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價格,上到幾千元,下到幾塊錢,同樣是酒,它們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甚至有人說,無論是多貴的酒,成本都在幾十塊錢?
98度的食用酒精,一噸6500元;如果釀38度的酒,大概要加1.57倍左右的水《有良心的加蒸餾水,沒良心的幹脆就是自來水》,出來的酒成本是1.26元一斤;但,這樣的酒味道不好啊。
酒廠專業名詞叫『固態感不強』,怎麼辦?
好辦!加香精,各種各樣,你聽都沒聽說過的:酸、酯、醇、醛、酮、香精、化學試劑……加香精的成本需要多少錢呢?
加最好的香精香料,每噸酒的『改造成本』大概四百塊錢左右,這個成本加到酒上,每斤酒的成本就變成了1.46元左右……如果不加糧食酒,這就是成本了。
這樣的酒,這樣的成本,白酒質量等級,怎麼能賣得貴些呢?
包裝唄!炒作唄!
白酒質量等級,比香精香料可怕一百倍的是『隱瞞消費者』的默契和習慣。
當然,從正常情況來說,差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當然要來算算成本了。
第一個成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酒本身
酒是什麼東西釀出來的?
現在白酒的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1、配制型白酒:
就是食用酒精經過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兌技術進行調兌而成。
而食用酒精現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幹、玉米、糖蜜、秸稈都可以發酵蒸餾酒精。
此稱為液態釀酒,好處就是可控、幹凈、效率高。
市面上一噸食用酒精的大概價格在5000-6000元,當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級。
2、釀造型白酒:
即純糧固態釀酒,其原料標準很高,必須是高梁、玉米、小麥、大米、糯米、大麥、蕎麥等谷物(不包括薯類與果蔬類),要求顆粒均勻飽滿、新鮮、無蟲蛀、無黴變。
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價格大家心中有數,折算下來,第二種生產方式隻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種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
3、第三種方式,即固液結合。
吸收固態法白酒的豐富口感,液態法白酒的純凈,揚長避短。
第二個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勞作成本。
液態釀酒,相對簡單:蒸酒-除雜-復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廠直接購買食用酒精,進一步簡化了造酒步驟。
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
固態釀酒,生產工藝那是真的復雜啊,隻能簡單說一說:原料處理-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涼-下曲培菌-發酵-蒸餾……每個酒廠釀造規程不同,多次回沙、反復蒸餾的酒廠多了去了。
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第三個成本——時間成本。
真正貴的酒成本就在這裡了。
這個時間成本與勞作中的時間成本不同。
好酒是需要陳釀的,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隻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貯,讓其自然老熟,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協調。
陳釀的方法一般是把生產出來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輕微透氣性的容器內,隨自然界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人工的調整。
時間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項非常高的硬成本,茅臺酒每年隻能生產一季;每年產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後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廠,其中加上投料、發酵、烤酒的時間,酒齡至少都在五年以上。
在時間的流逝中,酒還會揮發的。
裝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說,而且還有滲漏、破碎的風險。
綜合起來看,成本高得嚇人。
其次,我們來說一說品牌,白酒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我們買單。
白酒行業的品牌形成與許多行業的品牌形成並不同,比如服裝行業、電器行業,品牌大都在於商,而並不在於廠。
白酒品牌卻恰恰相反。
為什麼?
1、白酒釀造及品牌形成需要獨特的地域環境
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有五個要素尤為重要——水、土、氣、氣、生。
釀造好的白酒,一定需要一塊好的風水寶地,也就是今天白酒講的『產區』。
我們常說:『離開茅臺鎮就產不出茅臺酒』這句話是真的。
因為多年前茅臺收購習酒廠,就曾實驗能否復制茅臺,結果是:始終未見復制的茅臺,習酒卻依然以濃香著名。
2、不可復制的窖池
好酒一定是在好的窖池中釀造而成的,但窖池是需要『養』和『護』的。
一位行業內的資深技術專家說,濃香型白酒的窖池通常需要25年左右才能出好一點的酒,而醬香型白酒的窖池也非常苛刻。
如今好的、能夠使用的窖池已經越來越少了。
所以,濃香酒的年份是根據窖坑來算的,而醬香酒則是根據基酒存放時間來算。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釀造工藝、出身血統、品牌背書也都會增加白酒的品牌價值。
,釀造工藝、出身血統、品牌背書也都會增加白酒的品牌價值。
所以說對於愛酒人士,在市面上面對各色白酒也要懂得分辨白酒,健康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