國或葡萄牙當地的五倍。
巴西對這種壟斷政策的不滿日益加重,因此也促使了巴西獨立宣言運動愈演愈烈,最終在1822年9月7日實現獨立!
葡萄牙失去了巴西葡萄酒市場,而西非這邊的市場也有局限,所以葡萄牙葡萄酒市場又退回到了相對孤立的狀態。
雖然英國市場還是很活躍,但葡萄牙整個酒業基本進入了停滯期,緊接著又是一場摧毀性的致命打擊,也就是葡萄根瘤蚜蟲災的侵襲!
葡萄根瘤蚜蟲災的影響
19 世紀後期,摧毀整個歐洲葡萄園的根瘤蚜蟲災最終還是席卷葡萄牙。
隻剩下科拉裡什《Colares》地區種植在沙質土壤裡的拉米斯科《Ramisco》葡萄藤躲過一劫!
葡萄牙許多產區,尤其是南部的一些產區,始終未得以修復,所以當地農民隻好種植一些其他的農作物謀生。
這些地區發展起了橡木種植和橡木塞制造業,到現在葡萄牙都是世界上橡木塞最大的生產國。
而那些重新栽培葡萄藤的種植者們把重心都放在了更高產的葡萄品種上,或者法國的雜交品種,用這種葡萄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品質大不如以前。
除了波特酒還有穩定的市場之外,其他葡萄酒基本上算是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20 世紀初,葡萄牙官方開始對各種原產地命名進行規范,馬德拉《Madeira》、塞圖巴爾莫斯卡特《Moscatel de Setúbal》、卡爾卡維羅《Carcavelos》、杜奧《Dão》、科拉裡什《Colares》 、青酒《Vinho Verde》等產區相繼成立。
另外,葡萄牙國內也經歷了一段政治和國內動蕩的時期,一直持續到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成為新國家《Estado Novo》或者葡萄牙第二共和國的獨裁者。
在薩拉查統治的40多年期間,1937年隨著國家葡萄酒管理委員會 《Junta Nacional do Vinho,簡稱JNV》的成立,整個葡萄牙葡萄酒行業進行了改革。
JNV 鼓勵那些小型葡萄園主合並為合作社,合作社的興起為葡萄牙葡萄酒業帶來了更多規范化運作,同時也抑制了創造力。
這時候有幾個產區的合作社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有些管理不規范的合作社釀酒標準和衛生標準也下降,給整個葡萄牙葡萄酒行業帶來的壞名聲。
唯一值得稱贊的是葡萄牙大量生產的一種味甜、略帶氣泡的桃紅葡萄酒在國際上一舉成名。
二戰之後,馬刁士《Mateus》和藍瑟《Lancer》等品牌的桃紅葡萄酒在英國和全球市場大獲成功!
自此,除了波特酒之外,這種風格的桃紅葡萄酒也與葡萄牙葡萄酒密切掛鉤了。
馬刁士
現代葡萄酒發展
20 世紀後期,葡萄牙又發生了一場名為康乃馨革命《Carnation Revolution》的軍事政變,再次引發國內動蕩。
最終,軍事統治讓位於葡萄牙向民主主義過渡,這也導致葡萄牙於1986 年加入歐共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簡稱EEC》。
加入歐盟對葡萄牙葡萄酒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為了符合歐盟標準,葡萄牙許多讓合作社受益的不公平的壟斷立法被推翻。
那些小型的種植者和葡萄酒生產商從歐盟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補貼和贈款,用來改善葡萄園和釀酒設施。
民主制度和加入歐盟帶來的穩定也引來了更多的外國投資,葡萄牙釀酒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
另外,葡萄牙本國的法定產區管理制度《Denominaçãode Origem Controlada,簡稱DOC》也改革為歐盟標準,向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歐盟國家看齊。
之後,一些小型精品酒莊的興起為葡萄牙葡萄酒業引發了一次變革。
在此之前,非加強型的葡萄牙葡萄酒被形容為『鄉土的』、『氧化的』。
而隨著釀酒技術的提高,設備的更新,生產商們也能釀造出更純潔、更柔和、更適合國際市場的葡萄牙葡萄酒。
雖然從歷史發展上來看,葡萄牙葡萄酒主要分為兩類:波特酒和其他葡萄酒,但現在這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
很多波特酒生產商也在用杜羅河產區的葡萄釀造優質的幹型葡萄酒,而其他產區的生產商也在嘗試按波特酒的風格釀造加強型葡萄酒《雖然在法規上並不能標註『波特酒』》。
這樣看來,葡萄牙的葡萄酒發展史線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就像前面說的可以分為兩條主線,一個是波特酒,另一個就是其他葡萄酒。
波特酒的地位如此顯赫,所以被稱為葡萄牙的國酒一點也不奇怪。
如今,提到波特酒,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葡萄牙,正如提到葡萄牙葡萄酒,人們最先聯想到波特酒一樣。
以上就是葡萄牙葡萄酒歷史的相關信息,如有錯誤之處,煩請指出,查證後會及時更正,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