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往事:聽季老先生講述茅台之外的好酒-貴州大曲的故事。《圖+文》

『回老家,我哪裡帶得起茅台,就買點紅糧窖酒《貴州大曲》拿給家鄉人喝,他們特別高興。

覺得好啊,香味濃,放一段時間,香味也濃,也很順喉,也不頭疼。

那個時候農村的房子也破,到處香,香得他們也來喝,很珍貴的,帶兩瓶回去,嘗一口也是很好的』, 年已八旬的貴州茅台酒廠名譽董事長季克良先生回憶貴州大曲時如是說。

1963年,地方國營茅台酒廠生產出第一瓶紅糧窖酒。

貴州茅台酒廠名譽董事長季克良先生回憶貴州大曲的影視資料截圖

1976年,紅糧窖酒改名為貴州大曲。

1984年,貴州大曲產銷兩旺。

1999年,貴州大曲為了配合茅台酒產能調整而暫停。

季老先生說:『最初還不叫貴州大曲,叫紅糧窖酒,一個是供應給員工,一個是賣給糖酒公司。

現在想想多可惜啊,放著變成老酒多好』

特殊年代,貴州大曲前身是紅糧窖酒

1963年,茅台酒廠正經歷一段艱難時間,酒師們深入研究總結釀酒工藝的同時,利用有限的原料,在傳統釀制工藝的基礎上,生產出另外一種價格更加實惠,名叫『紅糧窖酒』 的醬香酒,算是給當時買不到茅台酒的茅台員工的一種福利。

富餘的『紅糧窖酒』便作價賣給糖酒公司,為酒廠增加收入。

1964年,大學剛剛畢業的季克良來到茅台酒廠,喝到的酒便是紅糧窖酒。

那個時候,茅台酒不好買、價格也貴,買茅台酒還要通過糖酒公司,大部分們員工買酒就買紅糧窖酒。

紅糧窖酒,優秀的品質,還有相對便宜的價格,很快在酒友圈子中出了名,很多人甚至大老遠『托關系』來買這種茅台員工內部福利酒。

70年代到80年代的貴州大曲《圖片摘自《貴州名酒》》

1976年,裝在廢舊瓶子的紅糧窖酒,不適合對外銷售。

那時市場經濟還不活泛,但是酒廠領導及員工都覺得散裝不好,銷售還是要搞個瓶裝的,正好『貴州』兩個字是茅台酒廠的註冊商標,所以將對外銷售的紅糧窖酒改名為『貴州大曲』。

那個時候,大曲是很流行的說法,遠不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大曲是濃香的專屬概念,醬香也叫大曲,貴州大曲就作為醬香代表在市面上流傳開來。

美好回憶,茅台員工都喝貴州大曲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親朋好友聚會,拎上兩瓶貴州大曲,絕對是頗有面子的事情。

貴州大曲作為當時茅台員工的福利酒及自供酒,被譽為茅台人自己喝的酒。

由於大曲醬香酒復雜的『12987』工藝,不可能像其它香型的白酒一樣大規模生產,貴州大曲的產量一直不高,也就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追捧。

80年代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放開,貴州大曲迎來產銷兩旺的高峰,在貴州及周邊省份一瓶難求。

當時的情況是,一批貴州大曲剛剛生產出來,便被搶購一空。

貴州大曲,七八十年代老百姓消費的『茅台酒』

『我回老家,就買點紅糧窖酒《貴州大曲》,拿給我家鄉的人喝……酒香到處飄,香得其他鄉親也來喝』

貴州大曲是季老爺子的心頭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也是他走親訪友的『標配』。

『我回老家,就買點紅糧窖酒《貴州大曲》,拿給我家鄉的人喝,他們高興死了,覺得好啊,香味濃,也很順喉,好像也不頭疼……那個時候農村房子到處是縫,酒香到處飄,香得其他鄉親也來喝。

這酒很珍貴的,帶兩瓶回去,《他們》嘗一口也是很好的』季老爺子回憶道,嘴角盡是愜意的微笑。

直到90年代,季老爺子家裡都還藏著兩瓶貴州大曲,醇和的美酒經過多年的儲藏,正是到了無比香醇的時候,不想卻被夫人送了人。

季老爺子回憶起這兩瓶酒,嘴角流露出孩童般純真的微笑:『真的好喝,喝得舒服』

轉眼到了90年代,隨著茅台酒產能逐漸擴大,貴州大曲的原料供應等配套已經勉為其難、捉襟見肘,產量逐漸降低,又成為員工福利酒,唯有過節發兩瓶。

那時起,便有精明的酒友、酒商開始有意識的收藏貴州大曲。

1999年,由於產能受限及保障茅台酒的生產,貴州大曲停產,一代貴州名酒成為很多人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