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人說我對茅臺酒釀造成本的解讀簡直是胡說八道,今天我們圍繞白酒釀造成本來挖話題,並以此展開討論。
說到茅臺酒的釀造成本,去年我曾說過43元一斤,對於這個數字,不是我算的,但是是玩投資的一幫朋友給我的數據,其是結合自己獲得的一些信息計算出來的。
對於這個數字,我很相信,畢竟我也解了各種白酒的釀造成本,大多數不過二三十塊錢一斤,茅臺酒主要是人力資本貴,但生產成本不會比其他酒貴太多。
除此之外,在2015年白酒行情調整期,一些茅臺鎮的酒廠朋友也告訴我醬酒的釀造成本也就三十塊錢一斤,結合物價的上漲,到了去年43元一斤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不過到今年,茅臺酒的釀造成本肯定比這個價要高,畢竟人力及物價每一年在上漲。
對於這個成本,一些人也提出質疑,很多人認為茅臺酒酒的釀造成本根本沒有這麼便宜,至少80元一斤,對於這個數據,也有人是從財報裡算出來的,為此我也在網上翻了一下貴州茅臺的財報及相關數據,茅臺酒的出廠價是969元,其茅股毛利潤大約是91.5%,折合一算其一瓶的成本是82.4元左右。
作為上市公司的貴州茅臺,其財報數據的準確度和可信度是很高的,但其91.5%左右的毛利潤不是單指茅臺酒的毛利潤,其中也包含了利潤更高的小批量及年份茅臺酒,也包括利潤較低的茅臺系列酒。
在2020年,茅臺股份所有酒類銷售超過了6萬噸,其中茅臺酒隻占3.35萬噸,茅臺系列酒接近3萬噸。
相比茅臺酒,茅臺系列酒的毛利潤則低了很多,我曾查找到2019年的數據,茅臺系列酒的毛利潤是72.20%,畢竟這類酒賣得便宜,利潤不會太高。
對於茅臺系列酒,雖然銷售的量與茅臺酒旗鼓相當,但銷售額和利潤卻要低得多,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也拉低了整個茅股集團的毛利潤。
而即便如此,茅股的毛利潤都可以超過90%,由此可見茅臺酒是何等的暴利。
對於茅臺酒的成本,我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做了一個粗略的估算,其估算方式是通過獲取茅臺酒《不包括茅臺王子、迎賓等系列酒,但包括茅臺、年份茅臺、低度茅臺等酒》單獨的毛利率來計算的,2019年茅臺酒的毛利率為93.78%,按茅臺酒969元的出廠價估算,其估算出的結果是60元左右,雖然這個數據與茅臺酒的釀造成本相差較大,但這隻是一個估算,其毛利潤中還包括利潤更高的小批量、陳釀及陳年茅臺酒,以及利潤較低的低度茅臺。
除此之外,成品酒還要計算包裝、商標、防偽、灌裝、穩定等成本,因此其比茅臺酒釀造成本貴一截有一定的原因。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這個成本價格肯定還會上漲。
在此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計算茅臺酒的生產成本,我們從生產的角度來計算。
茅臺酒采購的糯高粱4.1元一斤,小麥2.5元一斤,在釀造中五斤糧食一斤酒,這五斤糧食指的是高粱和小麥一起,醬香酒的糧曲比接近1:1,在這裡我就按1:1來算,其一斤酒的糧食成本是16.5元。
對於其他工藝純糧酒,人工、倉儲等成本大概是10~15元一斤,茅臺酒由於人工成本較貴,倉儲時間較長,加上動力等其他生產費用,折合來算有25元,一加41.5元,再算下其他雜費,比方說勾調耗損等等,差不多也是43元一斤。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質疑,茅臺鎮的一些小酒廠執行工藝比茅臺酒簡單,但其生產成本都超過80元錢,這一點也不假。
但我們要知道,茅臺這樣的酒廠都是規模化釀造的,雖然人工成本高,但均攤下的成本也不高。
茅臺鎮的有些小廠,是小批量釀造,包裝也是小批量包裝,相比大廠批量化采購包材,小廠小批量采購的成本肯定高;除此之外,有些小酒廠,其通過各種融資、貸款建成廠房,有些廠房甚至租用別人的地皮,這些土地及債務成本也拉高了酒企的生產成本;還有,生產過程中的固定資產也很難平衡算入其中,比方說釀坤沙醬酒,其陳化的時候需要酒庫和陶壇,對於酒庫和陶壇,用一年的均攤成本肯定比用十年高,茅臺不差錢、不差地,可以直接做,但茅臺鎮的小廠可就為難了,沒有愁地愁貸款,有了愁錢愁還貸。
因此,真正能把白酒生產成本控制好的,反而是大廠,畢竟其債務率低,各類資源充足,不僅如此,其還可以在低成本的基礎上做出規模。
相反,小酒廠因為被各種因素制約,稍微有點動作,都會牽扯到其生產成本的變化。
既然茅臺酒的釀造成本是43元一斤,那麼為什麼茅臺酒廠不大量按茅臺工藝釀茅臺風格醬酒,為什麼還要在201、301車間釀王子、迎賓系列酒?
