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上纏金絲網才夠土豪?9個關於裡奧哈的小秘密。《圖+文》

在西班牙本土市場,每喝掉的10瓶葡萄酒中,就有3.5瓶是來自裡奧哈。

作為西班牙最有名的產區,裡奧哈Rioja DOCa可謂廣為人知,但是以下這9個小知識,你還真不一定知道!

在西班牙葡萄酒的發展史中,裡奧哈幾乎總是第一

裡奧哈有多牛?

如果西班牙葡萄酒產區組成班級,裡奧哈就是班裡醉牛x的學霸,各種第一拿到手軟啊!

1926年,裡奧哈建立了西班牙第一個產區管理委員會《Consejo Regulador》。

1933年,裡奧哈成為了西班牙第一批 DO 產區。

1991年,裡奧哈成為了西班牙第一個 DOCa產區,傲視群雄。

此外,由於葡萄酒產業帶來了巨額的財富,擁有眾多土豪酒莊的裡奧哈首府Haro,也成為了西班牙第一個裝上電燈的小鎮!

金絲網最初是防偽措施

你看過酒瓶外包裹著華麗金絲網的裡奧哈葡萄酒嗎?

曾幾何時,我以為這隻是酒莊的一種包裝手段,用來襯托高端葡萄酒的身份。

但金絲網最初的用途可沒這麼簡單!在裡奧哈產區崛起之初,當地的葡萄酒主要以散裝形式出口。

但是隨著法國葡萄酒文化的影響日漸加深,裡奧哈的小部分酒莊也開始將自己的葡萄酒裝瓶出售。

這些酒以出色的品質屢屢獲獎,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但是煩惱也隨之而來,許多利用空瓶重新灌裝的假貨開始出現。

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Marques de Riscal酒莊醉先推出了帶有金絲網的包裝,其他高品質的酒莊隨後也開始效仿。

想要開瓶,就得破壞金絲網,這樣雖然消耗了額外的人力物力,但也讓假冒者難以仿冒。

沒錯,當時就是這樣手工裝瓶、手工綁線,想要仿冒,可沒那麼簡單!時至今日,一些酒莊依然在他們頂級的酒款上使用金絲網,它更像一種傳統的象征,早已失去了最初的防偽意義。

裡奧哈曾經出產『香檳』和『幹邑』

曾幾何時,作為西班牙的產酒重地,裡奧哈不僅釀造葡萄酒,還出產白蘭地和起泡酒。

這些酒被冠以coñag和Champan之名出售,而這兩個單詞在西班牙語中的讀音,聽起來非常像法語的幹邑Cognac和香檳Champagne。

隨著歐洲原產地保護制度的日漸完善,這種命名方法最終被法律所禁止,但裡奧哈依然出產傳統法的起泡酒Cava和葡萄蒸餾酒。

位於上裡奧哈Haro小鎮的Bilbainas酒莊是釀造裡奧哈起泡酒的先驅之一,早在1913年就釀造了第一瓶Lumen Champan。

如果你今日到訪Bilbainas酒莊,你依然可以在他們大門的頂端看到當年的品牌名字——Lumen Champan和Faro coñag。

即使裡奧哈停產十年,很多酒莊依然能夠供應葡萄酒

也許世界上除了香檳,再也沒有一個產區的葡萄酒庫存量能與裡奧哈比肩了。

裡奧哈葡萄酒的等級通過最短的熟成時間來劃分,如Gran Reserva要求最低熟成5年時間,而且許多傳統風格的酒莊還會大幅度延長實際的熟成時間——8年,10年,甚至20年後才會將其上市。

因此,許多酒莊都擁有大量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庫存,即便他們馬上放棄釀造新年份的葡萄酒,也能輕而易舉地再供應若幹年。

這種與快產快消的商業理念背道而馳的精神,是裡奧哈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裡奧哈與波爾多曾是醉佳CP!

