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白酒均價2000元以上,你會支持嗎?《圖+文》

節日餐桌的供應Serving of the festive table

近來,社會各界最近對糧食這個事情關注頗多,人民日報先後發表了多篇微博。

8月14日,『光盤挑戰大賽』的話題列在了微博政務排行榜第一。

突然這麼關注糧食的問題,難道因為今年多災多難,中國沒糧了?

隨後8月14中午,中國經濟網發佈了一則《中國今年會發生糧食危機嗎?

國家統計局回應》的消息,指出國家統計局給的回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回應稱,總的來看,中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我們的生產能力和穩定性是有充足條件和基礎的。

一句話總結,我們不缺糧,但還是要提倡節約。

雖然中國缺糧這件事被辟謠了,但作為酒業人,我們需要居安思危。

歷史上曾多次因為糧食問題,出現『禁酒令』。

同時,2012年左右打擊『三公消費』,『八項規定』等政策,對酒業的負面影響,至今還在。

酒業人如何理解糧食問題,以及這背後隱藏的酒業未來發展問題?

一、小酒廠去產能,大酒廠結構化改革

如果發生糧食問題,最顯要的結果就是小酒廠需要去產能,大酒廠要結構化改革。

一般來講,小酒廠沒有自己的專屬專用糧食基地,他們大多是以收購市場中的糧食來生產白酒。

若發生糧食問題,直接導致這些小酒廠沒有可用的糧食來源。

同時,小酒廠因為設備和工藝原因,糧食產酒率不高,這就導致了變相的糧食浪費,減少小酒廠、減小小酒廠生產計劃的『雙減』去產能策略,會是應對糧食問題的方法之一。

同樣的問題放在大酒廠面前,解決方式就迥然不同了。

首先來講,像五糧液、茅臺此類的酒廠,都有自己的專用糧基地。

釀酒專用糧,是指為了達到釀酒企業定制化的原料需求,通過發掘本土作物品種或引進馴化或培育新品種,在適宜、特定或專屬的生產基地,按規范的生產技術規程生產所得到的專供釀酒的糧食。

此類糧食屬於經濟作物。

2019年,國內首家省級釀酒專用糧研究平臺在五糧液集團成立,超百萬畝釀酒專用糧基地正式掛牌實行。

其次,農村老話有說:『三斤糧食一斤酒』,而對於不同香型的酒,出酒率也不同。

一般而言,醬香型白酒出酒率為5:1,即5kg糧食產約1 kg(53%vol)白酒;濃香型白酒約3.5斤純糧食另加酒曲出一斤52度白酒;清香型基本在2.5到3斤高粱出一斤50度白酒。

這是標準的糧食利用率。

但在一些濃香型白酒的老窖中,我們會發現,有時候2斤糧食就能出一斤高質量的白酒。

除了窖池本身原因,釀酒工藝的精進,是節約糧食、提高出酒率的必要因素。

另外,據白酒行業的簡單透漏,因白酒品種不同,其成本構成也不同。

比較普遍的算法是:原料成本占5.2%,生產加工成本占6.3%,渠道成本占39.4%、利潤占49.1%。

而對於茅臺、五糧液這類的大酒廠來說,在財報中可以看到,通過工業化管理,他們的利潤率更高。

這進一步緩解了對糧食等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沖擊效應。

二、提價、加稅可能是酒業未來的新常態

盡管《人民日報》也來下場對茅臺評頭論足,但從趨勢以及市場需求來看,白酒提價必定是未來的常態。

NO.1

第一點,以高價抑制消費。

站在需求-供給的經濟學角度來看,抑制白酒的生產來控制消費實為下策。

把白酒納入奢侈品行列,劃定最低銷售價,采取與香煙限定最高價相反的策略。

目前,白酒稅率為20%加0.5元/500克。

未來可以對白酒增收高達50%以上稅率,平抑提價帶來的稅收減少,真正做到讓白酒行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NO.2

第二點,以高價倒逼酒業改革。

毫不諱言地講,白酒生產仍然是一個從高端到低端,市場秩序、生產工藝等仍舊粗放的行業。

行業的附加值、科技含量、行業壁壘都非常低。

很大程度上,是因白酒釀造門檻過低有關。

限定最低銷售價一方面可以淘汰小酒廠,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大酒廠進行結構改革,對自身品牌產品進行優化,去偽存真、去雜存優、優中選優。

NO.3

第三點,以高價抑制過度的白酒消費場景。

如今,隨著酒廠低度酒的推廣,飲酒年輕化趨勢明顯,極大地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同時,白酒文化這些年來越來越與官場文化、政企文化等掛鉤,壞風氣越演越烈。

打擊不合理的白酒消費場景,有利於凈化市場。

同時,可以用高價來彌補因凈化市場帶來的經濟損失。

NO.4

第四點,打擊白酒惡意價格炒作。

一直以來,白酒價格因為連番增長,為一些不法商販帶來了很多價格尋租空間。

壓貨不售、惡意收藏、虛抬價格等現象層出不窮。

若限定最低銷售價,對價格彈性空間進行管控,可有效打擊白酒惡意價格炒作現象,讓白酒行業回歸到質量、品質的本質上發展,讓消費者得到真正的產品。

無論糧食危機存不存在,若面向未來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酒業都到了需要改革的地步。

這一點,酒業人應該比認識糧食問題本身,更應該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