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歡!原來你們是這樣的文人墨客。《圖+文》

葡萄酒自西漢時期由西域傳入中原後,始終為歷代文人所喜愛,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圈』時尚寵兒。

魏晉時期,不少文人名士都表現出了對『酒』的癡迷,他們對喝酒有非常高的要求,優雅舒適都是基本的!

張正見的《飲酒》寫到『當歌對玉酒,匡坐酌金罍。

竹葉三清泛,葡萄百味開。

風移蘭氣人,月逐桂香來。

獨有劉將阮,忘情寄羽杯』

什麼意思呢?

就是喝酒得坐於庭中竹下,聽風吹竹聞花香,盛酒須得用飾金的酒器,還得是明月當空,邊樂邊酌……

在飲酒的方式上,魏晉人對於高雅境界的追求也是無人能比,必須琴瑟和鳴,詩酒共飲。

嵇康說,『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足矣』。

到了唐朝,葡萄美酒便成為了詩人們文思泉湧的催化劑和人生不可或缺的『知己』。

在當時,對葡萄酒的真切感受,誰都比不上『詩仙』李白!王安石曾點評,李白的詩,『十句九句婦人、酒耳』,也就是說離不開酒!

李白對葡萄酒的贊美和渴求毫不掩飾,他在《對酒》中寫道:『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當然,唐朝的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李商隱,也是葡萄酒小達人,三天兩頭就要喝一杯,但誰的量都比不過李白。

可以說李白一天中喝多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少。

但醉酒後還能寫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這樣句子的,恐怕隻有李白。

他的頭號粉絲杜甫就表示過Respect!

到了文化氣息非常濃厚的宋朝,文人雅士雖愛葡萄酒,但卻非常難得到。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曾在《謝張太原送蒲桃》一詩中寫道:

冷官門戶日蕭條,親舊音書半寂寥。

惟有太原張縣令,年年專遣送蒲桃。

當時的蘇東坡在汴梁,他要喝葡萄酒需要朋友從太原送來。

可見其稀有和珍貴。

陸遊也曾在作品中描繪葡萄酒的難得:『如傾瀲瀲蒲萄酒,似擁重重貂鼠裘』葡萄酒在當時雖讓文人愛而不得,但卻激發著他們的創作靈感與熱情。

可以說,葡萄酒因古代文人佳作而流傳,詩詞也因葡萄酒而更加豐富燦爛。

傳承千年的尼雅葡萄酒,讓今天的世人可以再次品味歷史、把酒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