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ehoo.com
除了喝酒,我什麼都不會。
《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豪傑的史詩,在緊張的戰爭之餘,文臣武將們最大的消遣便是飲酒作樂,也經常用酒來激勵士氣。
那麼,在三國時期,到底有哪些愛酒狂人,誰的酒量又最好呢?
許多人也許會說曹操,因為他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實在太膾炙人口,演義中也留下了『煮酒論英雄』的橋段,但其實曹操本人並不怎麼喜歡喝酒,還一度因為糧食緊缺而禁酒。
在《三國演義》的文學描寫中,真正能喝酒、愛喝酒的,是下面這些人:
張飛
成也喝酒敗也喝酒
酒量指數:★★☆☆☆
許多人認為張飛的酒量很高,因為《三國演義》裡描寫他喝酒的章節非常多,第二回就是他 『醉酒鞭督郵』 。
但張飛雖然嗜酒,但是幾乎每喝必醉,酒量不見得好。
當初劉備跟著曹操討伐袁術,就把徐州交給張飛守衛。
可張飛沒幾天就宴請部下,幾十杯酒下肚,其他人還沒怎麼著呢,他就已經大醉,還把不會喝酒的曹豹抽了五十大鞭,曹豹因此記恨,最後把徐州獻給了呂佈。
張飛之死也和醉酒有關,因為急著二哥關羽報仇,心急卻無處使勁的張飛醉酒打了范張二將,並下了不可能完成的死令,二將走頭無路,最後將張飛刺殺。
曹植
酒比出征更重要
酒量指數:★★☆☆☆
古代文人無不愛酒,曹操的兒子曹植也不例外,《魏志》中稱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意思是他不砥礪言行,喝酒不知節制。
《陳思王傳》中記載:『植將行,太子飲焉,逼而醉之。
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說的是大將曹仁被關羽困於樊城,當時漢水暴漲外溢,幾乎淹了整個城池。
關羽乘船攻城,圍了好幾層,城裡與外斷了音信,糧食也所剩無幾。
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率兵前去搭救,可是在這種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曹植依然在太子的引誘下喝的大醉,無法履行王命,曹操大怒,決定不再重用。
劉表
一杯最少喝兩斤
酒量指數:★★★☆☆
曹丕在《典論·酒誨》裡寫道:『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 並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
伯雅受七勝,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
意思就是荊州牧劉表喜歡喝酒,專門讓人做成了大、中、小三個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兩斤八兩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兩斤四兩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兩斤酒。
一個『小』酒杯都能裝兩斤多的酒,這要是幹下去…… 想想都醉了。
周瑜
群英會豪飲設計
酒量指數:★★★★☆
雖然大都督並不像張飛一樣嗜酒如命,但憑借著《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幹中計》中的表現,我們可以知道他的酒量相當不錯。
周瑜得知曹軍中隻有蔡、張二將精通水戰,便乘蔣幹來勸降之機,擺下群英會喝酒『迎』蔣幹。
周瑜佯裝在席間大醉,大喊『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成功誘騙蔣幹『偷』走張蔡二人的假書信,通過反間計借曹操之手殺掉了這兩個人。
周瑜喝了一整晚的酒不醉,還能清楚地依計行事,沒有失言,才能騙過蔣幹。
龐統
醉酒百日
酒量指數:★★★★☆
龐統龐士元,鳳雛是也。
『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龐統初到劉備處,因為長相欠佳,且諸葛亮不在,僅謀到一個縣令差事,於是整天借酒澆愁來表示不滿。
劉備得知大怒,派張飛前往查辦。
龐統的同僚向張飛告狀:『龐縣令自到任及今,將百餘日,縣中之事,並不理問,每日飲酒,自旦及夜,隻在醉鄉。
今日宿酒未醒,猶臥不起』
張飛盛怒,正準備興師問罪,卻不料酒醒後的龐統半日之內即將百餘日所積公案處理完畢,並放言:『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 龐統醉酒百日,第二天起來卻依然神思敏捷,一點沒有上頭和宿醉,酒量絕對不差。
周泰
一處刀傷一蠱酒
酒量指數:★★★★★
周泰是東吳的名將之一,對孫權忠心耿耿。
周泰與孫權鎮守宣城時,山賊前來攻城,周泰為保護孫權而被刺12槍,身受重傷。
合肥之戰時,曹操親率大軍大敗東吳軍,孫權被圍,周泰奮力拼殺,救出孫權後翻身復入敵陣救出同時被圍的徐盛,因此身中數十槍,膚如刻畫,孫權因此大為感激,戰後親自拿著酒,讓周泰脫下衣服給眾將看: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
孫權手指其痕,一一問之,周泰具言戰鬥被傷之狀。
孫權問一處傷,敬他一觥酒。
觥是古代盛酒器,一觥酒少說也有一升。
周泰遍體鱗傷,至少喝了幾十觥,酒量實在驚人。
最後講個段子
曹丞相請大家喝酒。
喝酒時有人喊:『來來來,幹,幹了!』
蔣幹就幹了。
一會兒有人喊:『幹,幹了!』
蔣幹又幹了。
然後……
然後……
幹卒……
題外話:為什麼古人這麼能喝酒?
在現代人看來,喝一斤兩斤酒已經可以算作海量了,古人卻動不動就豪飲幾十上百斤的酒,為什麼古人這麼能喝呢?
1. 古代的酒,酒精度很低。
因為當時釀造工藝不精良,也沒有蒸餾技術《元代才出現》,因此大部分的酒喝起來非常水,酒精度可能與啤酒差不多,古人的海量因此也不足為奇。
2. 古人喝酒時間非常長。
古人喜歡與摯友長夜之飲,通宵達旦,在不斷的新陳代謝之下,酒自然比急躁的現代宴會喝得多。
3. 文學作品用詞往往比較誇張。
比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因此文學作品中關於人物酒量的描寫,實際都要大打折扣,要不然李白『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真似活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