其實這也很簡單,優質的糯高粱釀茅臺酒,一般的糯高粱釀王子、迎賓系列酒,其實酒瓶背後的說明已經給出了答案。
對於白酒釀造,不是因為生產成本便宜就可以急速擴產,其與人員、車間、小環境、硬件設施、糧食原料等因素息息相關。
其實這與字畫一樣,筆墨紙硯就值幾十塊錢,大師寫值百萬,學生寫白送都不要。
相比小廠,大廠的優勢不隻在生產領域,銷售也是如此,品牌酒由於有品牌加持,因此在銷售過程中即便沒有多少推廣也會有不少人買。
相比之下,小品牌酒就比較尷尬了,不推廣都沒人知道你是啥。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白酒行業裡,小廠的生存空間遠比大廠艱難,其往往是在大廠漲價打出一個空間後,尋找一個合適的位置佈置產品生存。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性價比領域,反而是大廠具備做最佳的條件。
而關於茅臺酒的生產成本,也是與茅臺關系不大的小廠更介意我談。
畢竟對於茅臺酒來說,不論說其生產成本是多少,基本影響不了銷售,該賺暴利還是在賺暴利。
但一些小廠就不同了,其本來生存空間就小,有些甚至是用哭窮賣慘的方式銷售,你把這個行業的利潤說穿了,讓消費者看到了這些人鱷魚般的眼淚,然後他再向誰哭?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我說茅臺酒成本的時候,總有一幫人拼命的反擊我。
說到當前的醬香酒小廠,真的比其他小廠要幸運,畢竟醬酒行情好,其賣得貴、利潤高而且品牌醬酒不賣性價比,而這才給了小廠生存的空間。
對於這些小廠,無非在這狹小的空間中尋找合適的位置生長。
面對大廠的高價,良心的小廠稍微賣便宜一點就可以了,畢竟便宜點賣利潤也不錯;當然還有些小廠可能實力不夠,資證不齊全,但這也不耽誤其賣酒,坑一個算一個,打一槍換個地方,反正資產輕,隨時都可以跑路。
也正是因為如此,茅臺鎮的性價比醬酒也隻是相對的性價比,還有不少是連性價比都沒有的坑貨。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前在茅臺鎮很難定制到200元以內的100%糯高粱坤沙酒,雖然糯高粱坤沙醬酒的釀造成本也就四十來塊錢,但人家不會便宜賣給你啊,除非你有絕對的資本,買下這個酒廠或買下這個酒廠小半年的產能。
說到這裡,也有一些酒商說我們定制的醬酒就是純坤沙酒,價格不到200元,對於這種情況,我碰過不少,也品鑒過一些。
這裡面的不少酒,確實是很突出的坤沙酒味道,有的是加了少量碎沙酒,有的加酒精。
說實話,加酒精的坤沙酒真的很實在,因為真的沒加碎沙酒,無非就是比100%純坤沙酒的味道淡了一點而已,還不是可以說是純坤沙酒的味道。
相比醬香,清香可沒有這麼好的環境,老大汾酒帶頭做性價比,另一大清香名酒——寶豐酒也做性價比,兩大名酒前後夾擊,使得清香領域基本沒有小廠在運作品牌。
說到這裡,不禁有人疑問:為什麼清香酒大廠做性價比?
這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畢竟清香酒可不像醬香酒那樣高端市場需求旺盛,供不應求。
在當前大眾消費萎縮的大環境裡,服務大眾的清香、濃香、兼香酒都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品牌酒之間往往因為一個市場肉搏競爭,而這使得小品牌酒更加沒有空間,因此這些香型的小廠,往往以做原酒為主。
那麼對於小酒廠,面對大廠就沒有了優勢了嗎?
在我看來確實沒有,白酒不同於別的利稅商品。
比方說藝術商品,這個領域利潤很高,但很多時候體現的是匠人的價值,因此這類商品難以規模化;茶葉也是一類利稅商品,但好的茶葉更受風土的影響,隻有那麼多。
我曾與茶圈的朋友交流,他們告訴我,優質且價廉的茶有時在小地方容易找到,大廠確實有優質的茶,但賣得貴,上不了量。
相比茶來說,白酒屬於重度發酵並蒸餾的商品,其相比普通發酵酒《紅酒、啤酒、黃酒》來說,更弱化了風土對品質的影響,強化了技術對品質的影響。
不過不同於藝術商品的是,白酒更強調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個人對白酒商品的影響被弱化,資本對其生產的影響被強化。
正是因為這種特殊屬性,使得許多地方資本操盤白酒,通過推動白酒產業,獲取暴利,完成利稅,甚至還可以利用其少量股權來支持地方財政和基礎產業的發展。
不同於紅酒、茶葉等,在我目前測試的各種白酒中,品質最好的還是大廠釀出的高端白酒,當前能釀好酒的小廠也有,但能做到大廠頂級水平的一個都沒有。
除此之外,能釀好酒的小廠往往有這幾個特點:第一,有大廠的專業技術團隊入駐且主導生產;第二,有至少十幾年的釀酒積累;第三,酒廠的資金鏈很穩定,不亂融資、貸款,其資金能夠完成其釀造優質酒。
在我品鑒過的頂級小廠酒中,瀘州羽豐酒業屬於其中一家,其是原郎酒廠廠長帶出的團隊做的酒廠,經營了十幾年,有了一定的積累,其頂級酒的酒質確實不錯,與紅運郎30年對比絲毫不輸,但對比更高的青雲郎確實有點力不從心。
對於這家酒廠,我們也接觸過,但確實沒法合作上,因為其門檻太高。
畢竟羽豐做到了醬香原酒金字塔頂端,誰還跟你賣性價比?
