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茅台酒瓶變化過程:三節瓶、乳玻瓶、醬瓶、紀念瓶!。《圖+文》

隨著祖國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茅台也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歷史變遷。

其中酒瓶的演變是茅台發展的重要環節。

1.1950s 技術難題下的早期茅台酒瓶

建國初期,中國的制造業基礎十分薄弱,在世界制造業中所占的比例僅為2.3%,現代化工業則近乎於無。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茅台酒所用的酒瓶還是仁懷當地生產的土陶瓷瓶。

這一階段的茅台酒瓶分為兩種,一種為葫蘆形,形似酒壇,另一種為兩節或三節的圓柱形,俗稱『三節瓶』。

20世紀50年代初期貴州茅台酒《三節土陶瓶》

由於當時制陶工藝技術不發達,制坯時酒瓶無法一次制作成功,所以瓶體要分上、中、下三個部分制作,再進行銜接,表面粗糙,銜接痕跡十分明顯,更易滲漏。

這就是所謂的『三節瓶』。

土陶瓷瓶的粗糲是百廢待興的印記,它見證了中國制造業的艱辛起步。

土陶瓷瓶的滲漏問題嚴重,所以,茅台酒廠不斷對茅台酒瓶進行改進。

20世紀50年代末期,外銷的茅台酒開始使用白瓷瓶作為酒瓶包裝,但白瓷瓶的成本較高,因此,內銷茅台酒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仍使用土陶瓷瓶。

1957年『金輪牌』貴州茅台酒《白瓷瓶》

2.1960s 經典永恒的乳白玻璃瓶

在20世紀60年代,茅台酒的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1957年至1966年間,是中國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工業現代化的觀念正深入人心,機械生產的水平和效率也都較20世紀50年代突飛猛進。

1966年,乳白色玻璃瓶終於通過技術攻關試制,徹底解決了避光、滲漏、外觀美觀程度三大問題,結束了茅台酒包裝用土陶瓷瓶的歷史,也逐漸把茅台酒的基本造型穩定下來。

20世紀60年代貴州茅台酒《乳玻瓶》

中國的對外貿易形勢在20世紀60年代也有所改變。

享譽海外的中國產品裡,就有茅台的身影。

起初,乳白玻璃瓶茅台僅用於外銷,自1966年7月,內外銷陶瓷瓶一律改用乳白玻璃瓶,瓶蓋用紅色塑料螺旋蓋。

乳白玻璃瓶身的茅台酒,成為茅台酒的經典造型,不僅在中國聲名遠播,在國際市場也脫穎而出,受到海外消費者青睞。

3.1980s 國際化、多樣化的茅台酒瓶

在這一時期,茅台面臨的主要問題也由技術難題向如何適應日益變化的市場環境轉變。

為了與國際接軌,在1985年,茅台酒由重量制改為容量制,即由500克/瓶改為500ml/瓶。

這是茅台酒進入國際化的重要標志。

茅台酒瓶也需要為此進行改造。

茅台比對、使用了多家瓶子生產廠家的茅台酒瓶,不斷地提高茅台酒瓶的質量,茅台酒瓶的合格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20世紀80年代貴州茅台酒《醬瓶》《原特需》

在20世紀80年代,茅台還緊跟時代步伐,自我革新,展現出了新的魅力。

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醬瓶』茅台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發展,走向鼎盛。

『醬瓶』是指原本用於區別普通茅台而使用的掛色釉陶瓷瓶。

在這一時期,『醬瓶』的釉色進一步豐富、繁雜,出現紫釉、黃釉、黃麻釉、黃黑釉等茅台酒瓶。

4.1990s 煥發新光彩的茅台酒瓶

2001年貴州茅台酒《慶賀北京申奧成功》《原箱》

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茅台開始推出紀念酒、定制酒產品,無論是顏色、材質還是瓶型,茅台酒瓶的各個方面都在變化。

貴州茅台酒《香港回歸紀念》、貴州茅台酒《慶賀北京申奧成功》、貴州茅台酒《慶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紀念酒相繼誕生,以變革創新煥發茅台新光彩,以獨特魅力展現新時代的生機和活力。

酒瓶不僅僅是盛酒的容器,更承載著豐富的信息,見證了中國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

來源:北京國酒茅台文化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