裡奧哈與波爾多,這兩個分別都是自己國家的產區,從18世紀開始就不斷產生著各種愛恨糾葛。

1780年,一位名叫Don Manuel Quintano的裡奧哈貴族前往波爾多學習,並帶回了當時波爾多釀酒業的最新工具:小橡木桶。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木桶,它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裡奧哈酒的品質,還解決了裡奧哈酒出口的運輸問題。

在漫長的海運中,小橡木桶可以為葡萄酒提供穩定的保護,裡奧哈酒因此在美洲市場成功站穩腳跟,與法國酒一較高下。

19世紀60年代興起的根瘤蚜災害讓法國酒農損失慘重,而裡奧哈直到1899年才遭到侵襲。

在這段時間裡,許多法國釀酒師前往裡奧哈和其他一些西班牙產區尋求生計,他們帶來了先進的釀造技術,引領了這些產區的崛起。

可別以為裡奧哈盡占了波爾多便宜——即便在根瘤蚜肆虐時期,人們也止不住自己喝酒的欲望。

無數法國酒商越過比利牛斯山,大肆收購裡奧哈美酒,從畢爾巴鄂的港口運到波爾多和倫敦,以滿足『饑渴』的法國人和英國人。

裡奧哈的新分級制度

自1926年首次實施分級制度以來,裡奧哈在近百年的歷史裡從未根據過地理區域和風土理念來劃分葡萄酒等級。

而隨著時代發展,裡奧哈管委批準了酒商將單一子產區寫在酒標上的訴求,新增了地理標簽制度。

單一園的出臺堪稱裡奧哈葡萄酒歷史上劃時代的一筆,在這個以混釀不同葡萄園而著稱的產區,有些酒莊終於可以得償所願,釀制卓越的單一園葡萄酒。

這個等級的葡萄酒主要要求如下:

100%來自單一葡萄園

產量低於裡奧哈標準20%

樹齡最低35年

必須手工采摘

必須經過理化分析和品鑒測試

此外,新分級還帶有前期檢查和雙重品質評估《釀造完成時以及上市銷售前》,而且上市前評估結果必須達到優秀等級。

單一園酒款的酒標必須顯示莊園名稱,且註明Vinedo Singular,單一園字樣必須直接標註在葡萄園名稱下方。

當然這份代表以風土為中心的等級劃分,並不會取代原本以陳年時間為標準的葡萄酒等級。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微氣候和土壤類型極多的裡奧哈來說,這套新的分級很可能會帶給葡萄酒愛好者更多的驚喜。

裡奧哈酒熟成隻能使用225升的小橡木桶

世界上有許多產區對葡萄酒的熟成有要求,寬松一點的隻限制時間,比如超級波爾多,醉少10月。

嚴格一點的,還對容器類型有要求,比如巴羅洛需要熟成醉少38月,其中18個月必須在橡木桶中。

但裡奧哈的規定更加變態,不僅隻能使用橡木桶熟成,還必須是225升的!大一點,小一點,都!不!行!

除了不用熟成的新酒Joven《現改為Generico》,所有裡奧哈的Crianza、Reserva和Gran Reserva都須遵守這個規定。

裡奧哈有潑酒節

裡奧哈遊客最多的一天莫過於『葡萄酒大戰』《Batalla de Vino》舉辦的時候。

Haro小鎮自18世紀起,每年6月29日都會上演葡萄酒大戰。

這一節日起源於與相鄰城市Miranda de Ebro因為幾個城市的所有權而引發的爭端。

彌撒過後,兩隊人馬便開始這一和平戰爭。

小鎮的居民以及遊客手持水槍、水壺、水桶等各種能夠乘裝葡萄酒的容器,互相瘋狂地噴灑葡萄酒,待到所有人都被染成紫色,小鎮酒氣沖天,大戰就化身一場狂歡盛宴!說起來,去年的一場大戰消耗了13萬升葡萄酒,換算一下就是超過17萬瓶酒啊!真心心疼。

法國葡萄酒界的傳奇獎章,居然被收藏在裡奧哈

又說到根瘤蚜災害。

當年成功利用美國砧木嫁接,解決這場葡萄『黑死病』大危機的法國科學家——Pierre-Marie Alexis Millardet,獲得了救世主般非凡的聲譽。

為了表彰他的傑出貢獻,法國政府頒發了一枚巨大的獎牌給他。

鐺鐺鐺,就是這個金光閃閃、華麗高貴的大獎牌《大盤子》了!

這塊獎牌之於法國葡萄酒界的意義,莫過於米洛斯島的維納斯雕像之於盧浮宮了,譽為國寶也不為過。

可奈何他的子孫無能且不孝,居然把家傳的獎牌拿出來拍賣了……

正好那時候Vivanco的少莊主,現在的釀酒師Rafael Vivanco在法國,得到這個消息後他馬上去買下了這個獎牌,並一直將這塊獎牌收藏在自家的博物館中,向參觀者們述說著那個時代的偉大傳奇。

來源 | Mark若晨 魷魚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