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酒儲藏的四大誤解。《圖+文》

01、土中埋酒

古代紹興一帶富家生女,要埋上幾缸酒在後院裡。

當女兒出閣之日破土開酒,宴請親友賓客,名為『女兒紅』。

也許是因為故事太美,很多人爭先恐後將家中好酒埋進土裡,等著將來收獲一壇瓊漿玉液。

小時候在農村,好幾位鄰居都失望而終。

運氣好的還勉強能喝但味道大不如當初,酒中混雜著水味和泥腥味;運氣差的開壇後沒有勇氣聞第二下;最倒黴的至今還在找酒埋在哪裡。

在茅臺鎮這個家家釀酒的地方,隨便問個人都知道,酒埋地底下是絕對毀了。

相比其它香型,醬香型白酒是講究年份,濃香型白酒講究講的窖齡(『酒齡』和『窖齡』是兩個概念,混淆不得)。

參觀過茅臺酒廠的人都會發現,基酒都保存在一樓甚至二樓的大陶缸裡,通風透氣而且略有采光,與埋在地下完全兩個概念。

而且茅臺酒瓶標簽上存儲條件上明確寫著『通風、幹燥、陰涼保存』,跟地下潮濕陰暗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女兒紅』的故事講的是黃酒。

真假不知道,但白酒這樣埋是肯定不行的。

老酒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長時間的存放使酒中有害物質,譬如甲醇、甲醛等通過揮發和化學變化消耗殆盡。

在儲存期間有一個繼續發酵和化學變化過程,酒的度數會略微降低,口感會變淡,但是醬香味卻更足。

若是要持續這個過程需要滿足幾個條件:

一是容器需要結構致密的陶罐或瓷罐之類的材質。

這些材質致密不漏但是有略帶微孔,小分子能滲透。

紫砂之類的孔就略大,容易漏酒;若用玻璃,小分子的有害物質又出不來了。

二是需要適當的溫度,以維持酒中微生物的活性。

冬天最好的冰點以上,夏天千萬不能暴曬。

溫度在3-23度為宜。

三是避光。

直射的陽光有殺菌的作用。

紫外線會殺死酒中的活性成分,令其不能繼續發酵。

四是幹燥。

濕漉漉的環境不但會遮擋陶壇上的微孔,甚至會讓水反滲入壇。

時間久了酒就會廢掉。

02、膠佈纏酒瓶

不少酒友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後發現酒少了不少,心痛之餘四處尋覓封酒之妙招。

於是有人想出了用膠佈將瓶口纏起來的辦法,然而通過實驗會發現,這種方法並不奏效。

瓶口揮發出來的物質在膠佈上形成白霧,用不了多久時間膠佈就脫落了,而膠佈上的膠質殘留在瓶口生黴變黑,將瓶口弄得很臟。

現代白酒的包裝形式多種多樣,瓶口結構也不盡相同,但整體來說酒瓶的密封性能已經非常好了,容易漏酒的鐵皮瓶蓋也逐漸被淘汰,不必對瓶蓋太擔心。

若實在不放心,老酒師有兩招可對瓶蓋進行加固:

1、蠟封。

蠟封是古老的封壇方法之一,隻適用於酒壇或者陶瓷頭或玻璃頭的瓶塞,密封性非常好。

個缺點是比較費事,而且不能重復使用。

2、萬能神器生膠帶。

安裝水管水龍頭用的白色生膠帶化學性質穩定,不帶膠質,質地柔軟且密封性能好,價格便宜。

03、溶洞、地洞藏酒

洞藏酒被許多酒友追捧,但陰冷、潮濕的地下環境並不利於酒的老熟。

這就有酒友問,郎酒的天寶洞藏酒不就是洞藏酒嗎?

這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此洞非彼洞。

天寶洞是在峭壁之上,洞內恒溫18-22℃,通風幹燥,這就相當於在幾十層高樓上掏了個房間。

更為重要的,天寶洞內有著穩定的發酵菌群,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不是其他一個不同的溶洞地窖能相比擬的。

沒有這樣嚴苛的條件,洞藏隻會讓白酒變得更糟。

04、酒糟埋酒

有人將白酒用酒糟埋起來儲存,會品酒的人都知道,新酒糟味重,老酒幾乎沒有糟味。

用糟把酒埋起來,時間久了糟會受雜菌感染發黴,影響酒質。

蒙巴漢尊享款42°

堅持傳統手工精釀

口感特點:當你隻是單純的品酒,而不吃任何食物時,你會發現,會感到有淡淡的,甜的味道。

喝到嘴裡的酒不會很粘口,而且喝下去也感到很柔滑,非常容易下咽,整個口腔充滿酒的餘香。

當然,喝酒也宜大醉,大醉傷身,喝酒唯小醉,人生歡樂多!還想知道關於更多白酒的知識嗎?

關注我,繼續為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