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麼多名酒,有『國酒』名號的隻有兩個。
一個是有國酒之名的茅台,在高端價格領域代表中國白酒的質量;另一個就是有國酒之實的二鍋頭,以廣泛的民間認可度和知名度深受廣大酒友喜愛。
除了同為高度蒸餾白酒之外,兩個國酒似乎就沒啥共同點了:茅台是醬香型,二鍋頭是清香型;茅台價格高昂且供貨量少,二鍋頭物美價廉且隨處可買到;茅台是買給別人喝自己不喝,二鍋頭是自己喝別人不喝。
這二者最大的差別是:沒人懷疑茅台不是糧食酒,但一直有人質疑二鍋頭是酒精酒。
二鍋頭為啥一直被質疑呢?
這是因為大部分酒友單單通過價格定質量。
茅台為什麼貴?
這是因為醬香型白酒的工藝周期長、釀造流程更為復雜,且出酒率低產能低,物以稀為貴。
一年一個生產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酒曲和高粱比例一比一,出酒率低,均五斤高粱才出一斤酒;取得的輪次酒三年儲存才可以勾調,勾調至少半年才可出廠。
也就是說,茅台基本都是五年以上的酒,能不貴嗎?
二鍋頭則屬於清香型,采用『混蒸混燒』的釀造工藝,原料和酒醅混合在一起同時蒸料和蒸酒,省時省工、能源消耗小,生產周期一般在30-50天,一般隻需蒸餾2-3次,出酒率也比醬香型高多了。
從時間成本來說,二鍋頭比茅台的成本低了不是一點半點,但並不意味著二鍋頭就不是糧食酒。
試想,同樣一盤馬鈴薯絲,五星酒店和沙縣小吃炒的,價格能一樣嗎?
但價格並不能說明沙縣小吃的是假『馬鈴薯絲』。
中國十二大香型白酒之中,清香型比濃香、醬香都要省事省力省成本,出酒率還高,這也是為什麼在70年代之前清香型白酒一直是中國酒行業的主力軍。
其實單從成品價格來判斷質量很片面;各種酒原料、工藝都不一樣,價格不具有可比性;同一香型之間還可以通過單價對比,但不同香型並不適應這個規則。
90年代之前的酒,基本都是糧食酒,聞一口糧香撲鼻,身心俱醉。
不像現在這些『新工藝白酒』打開一聞一大股酒精氣味。
但今天的新工藝白酒卻占據了一半以上的白酒市場,很多人甚至一直在喝酒精酒卻不自知,偶爾喝到糧食酒還以為是假酒,豈不悲哀。
新工藝白酒之所以盛行,一方面是生產成本低、生產周期短,成品率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糧食酒耗時、耗糧、費力,還出酒率低。
兩相權衡,當然生產酒精酒更為劃算。
不是糧食酒的工藝失傳了,也不是現在沒有糧食酒了,而是生產的商家被利益蒙蔽了頭腦。
很多知名的大酒廠在盲目擴大規模、增大鋪貨量的時候,往往會因為自身產能不足而從周邊小酒廠甚至是外地酒廠購買基酒,再勾兌成自己的產品,這類行為,和欺騙何異?
小酒廠也樂意把自己的基酒出售,既方便又穩定,何必要辛苦去研發產品呢?
其實它們沒有意識到,隻靠出產基酒無異於出賣勞動力的低端體力活,你辛辛苦苦種了一畝玉米,直接賣給收購方,別人一轉手包裝成玉米汁、爆米花,價值翻了幾個倍。
現在二鍋頭也算做大做強了,收購基酒這種事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基酒中是否混雜了新工藝生產的酒精酒我們不能論斷,但其主要的明星產品肯定是糧食酒無疑。
點擊關注癡心釀酒人,獲取更多白酒知識,更有諸多好酒等你品嘗《1879801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