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酒喝了都不上頭嗎? 聽專家怎麼說!。《圖+文》

中國白酒作為中國國粹、中華民族的原創,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悠久燦爛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白酒產業的自豪和驕傲,值得白酒行業同仁們倍加珍惜並共同維護。

中國白酒的行業門檻相對較低,白酒企業分佈甚廣、數量眾多、參差不齊,某些從業者乘機蓄意對中國白酒斷章取義、混淆是非、誤導消費者就在所難免,因此,今天我們就針對『好酒不上頭,上頭的不是好酒』、『糧食酒就是好酒』、『喝了上頭的酒最差』、『加水有乳白渾濁就是好酒』等等大家常論話題,逐一剖析分享!

為何喝酒會上頭?

白酒定義: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制成的蒸餾酒。

白酒屬於蒸餾酒,是利用釀酒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將原料轉化為酒精和發酵風味物質,再經過蒸餾、陳釀、勾調而成。

喝酒『上頭』一般指的是喝完酒之後頭暈、頭疼、面紅耳赤、心跳加快。

導致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1、酒精上頭:人飲酒後,由於人體差異,進入人體的酒精約10%不發生任何變化經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直接排出體外,其餘經肝臟代謝,最終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酒量小的人,體內缺乏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不能使酒精快速轉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這樣乙醇就會隨血液循環,造成心律失常、血壓升高、腦部充血,出現頭暈頭痛的現象。

2、雜醇油上頭:少量的雜醇油是構成白酒酒體的重要成分,雜醇含量高的白酒人們喝起來覺得酒勁大,有的消費者喜歡喝。

研究發現雜醇油對人體的危害較大,當酒中雜醇油含量較高時,會造成神經系統充血,出現頭痛頭暈,還會有宿醉的感覺。

3、醛類上頭:白酒中的醛類主要包括乙醛、乙縮醛、糠醛等,沸點較低而容易從酒中釋放出來,所以傳統上認為醛類的存在有利於白酒的放香。

然而醛類對人體的毒害比醇類還大。

人體吸收醛類後,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有害心肌,使血壓升高,還會刺激粘膜系統。

如酒中醛類含量過高,飲用後會造成口幹舌燥,喉嚨痛和胃痛。

優質白酒貯存期長,醛類大部分已經揮發掉,由醛類引起的危害大為降低。

只要不是假酒,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人們酒後頭痛與否,取決於酒中『雜醇油』含量的多寡;該物質會引起腦部血管收縮,從而造成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引發頭痛《俗稱的『上頭』)。

什麼樣的酒雜醇油會含量高?

通常所說的高級醇如異丁醇和異戊醇,在水溶液中呈油狀物,所以又叫雜醇油。

它是各種醇類物質的統稱,是釀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副產品。

通常所說的高級醇如異丁醇和異戊醇,在水溶液中呈油狀物,所以又叫雜醇油。

任何白酒中都有雜醇油,隻是含量高低不同。

當含量低的時候,它是白酒風味的組成部分,帶來一股特別的芳香,對人體傷害性不大。

仲丁醇,帶來清香感;正丁醇,帶來茉莉香;正戊醇,帶來奶油味;苯乙醇,帶來玫瑰香味。

但當它含量較高,便會造成人體中毒麻醉的傷害,使神經系統充血,令人頭腦昏漲。

所以人們常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前一天喝的酒已經醒了,但腦袋非常漲疼!原因在於雜醇油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比酒精長,難以排出體外。

盡管酒醒了但雜醇油的麻醉效果還沒有消散……

事實上大部分的雜醇油並不能被肉眼識別。

隻有低度酒或冬季溫度低時,它才會被發現。

雜醇油溶於酒精,但不溶於水。

當酒精度數低或溫度低,它便稀出浮於酒面被我們發現。

當您看見油花浮於水面,說明雜醇油含量已經非常高了。

這樣的酒建議您少喝…

什麼樣的酒雜醇油會含量高?

采訪了數十位行業老專家歸納為有兩種:

1、包谷酒《玉米酒》

各種散酒店裡最常見的廉價酒,常常會導致喝酒上頭。

原因在於它所使用的原料-玉米。

雜醇油是釀酒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副產品,與原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關。

曾有科學家實驗發現,高粱酒雜醇油含量最低、谷物酒雜醇油含量中等、玉米酒雜醇油含量超標情況嚴重。

由此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市場上低端散酒以玉米酒居多,這種玉米酒《包谷酒》出酒率高釀酒快,成本較低。

但一般小作坊不會專門過濾降低雜醇油含量,所以這種酒喝了特別上頭。

但是唐三鏡酒坊出品的酒都是會過濾降低雜醇油的含量,優質酒以『高粱』為原料居多,正規廠家會專門進行降低雜醇油的處理,以免導致消費者喝酒『上頭』,影響品牌口碑。

2、劣質低度酒《酒尾》

還有一種酒,雖然是高粱酒但『雜醇油』居多——利用酒廠廢料制成的酒。

釀酒師傅常有一句名言『掐頭去尾』,指的是最先流出的酒、最末流出的酒都是品質很差的酒,要舍去!平時提到的酒廠廢料指的正是最末流出的酒。

這種酒度數低且雜醇油含量比較高,一般都是被酒廠舍棄。

但有些商人利益驅動,將這些質量低劣的酒流入市場。

請神容易送神難,雜醇油在人體內分解代謝極慢,因此飲用雜醇油含量較高的酒後,可能第二天都還會頭痛。

某種酒中雜醇油含量多還是少,取決於不同的釀造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