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茅臺酒的一騎絕塵,醬香型白酒的熱度持續升溫。
作為茅臺醬香系列酒之一的華茅酒,備受市場關注。
那麼,你知道華茅酒的起源及發展歷程嗎?
今天來給酒友們科普一下華茅酒的前世今生。
風味始於秦漢
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劉徹遣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廣東》,品嘗到了鰼國《今仁懷》出產的『枸醬酒』,令他回味無窮。
於是,唐蒙繞道鳛部一帶,取枸醬酒獻給武帝。
漢武帝飲後,大贊『甘美之』,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
這個典故在茅臺鎮幾乎家喻戶曉,是醬香酒最早的起源之說,也是華茅酒最早的由來。
但當時的生產工藝、釀酒技術較為落後,『枸醬酒』不論是從口感、成分,還是色澤上來說,與現代意義上的醬香酒相差甚遠,隻能說是醬酒風味的早期形成。
技術熟於宋元
唐宋時期,開始真正完整地用糧食經制曲釀造白酒,而赤水河茅臺一帶所產的大曲酒,已經成為朝廷貢品。
到了宋元時期,『榷酒制度』出現,也就是官府掌控釀酒,這使得釀酒在技術、工藝、質量等多方面都有一定進步,元代時期就已有蒸餾白酒的記載。
而且,茅臺鎮楊柳灣一帶《今茅臺酒廠一車間片區,也是華茅『成義燒坊』舊址》,已經有釀酒作坊陸續興建。
2011年,茅臺鎮出土了六個方形石窖,被考古專家鑒定為南宋晚期的文物。
工藝精於明清
明清時期,醬香白酒釀造的『回沙工藝』已經形成,仁懷當地生產的醬酒已經很接近今天的醬香白酒。
而且,明清中國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和商業往來頻繁,赤水河作為仁懷地區重要的水道,鹽業繁榮,同時,仁懷盛產的醬香酒也被更多人所知。
華聯輝是當時貴州首屈一指的鹽商,其祖父在康熙末年到貴州經商後定居遵義。
偶然間,聽聞祖母惦念年輕時喝過的茅臺美酒,華聯輝便記於心中,途徑茅臺鎮買下已荒廢的酒坊舊址,招募老酒師,於1862年創建了『成裕燒坊』《後改為『成義燒坊』》,並經過反復試釀,最終釀制出華茅美酒,滿足了祖母的心願。
發展興於近代
華茅酒最早供家人飲用,或用來饋贈親友,然而華家有好酒的消息經口口相傳,前來求酒的人數不勝數。
於是華聯輝擴大產量,將酒推向市場,產品由他在茅臺和貴陽的鹽號銷售。
但直至他的兒子華之鴻接手,華茅酒也隻是作為鹽運的附帶業務經營,並未十分重視。
清末民初,華茅酒和榮和燒坊選送的酒,以『貴州公署酒』的名義參加了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並斬獲金獎,聲名海內外。
1936年後,川黔、湘黔、滇黔公路的開通,為華茅酒的外銷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華之鴻之子華問渠接手時,因資金緊張,未能再次擴大發展。
蘊藏隱於現代
1951年,國家以1.3億元《舊幣,折合人民幣1.3萬元》購買了成義燒房,在其基礎上組建了國營仁懷茅臺酒廠,形成華茅、王茅、賴茅『三茅合一』的局勢。
1955年,『車輪』牌茅臺酒《五星茅臺酒前身》誕生,開始國內外銷售,而華茅則進入了養精蓄銳階段。
然而,『車輪』牌商標一度在國外銷售中受到歧視,於是,茅臺酒廠在1958年將外銷商標改為『飛天』牌,飛天茅臺酒就此問世,也就是如今人人皆知的茅臺酒。
1988年,茅臺酒廠成功註冊『華茅』商標。
如今重磅歸來
2018年,茅臺集團重啟華茅品牌,集中優勢資源重磅打造了華茅1862、華茅鑒藏等經典產品,定位中高端,並於2019年正式投放市場。
其中,主打款華茅1862定價千元檔,是專為商務精英人士打造的一款接待用酒,口感柔和順口,醬香馥鬱醇厚,酒質高端。
可以說,華茅這一古老的品牌獲得了傳承與新生,並憑借強大的品牌優勢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迅速打開了全國市場,產品更是受到了市場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