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型白酒起源
醬香型白酒起源於西漢時期,時稱『枸醬酒』。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劉徹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廣州),在宴席中嘗到鳛部(今仁懷)釀的枸醬酒,為取悅漢武帝,唐蒙繞道鳛部,取枸醬酒獻給漢武帝。
漢武帝飲後,大贊『甘美之』,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
到唐、宋朝,仁懷一帶已成酒鄉,釀酒之風遍及民間。
茅臺釀制的優質大曲酒『風曲法酒』盛行於市。
宋人張能臣的《酒名記》,以此酒質量佳美而載入酒史。
到清朝,茅臺鎮酒業興旺,有『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及『仁懷城西茅臺村釀酒全省稱第一』的記載。
茅臺燒、茅臺春、茅臺燒春、茅春等酒聲名鵲起,獲得『酒冠黔人國』,『風來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裡香』的贊譽。
神奇酒鎮
醬香型白酒,以茅臺鎮產的最為甘洌。
茅臺鎮為黔北名鎮,酒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
茅臺鎮擁有獨特的小氣候及地質結構:年平均氣溫16.3℃,年日照時數1400小時,無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地處河谷地帶,蘊涵豐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這一切造就了一個神奇的美酒之域。
獨特原料
糯性高粱是茅臺鎮獨有的釀酒原料,俗稱『紅纓子』,與其它高粱不同,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質優,富含2%-2.5%的單寧,支鏈淀粉含量達88%以上,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適於醬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使每一輪的營養消耗有一個合理范圍。
美酒之河
茅臺鎮取赤水河河水作為釀造用水,赤水河因水色赤黃而得名,是歷代釀酒師相傳的美酒之河,也是中國最早的釀酒之地,清代詩人有『集靈泉於一身,匯秀水而東下』的詩句。
赤水河流域紫紅色的土壤中砂質和礫土含量高,水質純凈,清甜甘爽,富含多種微量元素,釀成的酒醇厚可口。
在1972年,周恩來總理明確指出:在茅臺酒廠上遊100公裡內,不能因工礦建設而影響釀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廠。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指出,赤水河是長江上遊自然環境保持最好的流域,極具保護價值。
百年古法
歷經數百年的發展與傳承,茅臺鎮釀酒形成了季節性生產、高溫釀造、長年貯藏的獨特生產工藝。
以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取酒工藝為基石,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生產周期為一年,釀出的酒吸取四季之靈氣。
長年貯藏
釀酒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貯藏。
新酒釀成後,按輪次、酒精濃度、生產日期進行分類,把優質原漿裝入酒壇長年貯藏,在適宜的溫度下,酒體隨存儲時間的增加而愈加醇厚柔和,醬香盈溢,實現品質與風味的同步升華。
茅臺鎮釀酒,生產周期歷時一年,此後分缸窖藏一年,然後盤勾,再窖藏三年,前後歷時至少五年方能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