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香型白酒的由來及發展……。《圖+文》

香型,是生態、原料、工藝對中國白酒風味造成影響的綜合表達和精煉詮釋。

在眾多香型白酒之中,濃香型白酒是中國傳統白酒釀造技藝傳承的典型代表之一,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據統計,目前濃香型白酒的市場占有率仍超60%,是當之無愧的白酒香型『一哥』。

濃香型白酒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

本文將帶您一探究竟。

濃香歷史上千載,1979年香型終確立

濃香型白酒的發展歷史悠久,大家熟知的瀘州老窖在秦漢時開始孕育,興於唐宋,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得以創制、雛型、定型及成熟。

五糧液、洋河和劍南春大致都可追溯於唐朝,都有上千年的歷史。

其中,劍南春從唐代起就貴為『宮廷禦酒』;詩人杜甫在品嘗了曾經的五糧液之後,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洋河在1912年的時候,在南洋勸業會上一舉奪冠,孫中山先生聽聞之後還為其親筆題寫了『雙溝醴泉』四字,足以可見從很早以前,濃香型白酒就已經備受社會各界的喜愛,有了較為深厚的群眾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各行各業亟待發展,為了探索白酒釀造業出路,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應運而生。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屆全國性正式品酒會,大會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組委會,一定要認真組織,嚴格篩選,公平評比。

第一屆評酒會一共搜集到103種酒樣,最後評選出了八大名酒,包括白酒4種、黃酒1種、葡萄酒果酒共3種,其中白酒中的瀘州大曲酒就是瀘州老窖旗下的產品,濃香型白酒首戰告捷。

在接下來的四屆評酒會中,濃香型白酒又有了更多的品牌榮獲名酒稱號,而最具有意義的當數第三屆評酒會。

第三屆評酒會在1979年舉行,本次評酒會白酒評比按香型、生產工藝和糖化劑分別編為大曲醬香、大曲濃香和大曲清香;麩曲醬香、麩曲濃香和麩曲清香;小曲米香;其他香型及液態、低度等組,分別進行評比。

也就是在這一次之後,白酒終於有了香型之分,確定了濃香型酒的風格為:窖香濃鬱、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凈香長。

國家標準幾度更新,濃香占據市場主導

1989年,除了確立香型外,濃香型白酒標準由部頒標準正式上升為國家標準,其高度與低度產品國家標準《濃香型白酒》GB10781.1-1989、《低度濃香型白酒》GB11859.1-1989分別於1989年3月31日及同年11月7日正式批準發佈。

89版濃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實施後,不僅提高了當時濃香型白酒產品的出廠質量,也為產品質量監督提供了技術依據,在規范市場、拉動需求、促進行業發展方面起了積極地作用。

以1997年為例,在全國白酒行業效益下滑約20%的大背景下,以濃香型白酒產品為主的四川白酒卻逆勢增長40%,占四川全省工業利潤的近50%。

在濃香型白酒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部分企業片面追求理化指標,在產品風格上重香不重味,產品術語定義不清,極少數不法企業以次充好等問題逐漸凸顯。

在這種情況下,89版濃香型白酒標準被進一步修訂,通過合並高低度產品標準,於2006年7月18日正式發佈《濃香型白酒》GB/T 10781.1-2006。

2006版濃香型白酒標準通過標準整合、明確定義、增加分類等,使標準適用范圍增加。

以便於能夠更好地用於指導白酒生產企業組織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006版濃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也成為白酒黃金十年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助力了2008年到2018年濃香型白酒的熱潮。

隨著中國白酒行業技術和工藝不斷創新與進步,濃香型白酒產品品類不斷細分,加上中國白酒消費升級、產業升級,逐漸融入國際市場,濃香型白酒份額不斷加大。

2022年4月1日,將正式執行《GB/T 10781.1-2021 白酒質量要求 第1部分:濃香型白酒》。

與2006版相比,主要修改了名稱、引言、濃香型白酒的定義、酸酯總量的術語和定義、酒精度范圍、理化指標要求等。

這其中,最大的也是很重要的修改是將2006版標準中『己酸乙酯為主體的復合香氣』改為新版『窖香為主的、舒適的復合香氣』,弱化了己酸乙酯的概念,強調窖香、舒適的復合香氣,特別是增加了『舒適』一詞,這強化了消費者對高品質白酒的認知,更加符合市場對於高舒適度,高順暢度白酒產品的發展趨勢和需求。

濃香型白酒從確立到發展壯大,僅過去了四十多年,受利於國家的政策引導和消費趨勢的向好,也是濃香型白酒不斷改革換代,不斷優化的成果。

等到明年新標準落地實施,濃香型白酒又會有怎樣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