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鬱香型白酒的發展歷程!白酒行業的創新香型,經歷2個階段。《圖+文》

馥鬱香型白酒為中國白酒行業的一種創新香型。

凝聚了幾代人、幾十年的研究及心血,下面就以酒鬼酒公司的介紹,一窺馥鬱香型白酒的前世今生。

馥鬱香型白酒的發展歷程:

1956年4月成立的吉首酒廠就是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企業一直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發展缺乏後勁,創造自己的名牌產品成為當務之急。

1976年初,酒廠成立了名酒研制攻關小組,先後派人到全國的名優酒廠學習取經,並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最後決定在原料成分上借鑒五糧液,在發酵工藝上借鑒董酒,同時盡量保留湘西傳統釀造配方來生產自己的酒。

該酒以湘西香糯米和雲霧糯高粱為原料,取龍、鳳、獸三眼穿石而出的泉水,采取大小曲結合發酵,於1978年成功釀出了自己的好酒,並取名為『湘泉』, 20世紀80年代末期成功開發了更高檔的『酒鬼酒』, “酒鬼』是『湘泉』的高起點延伸。

其青出於藍勝於藍。

企業憑借『酒鬼』 『湘泉』而走上了騰飛之路。

在經歷了『七五』起飛(1986-1990)、『八五』輝煌(1991-1995)和『九五』騰飛(1996-2000)後,酒鬼酒公司完成了從傳統小作坊式工廠到現代大型上市企業的蛻變, 『酒鬼』也成為香飄海外的著名品牌和中國馳名商標。

『十五』期間,受諸多因素影響,酒鬼酒發展一度陷入低迷。

進入『十一五』,隨著2007年中糧公司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企業重組改制工作的成功告馨,標志著公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恢復性發展階段。

縱觀企業成長歷程,酒鬼酒在追求高品質的道路上凝聚了幾代管理團隊和科研團隊的心血。

馥鬱香型白酒的研制、定型、論證和提升的過程就是幾代酒鬼酒人的一部奮鬥史。

1、香型的困擾

湘泉酒1978年試制成功並批量生產。

集大小曲酒工藝為一體,容各香型為一味,出廠酒度為54% vol,後生產38% vol低度湘泉酒。

1988年,全國著名釀酒專家秦含章對湘泉酒的評價是:『湘泉酒具有用料獨特、用曲獨特、工藝獨特、包裝獨特之獨到之處,為酒類形象之新姿』時任廠長的王錫炳運用名酒、文化與名人三位一體的辦法,走文化路線,極大地擴展了『湘泉』品牌影響力。

1989年,酒鬼酒正式面世。

產品兼具『滬型之芳香、茅型之細膩、清香之純凈、米香之優雅』,乃酒中無上妙品。

著名畫家黃永玉為該產品設計了麻袋狀紫砂陶瓶,創造出定位準確、契合白酒消費者心理的高檔精品品牌,巧妙地繞過了以低檔酒帶動高檔酒銷售所難以逾越的『坎』。

酒鬼酒的成功成為酒界經營實戰的范例。

20世紀70年代後期,白酒就有了香型的概念,並逐步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酒鬼酒和湘泉酒盡管有著獨特的生產工藝和產品風格,也有良好的口碑聲譽。

但由於起步較晚,企業的生產規模、科研水平、銷售額、市場覆蓋面等未能達到國家確定獨立香型的基本標準和條件。

因此,酒鬼酒、湘泉酒隻能長期標註『兼香型』和『其他香型”,錯失了進入國家名優酒行列的歷史機遇。

酒鬼酒、湘泉酒隻能以異軍突起的地方名酒身份出現,嚴重影響了品牌形象和行業地位,制約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

2、香型的首次提出

20世紀90年代初,憑借雅俗共賞的包裝、獨具風格的質量和笑傲群雄的市場定價,酒鬼酒在業內已小有名氣,當時任領導王錫炳深深感到:唯有把產品質量做好、做精,才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根本。

在當時學術輿論中,國內許多著名的釀造專家共同認為,湘泉和酒鬼酒博采國內諸多名酒之長,兼納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兼香等五大香型之優,從而獨樹一幟,不能歸入任何一種香型,應為『第六香型』或『香泉香型”。

1992年3月,湘泉集團組建酒業研究所,並把研究湘泉酒、酒鬼酒的香型申報列為省級科研項目。

開始從湘泉酒、酒鬼酒的生產環境中微生物分佈變化、發酵微生物的消長變化、生產工藝特點、微量成分含量和量比關系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

同時,多次邀請周恒剛、沈恰方等白酒專家來廠考察指導工作。

1994年4月,在吉首召開了『湘泉酒香型研討會』,到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湘泉酒和酒鬼酒獨特的生產技術和風格特點,並提出了『保持特色、穩定工藝、擴大家族、形成流派』的要求。

會議首次就酒鬼酒、湘泉酒香型的具體名稱進行了討論,初步設想為『復合型』或『結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