除此之外,我也嘗試過一款走傳統瀘州老窖風格的小廠濃香酒,其老窖路數跟國窖有所不同,其老窖香更重,陳香弱一些,酒廠最頂級的酒品質跟國窖中國品味不相上下,但相比更高端的國窖國學還是差了一截。
對於這家酒廠,我曾打聽過,據說其釀酒團隊是從瀘州老窖出來的人馬,目前跟西北某家上市濃香酒企有深度合作,其釀造出來的酒全部被這家上市酒企高價打包帶走,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家酒廠不對外定制及出售白酒。
對於這兩家酒廠的酒,是我目前喝過的小廠酒品質天花板,其雖然對比得了大廠的普通高端酒,但相比大廠的頂級酒,水平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相比這兩家酒廠,大多數小廠都釀不出高端酒,對於郎酒和瀘州老窖,其中高端的紅花郎15年和瀘州釀藝便是許多小廠的酒質瓶頸。
除此之外,還有些酒廠甚至沒釀酒,僅憑外購或『三精一水』勾兌出酒。
雖然有些小廠技術實力和硬件不給力,但宣傳和吹牛毫不遜色,有些小廠動不動講保密工藝,祖上傳承,以此彰顯自己釀的酒品質獨特、稀缺難得。
其實對於白酒釀造,好的工藝都在大廠手上,畢竟中國經歷了一段改革開放前的特殊歷史時期,白酒在這一時期經歷了其他國家沒有的大試點、大聯動。
在那個沒有任何技術秘密的時代,酒廠酒師放開交流,相互切磋、討論,共同研究、進步,這使得許多酒廠工藝在短時間裡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讓他們的釀造水平遠遠超過解放前的手工技藝。
從某一方面,吹解放前的那些技藝就說明你的品牌決策者不懂白酒歷史,其能拿出的酒質一般不會太好。
因此我們選擇小廠酒,無非是大廠不賣性價比的時候買點應急用,所以我們不需要買太多,尤其是醬香酒,畢竟當前醬酒行情高漲,說不定哪一天行業不景氣,品牌醬酒價格一瀉千裡,那時我們能便宜價格買到品牌酒嫡系產品,何必再考慮這些小品牌酒?
而這也正是我不建議大家買太多的原因,買了太多用不動,一旦跌價,豈不心疼。
那麼在白酒行情調整期,小廠酒會不會賣得更加便宜?
答案當然不會,在白酒調整期,許多小廠資不抵債,倒閉了,廠房、設備和原酒都押給銀行和機構了,哪來的好酒便宜賣?
要說便宜賣,也是銀行和機構便宜賣。
記得在15年白酒行情調整的時候,坤沙酒的生產成本是30多塊錢,竟然有銀行不到30元便宜賣自己押來的坤沙原酒。
對於這個價格,其他正兒八經釀坤沙酒的酒廠,怎麼可能做得到?
其實白酒這個環境,更像一座叢林,隻有實力更強的團體,才有更大的空間。
總的來說,對於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是白酒行業不同於其他的利稅產業,其品質受控於團隊及原料、廠房、設備,產能具備放量的空間,商品服務於人的消費。
也正是因為如此,資本可以推動其產業迅速做大做強,並在品質、釀酒成本、產能等方面做出優勢。
在消費領域,其不像鋼鐵、煤炭服務於工業,雖然大眾越來越不喝白酒,但商務市場是可以做文章的,畢竟喝白酒是變相交稅、支援建設,對於有社會資源的人當然願意辦事的人請客用高端白酒,相比之下,再好的洋酒、葡萄酒喝了錢也是給別人賺了,從信仰上,不少上層人士不會這樣做,而這也推動了高端酒市場的火熱。
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當前許多小廠有了空間,來彌補大廠的市場空隙生存。
當然,這並不是所有小廠的生存法則,有的小廠,做到了小而精,能夠釀造優質白酒,產能、資債、銷售穩定,不亂融資,而這更利於酒廠的長遠發展,在我看來,真正有希望的小廠反而是這類酒廠,雖然這裡面的不少對我們是愛理不理,畢竟我們不是他們現階段服務的對象。
最後,關於我對白酒釀酒成本及酒廠空間的理解,作為酒友及行業的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