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 黃淮名酒帶再聚首 白酒下一個風口在哪裡?《圖+文》

白酒的釀造根植於農耕文明,因此,白酒與河流息息相關。

說起黃淮名酒帶,其在中國酒業版圖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與赤水河畔、長江流域一樣,在深受黃淮兩大水系影響的蘇魯豫皖交界處,也是美酒雲集。

近日,在『2018黃淮流域核心產區領袖峰會』上,洋河、古井等品牌一起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黃淮流域白酒產區標志產品』,這意味著黃淮流域白酒核心產業的高品質獲得認可。

與此同時,洋河股份董事長王耀在會上提出了『聚合黃淮名酒之力,奏響產區共建共享大合唱』的倡議。

可見,挖掘黃淮名酒帶的價值,實現抱團發展成為共識。

十年促成新常態下的聯盟

關於黃淮名酒帶的由來得從上個世紀90年代說起。

1992年,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在《試論濃香型白酒的流派》中,首次提出了與川渝相對的蘇魯豫皖派。

資料顯示,2004年,蘇魯豫皖首屆白酒峰會將蘇魯豫皖的淡雅型濃香型白酒與川黔流派的濃鬱性濃香型白酒區分開來。

從2004年到2008年五年間,黃淮產區內部連續召開五屆蘇魯豫皖白酒峰會,對於黃淮流域淡雅型濃香白酒風格的確立和推廣起到了巨大作用。

2008年之後,蘇魯豫皖白酒峰會不再召開。

而後洋雙合並、古井復興,江蘇宿遷和安徽亳州分別提出了打造東部酒都的概念。

時隔十年,蘇魯豫皖白酒企業再度聚首,兩天時間先後召開了『2018黃淮流域白酒核心產區領袖企業峰會』、『黃淮流域名酒品牌創新與發展論壇』,想必對於黃淮區域白酒企業而言,這樣的盛會給予他們如何抱團發展指明了更明晰的方向。

有業內人士表示,2004年至2008年五年的蘇魯豫皖白酒峰會在當時的確推動了四省的白酒聯盟,並形成了板塊共振效應,即便到2012年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時,以江蘇洋河、安徽古井為代表的東部白酒板塊也能在當時快速崛起,這些均離不開產區概念的推動作用。

白酒金三角的合力

或許是看到了蘇魯豫皖產區聯盟的力量,2008年,四川的瀘州、宜賓及貴州的仁懷提出了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概念。

白酒金三角意味著這裡是中國名優白酒的集中地帶,當時,白酒市場正處在高速發展期,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品牌快速成長。

這一提法的影響力持續到在2012年,但隨著行業調整期的到來,白酒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對貴州而言,打造赤水河谷的品牌概念顯然更具商業價值,此時的金三角已經一分為二。

有趣的是,近年來,行業的復蘇讓企業開始再次尋找新合作。

就在去年,茅臺集團與五糧液集團達成了包括『共同打造國際市場』、『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在內的五大共識。

雙方約定深度交流合作,形成戰略合作聯盟。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新的產業發展時期,蘇魯豫皖多家企業再聚首,茅臺與五糧液再度達成共識,共同打造產區整體品牌,實現抱團發展,這是一種很值得關注的現象,對行業來說也是一種利好的表現。

四省白酒反思重塑新活力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蘇魯豫皖白酒也在積極地對自身進行集體反思,一時間『蘇酒振興』、『魯酒振興』、『豫酒振興』、『徽酒振興』紛紛被提出。

有業內觀察者認為,與其他產區相比,黃淮名酒帶要發展,困難在於沒有政府支持,而更嚴峻的考驗是,四省對於白酒產業的投入力度和重視程度均不一致,企業實力難以平衡,同時彼此之間的內部市場競爭也頗明顯。

以徽酒為例,19家上市的白酒企業中,徽酒就有4家,在業內還有『西不入川,東不入皖』的說法。

圈內一提徽酒,立刻就會想到最著名的『盤中盤』營銷模式,曾經助力口子窖打開省外市場。

但多年來,真正實現省外市場拓展的也僅有古井貢酒。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徽酒內部競爭激烈,即便作為釀酒大省,曾經的內耗問題也很嚴重。

其他省份的白酒也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

如今,在這個重要的發展節點上,如何讓產區內的白酒企業發展壯大才是新命題。

有業內專家表示,與其他產區相比,蘇魯豫皖白酒的產區特色極具新生力和活力。

尤其是以洋河為代表的黃淮白酒企業在營銷模式、去香型等過程中都做到了適應市場需求,也由此在近年來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有人判斷,黃淮名酒帶的再次聚合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白酒未來的格局和走向。

文|龍曉敏

編輯|寧森源 伍偉欣《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