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白酒行業猶如打了興奮劑,一路高歌猛進,價格飛速攀升。
在暴利驅使下,各路資本也瘋狂湧入,都想分一杯羹。
於是在資本和廠商的共同推動下,白酒越炒越高,價格不斷突破天花板,令人眼目眩暈,大有『飛天而去』的感覺。
對企業而言,國外獲獎一直是件很長臉的事,像茅台就很喜歡宣傳自己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了大獎,但獎項一直有爭議,他自己說是金獎,卻被質疑為其實是四等獎,在我們的認知裡,金獎就是一等獎,也就是說在這場羅生門裡,一方說是一等獎,另外一方說是四等獎,那這差的也太大了吧,那茅台到底是獲的幾等獎呢?
爭執過很長一段時間。
直到後來多方求證以後,大家才弄清了當年的真相。
原來在第一屆萬國博覽會中,本來是沒有金牌的。
當時的榮譽主要有五種,分別是屬於第一等的大獎章,第二等的榮譽獎章,第三等的金質獎章,第四等銀質獎章,第五等是銅質獎章,以及最後一等鼓勵獎。
前三等獎章都是以銅為主料,然後搭配不同組分而做成,銀獎是真的銀牌,銅牌是真的銅牌,而鼓勵獎沒有牌隻有一張證書。
但是,組委會為了照顧各國的需求,是有償提供鍍金服務的。
當年中國去參會的負責人,把前四類獎牌都做了鍍金處理,所以在不知道真相的人眼裡,銅牌之上都是金牌。
而根據記載,當年獲得第一等的酒裡,有汾酒而沒有茅台,當年的茅台其實隻拿到了第四等的銀質獎章。
茅台與汾酒到底誰在撒謊?
為什麼茅台被認為是國酒,中國第一的白酒品牌是誰?
茅台嗎?
有人不服了,誰呢?
不是五糧液是茅台的另外一個大冤家 ,山西汾酒 ,茅台汾酒市值相差了十多倍,從品牌影響力到市值那都不是一個量級的,怎麼就成了冤家呢?
金牌之爭茅台有一個不知道是真假的故事1915年啊,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茅台酒看上去很土,老外沒興趣 當時的中國官員故意把壇子打碎,立刻酒香四溢,各國人士呢被茅台的香氣折服。
最後,茅台拿下了萬國博覽會的金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