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資深酒友來說,一瓶白酒隻需要品一口,就能準確說出它的香型。
其實,白酒香型有很多種分類,早在1979年第三屆品酒大會,第一次有了香型分類:分醬香、濃香、清香、谷《米》香、其他香型等類型五種香型,而在1993年國家又頒佈了『兼香型』。
不過,國內公認的基礎香型還是以前四種為主,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四大基礎香型。
三大主流香型代表分別如下:
濃香型白酒: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洋河、古井貢酒、杜康酒等;
醬香型白酒:茅臺、郎酒、習酒、金沙回沙酒等;
清香型白酒:汾酒、寶豐酒、黃鶴樓酒、二鍋頭等。
這些品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那第四種米香型呢?
它的代表品牌又是誰呢?
確實,作為中國白酒四大基礎香型之一,相比醬香、濃香、清香這三大主流香型,米香型很少有人提及,市場上也並不多見,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米香型白酒的世界,探索一下它的神秘所在!
什麼是米香型白酒?
米香型白酒,又被稱為小曲酒。
顧名思義,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經過發酵、蒸餾等一系列工藝最後精釀而成。
被稱為小曲酒是因為米香型白酒的藥曲是小曲,這種小曲民間俗稱酒餅或者白藥。
在米香型白酒中,隻是在北方地區米香型酒不受歡迎,即使最出名的桂林三花酒也討不到半點好處。
有專家表示,『米香型』更為確切的表達應該是『蜜香型』,因為這種白酒的口感『蜜香清雅,入口柔綿』,喝完讓人回味無窮。
既然這種白酒在口感上並不遜色,那為什麼在四大香型中成不了主流呢?
甚至在超市的貨架上都很難見到,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
1、技術陳舊,缺乏創新
在當今的中國白酒市場上,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醬、濃、清這三種香型的白酒,之所以它們能占領絕大部分的市場,是因為它們不管在釀造工藝還是技術研發上,都已經經過了殘酷的市場考驗。
而這也是米香型白酒所缺乏的,因為技術陳舊,缺乏創新,使得它很難適應現代市場技術研發與釀藝升級,其酒體與消費者之間接受度存在較大差異。
你知道嗎?
米香型白酒的主力消費市場局限在兩廣、兩湖地區。
除了前面我們提到的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廣東長樂燒也是米香型白酒的代表,隻是都不太出名,由此可以看出,它的消費群體比較局限,並沒有走向全國。
2、商業模式陳舊,市場疲軟
不管是什麼行業什麼產品,只要決定走上『小眾路線』,那就意味著你失去的是大部分的市場和消費群體。
米香型白酒就是如此,它從基礎的大眾烈性酒品類退化成為小眾的個性化香型品類,就意味著它的商業模式必須創新,符合小眾商品的調性。
當然了,米香型白酒沒有坐以待斃,也進行了渠道與商業模式探索。
比如湘山酒業使用了『老酒模式』,而九江雙蒸酒選擇了『小酒莊』和『大單品』的獨特模式等等,它們雖然有創新,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收效甚微。
3、企業規模小,龍頭企業牽引力有限
一個白酒香型成長,龍頭企業牽引十分關鍵,就像醬、濃、清三種香型,每一種香型的龍頭企業的品牌影響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茅臺酒掀起了整個中國白酒醬香潮,五糧液等濃香巨頭推動中國白酒大濃香時代,汾酒始終高舉清香大旗,每一個都對本香型的白酒市場起著巨大的推動。
即便是小眾香型,龍頭企業也應當發揮其帶頭作用。
但米香型白酒企業事實卻不樂觀,除了企業規模較小之外,米香型白酒仿佛更熱衷於自立門戶,各自發展,嚴重影響了這個品類成長。
任何一個行業想要發展,離不開對市場模式和消費群體的探索,也離不開技術和產品的創新。
縱然米香型白酒如果想要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作為一名酒友,希望在未來,這四大香型的白酒能並駕齊驅,為酒友們帶來更好的產品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